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雪
前世的我一定在佛前俯首跪祈了幾千年,求得了今生路上有您的愛相伴,讓我的生命充滿愛的馨香。
——題 記
飯盒是再普通不過的物件了,但在我心中,它因有了媽媽的愛而不再普通。
上小學(xué)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帶飯盒。飯盒擺放在窗臺上,整齊的一排,成為了教室里的一道亮麗風(fēng)景線。而我的飯盒則是最亮的一個——在陽光的照耀下,被媽媽刷洗一新的飯盒閃閃發(fā)光,像鉆石一樣,散發(fā)著耀眼的光芒,這種閃光讓我不禁在同學(xué)們面前炫耀:“看,我媽媽給我刷的,干凈吧……哼哼!” 我始終記得,我那驕傲的笑時常伴著徐徐涼風(fēng),和那悠悠白云,一直跟隨我成長。
漸漸地,我也意識到,我驕傲的笑來源于飯盒的干凈、閃亮,更來源于母親刷飯盒時的辛勞。她總是彎著腰,用細嫩的雙手一遍遍地擦洗著,我卻分明看到她那原本細嫩的手背上多出了幾道刺眼的紅色印記,怕是讓洗潔精刺激了吧?這時在書桌前看書的我真的好想抱住母親,用我溫暖的唇親親母親。
更讓我驕傲的是飯盒里散發(fā)出來的飯香。
吃午飯時,打開飯盒,有黃燦燦的土豆絲、 紅彤彤的紅燒肉、 綠油油的花菜……快流口水的我迫不急待地享用著這份美味。這些精致的菜肴讓其他同學(xué)投來羨慕的目光,這時候我更加驕傲:“我媽媽給我做的!” 臉上掛著不加掩飾的笑容。
漸漸地,我也懂得了美味的背后有母親早起為我做飯的辛勞,有母親對我綿綿的愛。每一個清晨,天剛蒙蒙亮,母親都披著衣裳出去抱柴,柴在冬天凍得很脆,發(fā)出“咔咔”的聲音。真不知道,母親是忍受了怎樣的寒冷,才為我做出香濃的美味。這時,剛剛睡醒的我真想撲進母親的懷里,用我身上的溫暖抵消母親身上的涼氣。
飯盒啊!你帶給我的不只是口齒生香的美味,還有那綿綿不斷的母愛的馨香。
這份愛的馨香,無聲無息地照亮了天空,不聲不響地滋潤著心田,默默無言地告訴我:女兒,媽媽愛你!
酷點評
@ 子 衿:《愛的回味》這篇文章亮點在于作者的選材,生活中那普普通通的小事都被作者看在眼里,記在心上,訴諸筆端:鄰居的奶奶聽媽媽說“我”放學(xué)回家摔了跟頭,于是每天在“我”放學(xué)時為“我”點亮門燈;同桌看到“我”睡醒時總是滿手口水,怕“我”難堪,每天為“我”準(zhǔn)備好擦口水的紙巾……兩個真實的事件,精煉流暢的語言,詮釋了我們生活中“愛”的存在。
@ 蒹 葭:看劉嘉星的文章,就仿佛我和他是好朋友,而他筆下的老叔也像是我的老熟人一樣,因為他的文字質(zhì)樸且情感真實。曾經(jīng)被他瞧不起的老叔,卻奏出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是濃濃的親情改變了他對老叔的看法。文章在心理描寫方面做得很出色,讓人讀懂了他從擔(dān)憂到感動,再到愧疚之后真正成長的心路歷程。這樣的記敘層層遞進,過渡自然,讀來更容易引起共鳴。
@ 關(guān) 雎:張瑞雪的《愛的馨香》著重記敘了母親為我刷飯盒、為我早起做飯兩件事,描寫細膩生動,能夠使讀者由此及彼地引發(fā)對生活的聯(lián)想。文中“我真的好想抱住母親,用我溫暖的唇親親母親”、“我真想撲進母親懷里,用我身上的溫暖抵消母親身上的涼氣”這兩句,不僅使文章結(jié)構(gòu)對稱,體現(xiàn)了敘議結(jié)合的特點,也抒發(fā)了她感激母親、愛母親的熾熱情感。
三篇文章都能選取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的人和事來行文,《愛的回味》用兩個畫面給鄰家奶奶和同桌畫像;《愛的聲音》寫的是外貌不起眼卻對自己關(guān)懷備至的老叔;《愛的馨香》讓我們聞到了閃亮飯盒里飄出的飯香……每篇文章在記敘、描寫之中,或在文章的結(jié)尾,都有恰到好處的抒情議論,深化了文章的主題。經(jīng)專家評定,《愛的回味》巧妙使用小標(biāo)題,使文章結(jié)構(gòu)更加清晰,且選取的素材真實生動,以小見大,比其他兩篇文章略勝一籌,故劉天賞同學(xué)獲得本期擂主稱號。歡迎各位同學(xué)來挑戰(zhàn)擂主稱號,挑戰(zhàn)成功者將有精美獎品送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