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燕城 曹濟麟
由兩個人配合進行,助手在前方拉住牽引線,牽引線后邊有牽引環(huán),牽引環(huán)旁邊系一面小紅旗,后方的運動員把牽引環(huán)掛在飛機的牽引鉤上,準備好后兩個人同時向前跑動,運動員在起跑后將飛機抬頭向上托出,飛機迅速爬升,助手保持均勻的速度,并在飛機爬升到頭頂時停止跑動,放松牽引線,這時,牽引線在小紅旗的帶動下,脫開牽引鉤,飛機轉(zhuǎn)入自由滑翔,裁判員開始計時,直到飛機落地。
近年來,為了降低難度,讓低年級同學也能放飛牽引模型飛機,一種組合牽引線的放飛方式在普及牽引模型飛機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優(yōu)勢。
組合式牽引線是在原來牽引線中加入一段橡皮筋,如圖所示。
將牽引環(huán)掛在飛機上,由一個人拉住橡皮筋一端站在迎風的前方,另一個人手舉飛機,機頭抬起45度,慢慢后退10米~15米,使橡皮筋繃緊,這時只要輕輕快速地向上方推出飛機,飛機就會在橡皮筋的拉動下迅速爬升,并在橡皮筋收縮完成后自動脫鉤,開始滑翔。
一股情況下,15米牽引線在牽引模型飛機起飛時,除去助手跟跑的2米距離外,運動員大約需要再跑12米~13米,飛機才能爬升到運動員頭頂位置。我們加入一段8米長的橡皮筋,在起飛前拉長3倍,也就是拉長16米,在這種情況下放開飛機,橡皮筋將拉動飛機前進15米左右,相當于人的跑動過程,飛機基本可以到達運動員頭頂,這時橡皮筋基本放松,牽引環(huán)也能輕松從牽引鉤上脫落。
如果起飛時橡皮筋拉得不夠長,飛機有可能到不了運動員頭頂橡皮筋就松掉了,會損失一定的高度。反之,起飛前橡皮筋拉得太長或太緊,飛機到達運動員頭頂時,橡皮筋還存有很大拉力,雖然飛機的高度比較高,但是牽引環(huán)在強拉力狀態(tài)下脫不了鉤,會把飛機拉向地面,造成牽引失敗。所以,經(jīng)過計算后橡皮筋與牽引線的長度配合雖然很科學,但還是要多次實踐,以便掌握橡皮筋需要拉長多少米,橡皮筋的松緊程度及手感等。
如圖所示,當運動員松開模型飛機的瞬間,飛機在橡皮筋的拉動下,迅速向前移動,如果運動員的手臂沒有迅速離開,飛機的尾翼就會掛在手臂上,直接碎掉,所以,助手一定要向上方托出飛機,不能向前扔,一扔飛機就脫鉤了。
在牽引模型起飛過程中,運動員經(jīng)常一松手飛機就向左或向右偏,而且運動員拉也拉不回來,只能中途脫鉤,造成高度上的損失,影響飛行時間。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做一個活動的方向舵,牽引飛機起飛時,方向舵打直,在脫鉤以后方向舵再開始偏向,這就解決了起飛不按照直線向上爬升的問題。
這個裝置的結(jié)構(gòu)如左圖所示。
首先,要改造垂直尾翼,用1毫米厚的木片重新制作一副垂直尾翼,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中間用透明膠帶粘接成一個整體,并在中間插入用0.3毫米鋼絲(吉他用的細鋼弦)制作的扭力簧,使得方向舵平時就處于偏向一邊的狀態(tài)。偏向哪邊都可以,依個人意愿而定。方向舵靠近活動鉸鏈的一邊,橫著插入一個舵角,用膠粘住。這個改造后的垂直尾翼就可以安裝在機身上了。
第二步是改造牽引鉤,要重新用薄鋁片制作一個牽引鉤,在牽引鉤的中部增加一個拴拉線的孔,牽引鉤上部的孔是用來將牽引鉤固定在機身上的。固定后,牽引鉤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前后擺動,中部的拉線隨著牽引鉤的擺動牽拉垂直尾翼的方向舵。當牽引起飛時,牽引線將牽引鉤拉到前方位置,方向舵被拉直;當牽引環(huán)脫出牽引鉤時,方向舵在扭力彈簧的作用下,偏向一邊,飛機按照預(yù)定的方向進入盤旋滑翔,這樣就能達到預(yù)期效果了。
通過牽引鉤的改造和活動方向舵的使用,飛機很容易就能被牽引到運動員頭頂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