薛晗 李臣之
摘? ?要? 教師在設計、實施和評價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所體現的學生觀、教育價值觀、課程觀以及特殊情感之結晶,即教師信念。簡單來說,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信念就是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毋容置疑的“信任”。教師信念影響到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全過程,支配著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本文探討了教師信念及其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意義和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價值,并建議從專家引領、實踐探究、個體反思、學校共同體建設四個層面培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信念。
關鍵詞?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教師信念 價值 培育
近18年來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也面臨重重難題?!胺治鼍C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現實復雜性,確立切實的實施取向”[1]是課程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主體,其專業(yè)發(fā)展問題已成為影響課程實施的瓶頸。當前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依然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價值、特征、目標設定、實施過程等理解不夠深刻,導致信念不堅定,致使專職教師不愿“創(chuàng)生”,“忠實執(zhí)行”課程文件,兼職教師不愿“費心”,機械完成課程任務。富蘭認為,教師改變涉及課程材料、教學實踐以及教師對改革的信念與理解[2]。教師信念和態(tài)度的轉變是教師改變的源動力。因此,只有提升教師信念水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才能走向常態(tài)。本文擬就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信念的價值和培育做出探討。
信念是判斷個體做出某個決定的最佳指標,影響著一個人如何感知和判斷行為[3]。教師信念是教師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所秉承的觀念、想法。從心理學視角而言,教師信念就是“教師知覺”,包括教師對工作的信念,以及教師所表現的與其信念相一致的行為[4]。從哲學視角而言,教師信念是教師內在的精神狀態(tài)、深刻的存在維度和開展教學活動的內心向導[5]。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教師信念就是教師在設計、實施和評價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所體現的學生觀、教育價值觀、課程觀以及特殊情感之結晶。綜合來說,教師信念是教師思想的“核動力”,引領教師不斷前進,最終實現教育理想;教師信念是“路標”,貫穿于整體教育活動,對教師行為有一定導向性;教師信念更是“空氣”,無處不在地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但看不見摸不到。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新世紀的一門綜合課程,具有實踐性、整合性、生成性特點,這對教師信念提出了較高要求,集中凸顯于教師在設計、實施和評價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所秉承的學生觀、教育價值觀、課程觀以及所飽含的特殊情感融合之結晶,表現出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毋庸置疑的“信任”,這種教師信念影響到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全過程,滲透在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之中。
古德萊德提出,課程實施的學校層次、教學層次、體驗層次真正代表課程實施的階段[6]。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關鍵在于教師和學生的經驗和體驗,而教師信念是教師選擇、獲取新信息的“篩子”,起到過濾器的作用[7]。馬里奧和羅伯特指出,信念有“情感過濾”的作用,能夠對新想法和新知識進行吸收,并重新定義和改變[8]。在課程實施中,教師信念還起到“導向”作用,教學理念經常“無意識”地對教師教學行為產生影響,如綜合實踐活動沒有固定教材,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對于活動方案的設計要注重其生成性,根據學生特點及時調整,教師可以制定“階梯式”的目標,以爭取每個學生在“進階”活動中有收獲,并取得成就。在對待學生作品上,教師正面鼓勵是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的“催化劑”,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yōu)榉e極主動的參與者,進而推動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教師信念是教師確信的思想和認識,信念通過情感的力量,將認識和行為逐步聯系起來對課程實施產生“驅動”的作用。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所經歷的活動主題選擇、活動方案制定、活動組織到活動評價,整個過程中的教學行為都受到信念的支配。只有教師真正喜歡、堅定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才能切實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落在實處。
3.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信念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價值
一個優(yōu)秀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需要有強烈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來源于教師信念。使命感驅使著教師深切關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fā)展,為課程貢獻力量,不會因外部因素的影響而有所動搖,日復一日地為學生服務,矢志不渝地追求課程理想。對于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需要把它當做畢生追求的“事業(yè)”,而不僅僅是將其視為一個需要臨時完成的“任務”。另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要從“以教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詫W為中心”,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課堂也不再是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教師要學會轉型,成為課程的設計者、活動的協(xié)調師、問題解決的導師、科研型的學者、資源的開發(fā)者,成為一名博才多學的智者,只要教師有堅定的信念,就會用飽滿的熱情,想方設法地解決活動過程中的問題,推進活動進程。在此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地獲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多方面知識的拓展,以及教育情感的升華,進而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因此,教師信念是信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和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的聯結點或節(jié)點,實現了兩者的有機整合。節(jié)點指的是一個結構中若干部件的會合點,網絡關系中多個支路的互連公共點[9],節(jié)點通過連接統(tǒng)一為核心目標服務。教師信念貫穿整個活動過程,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起到引導、推動和保障的作用,承擔著“節(jié)點”的使命。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信念就是教師通過不斷反思而形成的對課程價值判斷和堅信不疑的認識,它能給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供深層次的依靠和堅定的自我追求,使教師的知識、能力、情感統(tǒng)一凝聚于實踐活動,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以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起統(tǒng)領、引導和定位的作用。
教師正確而堅定信念的形成是漫長的過程,需經由實踐的不斷檢驗而逐步發(fā)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信念的培育,需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突破。縱向來說,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信念要在專家引領下樹立并在實踐探究中促成其完善;橫向來看,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信念的形成是外在環(huán)境和內在體驗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包括個體反思和學校共同體兩個層面(見圖1)。
