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斌, 方春林*,張志紅, 賀 剛, 王偉萍,王慶萍,鄧宏奎
(1.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00;2.江西省科學院生物資源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00)
中華鱉(Pelodiscus sinensis)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和較高的經濟價值,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其池塘養(yǎng)殖發(fā)展迅速;各類抗生素等化學藥物的濫用,出現(xiàn)了中華鱉養(yǎng)殖尾水污染、藥物殘留、品質下降等問題,嚴重影響了中華鱉養(yǎng)殖產業(yè)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中草藥具有增強消化酶活性、提升抗氧化功能和改善免疫應答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強中華鱉體質,提升其品質。目前,中草藥在中華鱉養(yǎng)殖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提高免疫,緩解中華鱉應激反應等方面(馬曉等,2016;趙玉蓉等,2013)。中華鱉營養(yǎng)及血清生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品系、溫度、季節(jié)和特定營養(yǎng)成分等方面(汪愈超等,2019;申思仙等,2018;楊移斌等,2018;張君等,2018)。本試驗將一種復方中草藥制劑添加到中華鱉日糧中,研究其對中華鱉幼鱉營養(yǎng)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響,以期為中華鱉健康養(yǎng)殖提供參考。
1.1 中草藥制劑的制備及飼料配方 試驗用中華鱉幼鱉體質量為25~35 g,購于南豐。中草藥購于天貓旗艦店,烘干后過200目篩。基礎日糧組成見表1。采用單因素濃度梯度法,在基礎飼料中添加復合組方(芹菜籽粉∶葡萄籽粉∶薏仁粉=1:1:1),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0%(對照組)、1%、3%和5%。復方中草藥制劑充分混勻,4℃保存?zhèn)溆谩?/p>
1.2 試驗動物及飼養(yǎng)管理 試驗用中華鱉幼鱉飼養(yǎng)在水泥池中。試驗開始前投喂豬肝、肉糜和基礎飼料的混合料馴養(yǎng)2周。完全攝食試驗飼料后,為控制應激對試驗結果的影響,直接將同一體質量的健康、活躍、體表無傷的中華鱉隨機分為4組,不再測量體長和體重。分別飼喂上述3種試驗飼料和基礎飼料,每組2個重復,每個重復30只,養(yǎng)殖于 8 個水泥池(1 m×0.8 m×0.8 m)中,池底鋪10 cm細沙,用石棉瓦做曬背臺和食臺,水深40 cm。 試驗開始后每日 5:00~6:00和17:00~18:00投喂面團狀飼料,日投喂量為體質量的3%~5%,固定地點投喂。投喂后2 h清理殘餌。養(yǎng)殖試驗進行60 d。養(yǎng)殖期間,水體pH 7.0~8.0,用增氧泵不間斷增氧,水溫為27~29℃,每周換水一次,每次換1/3的水。
1.3 血清相關指標 每個重復隨機取4只中華鱉,作為一個混合樣,另外每個重復隨機取2只,合在一起作為第三個混合樣,采用斷頸采血,抽取的血液注入用肝素鈉潤洗過的2 mL離心管中,制備成抗凝血樣品,抽取血清樣品,送至南京建成生物技術研究所進行血液測定。
1.4 數(shù)據(jù)分析與統(tǒng)計 試驗結果以 “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 Duncan’s法進行組間多重比較,顯著水平為 P<0.05。
2.1 中草藥對中華鱉幼鱉抗氧化功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各試驗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 (P>0.05),5%組平均值最大,為 520.33 U/mL,較 3%組顯著提高 13.0%(P<0.05);血清過氧化氫酶(CAT)1%組平均值最大,為15.40 U/mL,且顯著高于其他各組,但3%組和5%組與對照組差異均不顯著(P>0.05);各試驗組血清谷胱甘肽活性(GSH-Px)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5%組平均值最大;3%和5%組血清總抗氧化能力(T-AOC)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5%組平均值最大,為12.80 mL,但1%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各試驗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5%組平均值最小,為 3.43 nmol/mL。
2.2 中草藥對中華鱉幼鱉營養(yǎng)免疫功能的影響由表3可知,與對照組相比,1%、3%、5%組中華鱉幼鱉血清總蛋白(TP)含量均顯著升高,而尿素氮(BUN)除了添加1%中草藥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外,其他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各組間溶菌酶活性和IgD含量差異均不顯著。添加3%和5%中草藥組中華鱉幼鱉血清IgM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而添加1%中草藥組較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添加3%中草藥組IL-2顯著小于對照組,而添加1%和5%中草藥組較對照組差異不顯著。對于IL-6,添加3%和5%中草藥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添加1%中草藥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
