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蘇
那天,在魏寧的“別國落”書架前,我順手取下一本書——《梵高自傳》,隨便翻了翻,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把我鎮(zhèn)住了:梵高寫給弟弟提奧的書信充滿美、想象力和豐富的感情,其內(nèi)心世界既不“古怪”也不“瘋狂”,而是浸透了愛和悲憫。其中有關(guān)風(fēng)景的描寫不亞于《蒙田隨筆》《獵人筆記》,以及老托爾斯泰和安徒生作品中的任何經(jīng)典片段。而他對于歷史、人生和藝術(shù)的深刻見解更是強烈地吸引著我……盡管“別國落”的服務(wù)員表示書從不外借,但魏寧用一句“好書要遇到懂她的人才更好”為我開了綠燈。
有半個月之久,每個晚上我都要翻看這本《梵高自傳》。四百多頁的書,1994年售價僅8.80元,可我覺得其容量超過了自家書架上任何一本書,以至總有翻來覆去多看幾遍的愿望。這本由世界著名的傳記大師歐文·斯通編輯的梵高自傳,通篇都由梵高寫給其弟提奧的書信組成,從中反映出他追求愛和藝術(shù)的人生旅程,像他的油畫一樣光輝燦爛。
年輕時,梵高出于“對上帝和對人類的愛”,為謀求牧師的職位歷盡波折。生命的最后幾年他在信中向提奧傾訴道:我已經(jīng)談?wù)撨^對于人性的熱愛,有些人是有這種愛……就我來說,我過去總是感到,而且也將感到這樣一種需要:去愛我的同伴。我曾經(jīng)護理過一個燒傷的可憐的礦工達六星期或兩個月之久,整整一個冬天我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一個可憐的老人……我覺得這是那么自然而又平常,以至我無法理解人們相互之間為什么總是那樣漠不關(guān)心。
然而教會因為他幫助了窮人導(dǎo)致自己穿著破爛食不果腹,有損牧師的高大上形象,開除了他。自此梵高幾乎從未有過能養(yǎng)活自己的工作,他靠提奧微弱的資助,學(xué)習(xí)繪畫,從一開始就自有見解,不同流俗:
“倫勃朗可以畫得更好——假如他不像畫肖像畫那樣屈從于表面的真實而按自己的理想,像詩人那樣去自由發(fā)揮的話。”
“那些畫農(nóng)村或平民生活的人,盡管可能算不上當代名家,但從長遠來說,他們可能比畫富有異國情調(diào)的閨房和紅衣主教的宴會的人更能流芳百世?!?/p>
“我愈來愈覺得,沒有什么東西比熱愛人民,更具有藝術(shù)性了?!?/p>
不是每一個偉大的畫家都能將藝術(shù)思想表達得如此酣暢透徹,梵高的書信和畫被荷蘭人民同視為國寶,是他留給整個人類的“雙璧”。書信中大量對于大自然的描繪一如梵高的油畫,生命和激情美得能燃燒!除了生活、感情和繪畫,梵高和提奧談得最多的是閱讀文學(xué)作品的體會:
“我正在讀巴爾扎克的《鄉(xiāng)村醫(yī)生》,這是一本極好的書……我再次拜讀了《湯姆叔叔的小屋》以及狄更斯的以圣誕為題材的小說?!?p>
“左拉不是在事物面前舉起一面鏡子,他出色地創(chuàng)作,他創(chuàng)作出詩一般的作品,這就是結(jié)果為什么那么美?!?/p>
“在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中,你常常能感受到在眾多的畫家中唯有倫勃朗才特有的那種溫柔的情調(diào),這種情調(diào)我們不論是在他的《埃默斯朝圣者》或是在《猶太新娘》里都可感受到,那份令人心碎的柔情,那似乎如神明一般的對凡人深沉的一瞥?!?/p>
貧窮、孤獨和瘋狂是我頭腦中曾有的梵高形象,但是梵高在信中告訴我,貧窮是他的選擇,他并不真正孤獨,而他的瘋狂是因為靈魂里的火燒了出來,他寫道:
“如果一個人堅持忠心無二地?zé)釔壅嬲档萌鄣臇|西,而不在不重要、無價值、無意義的事物上浪費自己的愛情,他就會漸漸得到更多光明,變得更加堅強。有時,一個人最好深入社會和人民大眾交談,他常常也被迫這么做。但是,誰更喜歡安靜地獨自一人做自己的工作,幾乎不需要朋友,誰就更能安全地走完人生之路并躋身于眾生之中。甚至在風(fēng)度高雅的人群中,在最好的環(huán)境里和條件下,一個人也必須保持隱士的某種本質(zhì),不然,他就失去了自己的根本。一個人千萬別讓靈魂里的火燒出來,但又必須讓它永不熄滅。誰為自己選擇了貧困并喜愛貧困,誰就擁有無窮的財富,并且永遠聽得見自己良心的呼喚;誰聽得見并且服從良心的呼喚——那是上帝最好的禮物——誰就從那呼喚中找到了朋友,永遠不會孤獨?!?/p>
這是真實的梵高,一位偉大的畫家、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一位選擇了貧窮和孤獨為人類奉獻愛和美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