教師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其教學過程中秉承著獨特的教師信念。對于“半路出家”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對于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信念有些是積極的有利于課程發(fā)展,而有些則帶有“迷思”,可能對課程產生消極影響。為了使新手教師逐步建立信念,幫助老教師走出“舒適地帶”,打破原有的錯誤觀念,專家引領十分必要。名師通過學術報告、專題講座、咨詢引領等方式,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展開交流與合作,通過思想碰撞、合作實踐,使科學的探究方法、探究熱情潛移默化地影響教師信念的發(fā)展和完善。同樣,專家也能在實踐中洞察到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信念發(fā)展的現狀和需要,在現實中發(fā)現問題,洞悉問題產生的內在因素,提出有效策略,并且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信念的正確發(fā)展方向。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概念指出,實踐概念體現了主體改變世界的價值關懷[10]。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實踐探究來豐富課程、教學及學生的認識,進而堅定教師理想,最終形成自我重建的個人信念。綜合實踐活動本質是一種“經驗性、實踐性課程,是一種面向學生生活領域延伸的綜合性課程”[11]。單向的、針對教師教學行為的培訓難以有效建立教師信念,只有理論和實踐的交互,參與者合作對話的實踐探究才有助于完善教師信念。通過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師實踐探究體系,能夠有效促成教師信念的完善?!吨行W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要求“各學校要通過專業(yè)引領、同伴互助、合作研究,積極開展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及時分析、解決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問題,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12]。這就要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積極同學生、學校、家長對話,在開發(fā)活動內容的過程中,構建以教師為主體的校本行動研究體系。教師成為實踐探究的主體,不僅實現了自身的專業(yè)成長,而且有了“主人翁”的課程意識,對綜合實踐活動建立濃厚的感情。教師在積極參與的研究性實踐中激發(fā)了探究熱情和責任心,構建了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同事關系、良好的家校關系,最終透過專業(yè)情感和責任以及對課程的深刻理解促進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信念的完善。
個體的反思是積極的思維活動和行為改進的過程,也是不斷自我監(jiān)督、自我調節(jié)、自我激勵的信念形成過程。教師采用個人反思日記、集體會診、系統(tǒng)思考等形式對教學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tǒng)化,將有助于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信念的建立。正如佛瑞德提出,教師在檢視自己成長歷程的過程中重構自己的行事邏輯和思考方式,進而打破教師的認知平衡,促使教師對固有信念以及慣例進行重新評估和建構[13]。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重視“人”的課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個體,都需要在反思中實現其不斷成長,所以,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應當“從基于技術合理性的技術熟練者,走向基于行為省察的反思性實踐家”[14]。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專業(yè)形象應該是“反思性的實踐者”,其“專業(yè)能力”不能僅僅停留在所規(guī)定的跨學科知識、專業(yè)技能,而要擁有“融匯貫通”能力,這需要基于情景的“反思”。通過建立在教學實踐基礎上的反思活動,教師能夠剖析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找出自我的不足,從而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超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逐漸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發(fā)展的積極價值,生成正確的課程觀和學生觀,最終形成自己的信念。
1995年,美國教育家博耶爾發(fā)表了《基礎學校:學習的共同體》的報告,首次提出了“學校是學習的共同體”[15]。有些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風風火火,是因為學校已經形成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fā)共同體。如深圳中學自2001年積極推行綜合實踐活動,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該校已經培育了一支專業(yè)的教師隊伍,形成了“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的學術共同體文化,學生在共同體的引領下獲得了較好的成長?!皩W生的課題成果獲得過中國大智匯創(chuàng)新研究挑戰(zhàn)賽2017(CTB)北美總決賽最佳研究獎、斯坦福路演賽一等獎等國內外一系列獎項?!盵16]這些成功極大地增強了師生和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信任感,有利于教師信念的建立與強化。《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要求“原則上每所學校至少配備1名專任教師,主要負責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其他學科教師開展校本教研活動”[17]。這就需要學校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團隊并通過分享和交流來解決課程實施中的困難,使每個成員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并且被其他成員認同和接納,進而找到在共同體中的位置。通過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最終形成良好的教師信念。
[1] 李臣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實復雜性及其取向[J].課程·教材·教法,2002(11).
[2] 李家黎,劉義兵.教師信念的現實反思與建構發(fā)展[J].中國教育學刊,2010(08).
[3] 金愛冬,馬云鵬.國內外教師信念問題研究綜述[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6(01).
[4] Kagan D.M.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Teacher Belie[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2(01).
[5] 趙昌木.論教師信念[J]. 當代教育科學,2004(09).
[6] 李海霞. 邯鄲市農村初中英語新課程實施狀況的調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7] 溫潤芳.對一位教師教育信念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8] 劉雄英.師范生教育信念的養(yǎng)成——基于課程與教學論的視角[J].教育與職業(yè),2010(24).
[9] 孫寬寧.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反思與實踐重構[J].課程·教材·教法,2015,35(05).
[10] 王仕民.簡論馬克思的實踐范疇[J].哲學研究,2008(07).
[11] 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規(guī)定[J].當代教育科學,2003(04).
[12] 侯麗,劉廣.學校如何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亮”起來[J].中學課程資源,2018(07).
[13] 周成海.弗雷德·柯瑟根教師反思理論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2014,41(10).
[14] 鐘啟泉.為了未來教育家的成長——論我國教師教育課程創(chuàng)新的課題[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33(18).
[15] 潘洪建,仇麗君.學習共同體研究:成績、問題與前瞻[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3(03).
[16] 朱華偉.講好“實踐育人”這一課——深圳中學綜合實踐課程機制和教學體系[J].人民教育,2018(Z1).
[17] 張英,黃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防災減災教育的新途徑[J].中國減災,2018(11).
[作者:薛晗(1991-),女,河南焦作人,深圳大學師范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李臣之(1965-),男,四川巴中人,深圳大學師范學院副院長,教授。]【責任編輯?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