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滌明
最近,大連地鐵上出現的一名老人,因腰部懸掛LED小牌顯示“勿需讓座”四字受到網友狂贊。這位名叫劉增盛的老人今年76歲,他表示,此舉是怕給其他乘客增加負擔?!艾F在的年輕人不易,我身體還可以,站著也沒有問題?!?/p>
通情達理的老人之所以更受追捧,是因為現代社會更強調對人格和權利的尊重。而關于“該不該讓座”的爭論中,不少年輕人認為,“我們不是不愿意給老人讓座,更不是不認同尊老理念”,而是某些老人不該認為年輕人讓座天經地義,更不該強求年輕人讓座。
讓座、尊老、扶老、護老一直是主流。不讓座的年輕人中,除了尊老意識不強的情況,身體不舒服、下夜班疲倦等情況恐怕更多。劉增盛說“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易”,可謂一語中的。老人和年輕人互相體諒和理解,才能讓社會秩序更加文明與和諧。
“勿需讓座”的牌牌,把“該不該讓座”的討論升華了一個層次:在相互尊重、理解的前提下討論“讓座”問題,老人要理解年輕人——競爭激烈時代的年輕人不容易;年輕人要理解老人——不是每個老人都認為“讓座天經地義”,“身體還可以,站著沒問題”的老人是主張“勿需讓座”的。
76歲的劉大爺之所以引來網友狂贊,首先贊的未必是“勿需讓座”的主張,而是對“理解”的感動。一邊是老人身上“勿需讓座”的明示,一邊是仍然有很多年輕人在給“勿需讓座”的老人讓座。這進一步消釋了“代際矛盾”的誤解,有助于復原代際關系與社會和諧的原本面目。這才是“勿需讓座”現象的最大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