MDA是脂質過氧化的產物之一,MDA的含量既反映了機體內脂質過氧化的程度,也間接地反映出細胞損傷的程度。SOD是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主要酶類,GSH-Px是特異的催化還原型谷胱甘肽(GSH),是催化 H2O2分解的酶。CAT也是催化 H2O2分解的酶。朱道玉(2009)研究表明,一定劑量的板藍根多糖具有提高中華鱉腎臟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質過氧化水平的作用。李建良(2000)采用中草藥飼喂中華鱉發(fā)現(xiàn),鱉的食欲明顯增強,體質量增加,發(fā)病率下降,有顯著的促生長作用。黃文慶等(2012)研究表明,在基礎飼料中添加黃芪、金銀花、苦參、紫花地丁等多種中草藥可以有效提高羅非魚幼魚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蛋白質含量,降低飼料系數(shù)和粗脂肪含量。汪愈超等(2018)采用月桂酸單甘油酯飼喂中華鱉幼鱉發(fā)現(xiàn),試驗組中華鱉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及堿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顯著高于對照組。本試驗結果表明,1%、3%和5%中草藥組血清MDA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添加該中草藥復方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中華鱉幼鱉血清MDA含量,原因可能是中草藥可促進中華鱉幼鱉血清GSH-Px、CAT以及T-AOC顯著升高,減少了自由基的含量,保護了機體免受氧化損傷。值得特別關注的是,1%、3%和5%中草藥組血清SOD活性與對照組差異均不顯著,但5%中草藥組顯著高于3%組。1%中草藥組血清CAT活性顯著高于3%和5%組。表明該復方中草藥對特定抗氧化酶活性可能存在兩重性,即一定濃度復方中草藥促進其活性,而另一濃度其促進能力下降,甚至抑制。綜上所述,從中華鱉幼鱉血清T-AOC以及MDA含量來看,該復方中草藥添加量以3%較為適宜。
表3 中草藥添加劑對中華鱉幼鱉營養(yǎng)免疫的影響
血清BUN水平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動物體內蛋白質代謝和氨基酸平衡關系。當營養(yǎng)失衡時,蛋白質等含氮有機物分解代謝增多,導致尿素量增加,反之,蛋白質等含氮有機物合成轉化效率高,則血清 BUN水平降低。因此,血清 BUN水平可以表征機體蛋白質合成轉化效率高低(桂琳等,2015;翟少偉等,2015)。 本試驗證明,該復方中草藥能顯著降低中華鱉幼鱉的BUN水平,表明中草藥可提高蛋白質的利用效率。劉行彪等(2010)指出,血清蛋白成分及其含量變化與機體健康、營養(yǎng)和疾病等狀況密切相關,是衡量免疫功能及機體狀態(tài)的指標,良好的營養(yǎng)狀況可使血清蛋白維持在較高水平。本試驗結果表明,該中草藥復方能顯著提高中華鱉幼鱉血清總蛋白,促進中華鱉對飼料蛋白質的吸收與利用。張鵬等(2012)指出,溶菌酶能使細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而導致細胞壁破裂,逸出內容物,使細菌溶解,是體液免疫的主要參與者。郭瓊林(2001)指出,IL-2的產生與活性是直接導致抗體反應高低的重要原因之一。Zhang等(2015)指出,中華鱉IL-6沒有信號肽,在細菌攻毒 24 h,腸道IL-6的mRNA表達量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IL-6在腸道內發(fā)揮了免疫功能。徐鎮(zhèn)(2009)指出,免疫球蛋白通常也被稱為抗體,是脊椎動物獲得性免疫或特異性免疫的重要組成成分,在抵抗病原入侵以及再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到目前為止,在爬行動物中只報道了三種免疫球蛋白分子IgM、IgD和IgA。本試驗結果表明,添加該復方中草藥對溶菌酶、IgA和IgD沒有顯著影響。添加3%和5%中草藥組IgM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而添加1%中草藥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添加3%中草藥組IL-2顯著低于對照組,而添加1%和5%中草藥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對于IL-6,添加3%和5%中草藥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添加1%中草藥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吳瓊等(2017)指出,注射植物凝集素在爬行動物中應用較多,但注射植物凝集素的結果作為一項免疫指標并不適合中華鱉來反映其免疫能力的強弱。胡廣洲等(2010)指出,中華鱉天生膽小喜靜,對于外界環(huán)境變化較為敏感,這也使得中華鱉在養(yǎng)殖過程中容易處于應激狀態(tài);中華鱉體表和體內菌群多樣性較強。由此推測,該復方中草藥對于中華鱉幼鱉整個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的作用規(guī)律不明顯,可能主要是通過影響其體表和體內菌群的多樣性,特別是促進益生菌的生長,而益生菌又具有促生長、增強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等作用 。該復方中草藥對于中華鱉幼鱉營養(yǎng)免疫及抗氧化功能影響的內在分子機制,特別是對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作用的內在機制有待深入研究。
本試驗結果表明,日糧中添加該中草藥可以提高中華鱉幼鱉的抗氧化能力和和幼鱉對蛋白質的利用效率。結合經濟性原則,該中草藥復方添加量以3%較為適宜。另外,該中草藥復方對于中華鱉幼鱉整個機體免疫狀態(tài)的影響規(guī)律不明顯,改善中華鱉的抵抗力的內在機制還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