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昂
歡聲笑語的同齡人站滿了操場,處在角落里的小軍顯得尤其孤單與落寞。盧闖感覺到自己被他羨慕及渴望的眼神拽了一下。
這是2003年,盧闖尚在沈陽工程學院讀大一。在學校組織的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講課的義務活動中,他認識了小軍。這個來自河南的男孩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盧闖輕輕地問他:“小軍,你有什么心愿嗎?”
“我就想像其他同學一樣能去練杠做體操。我就這樣一個心愿!”小軍回答。
這個孩子的愿望,像錘子一樣敲打著盧闖的內(nèi)心。盧闖在博客上寫下了小軍的故事和愿望,隨后通過QQ群,在親朋好友中發(fā)起了一個“硬幣總動員”的行動。他相信一個樸素的道理,“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身邊人力所能及地為小軍做點什么,哪怕只是捐出一點點零花錢,也能幫他圓夢。
小軍的愿望和盧闖的努力,感染了越來越多的人,也引起了社會慈善機構和醫(yī)療機構的注意。在眾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小軍順利地進行了心臟介入手術,恢復了健康。
手術之后,小軍的爸爸拉著孩子的手說:“你一定要記得這個叔叔,記得長大以后也要做像他一樣的人?!?/p>
這個積少成多的“硬幣總動員”奇跡,也成為盧闖的“愛心總動員”,為他敲開了一扇公益之門。
在生活中,盧闖是遼寧盤錦廣田熱電集團的一名普通員工,兢兢業(yè)業(yè)工作在本職崗位上。
在網(wǎng)絡上,他發(fā)起的“網(wǎng)絡撈人”——拯救網(wǎng)癮者行動,卻影響力深遠。
“有個網(wǎng)名叫‘小魚兒的19歲女孩,整天泡在網(wǎng)吧里,說自己沒有家了,你把她撈出去吧……”2013年8月的一天晚上,盧闖收到這樣一條信息。隨后,盧闖向“小魚兒”發(fā)出添加好友申請,她同意了。此后一連十多天,盧闖多次發(fā)出會話邀請,可“小魚兒”從不回復。
一天晚上,盧闖試著又發(fā)過去一句話:“魚兒,說句話嘛!”
十多分鐘后,“小魚兒”終于回話了:“我餓了……”
盧闖說:“我請你吃飯?!?/p>
在網(wǎng)吧隔壁的一家飯店里,“小魚兒”飽餐后看著盧闖說:“說吧,想讓我做什么?偷、搶、騙?不干……”
這話把盧闖逗笑了,他直接說明:“做公益,給老人包餃子?!?/p>
第二天一早走出網(wǎng)吧時,“小魚兒”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只見盧闖和十幾位哥哥姐姐一臉笑容地站在門口,一齊和她打招呼:“歡迎‘小魚兒!”一位姐姐還舉著一塊彩色標牌,上面畫著一幅畫:一條小魚正在游向大?!?/p>
眼淚瞬間在“小魚兒”臉上流下來。自從親人過世后,她再也沒有感受到溫暖。
從那時起,“小魚兒”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讓“小魚兒”游回大海,盧闖用的是感化的辦法,對于另一位網(wǎng)癮少年斌斌,盧闖動用了“欲擒故縱”的方法。
那是2015年7月,盧闖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條信息:“一位患病母親,為找上網(wǎng)兒子,去了30多家網(wǎng)吧,找了一天一夜,最后昏倒在網(wǎng)吧門前……”
盧闖從斌斌母親那要來他的QQ號,隨后在志愿者中找來一位游戲高手,向斌斌發(fā)起挑戰(zhàn),一連三天,斌斌連敗三陣,自信心嚴重受挫。找援手、換裝備、“輸血”,還是打不過。對方勸他:“再玩一次,你也許就贏了!”斌斌不打了——興趣輸沒了。
十幾年間,在盧闖的幫助下,累計近300名“網(wǎng)癮少年”戒除了網(wǎng)癮,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價值。
長期的公益實踐,讓盧闖形成了自己的公益觀。
第一個就是,人人都可以做公益。在公益領域,“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個道理,被盧闖運用得如魚得水。大學畢業(yè)到盤錦工作后,盧闖主動聯(lián)系其他QQ群、論壇、聊天室,與群主、版主、吧主一起發(fā)起公益愛心活動。經(jīng)過滾雪球式的發(fā)展,參與學雷鋒志愿服務、開展公益活動的QQ群達到83個。2006年,盧闖創(chuàng)建了盤錦網(wǎng)絡文明志愿者協(xié)會,2008年正式登記為盤錦網(wǎng)絡文明志愿者聯(lián)盟,成為盤錦市志愿者協(xié)會團體會員。
目前,聯(lián)盟有注冊志愿者3.2萬人。這支志愿大軍中包含了工人、軍人、警察、醫(yī)生、教師、公司職員、國際友人和盤錦大中專院校的學生。
盧闖堅持的第二個信念是,公益是隨手可以做的。他提倡的公益,是“從身邊小事做起,平平常常、點點滴滴”。
多年來,盧闖帶領盤錦網(wǎng)絡文明志愿者聯(lián)盟相繼組織了“鄰里守望”“關愛空巢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農(nóng)民工”等一系列活動,服務了成千上萬人。他們所做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事,可能僅僅是放場電影、包頓餃子,或者是義務理發(fā)。
盧闖公益觀的第三個方面,就是長期做公益。他覺得向善就是一輛列車,人們總是上上下下,但乘客越來越多。對于盧闖來說,這趟列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因為他會把這趟“愛心列車”一直開下去。
今年5月,因為“人人做公益、隨手做公益”的理念和長期公益實踐,盧闖在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和中國青年報社發(fā)起的“尋找正能量志愿者”活動中,被評選為“全國優(yōu)秀正能量志愿者”。面對一萬元獎金,盧闖第一個想法就是捐出來,幫助更多的困難群體。
(摘自七一客戶端/《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