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發(fā) 謝柯香
閩楠俗稱楠木,為閩楠樟科、楠屬常綠大喬木,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漸危樹種。閩楠干形通直,木材芳香耐久、紋理美觀,材質(zhì)致密堅韌,不易反翹開裂,為上等建筑、家具用材。筆者結(jié)合多年來工作實踐,對閩楠的苗木培育技術(shù)作淺要論述,以期指導(dǎo)廣大林農(nóng)生產(chǎn)經(jīng)營。
一、種子采集
種子應(yīng)來源于種子園,區(qū)域母樹林、優(yōu)良種源區(qū)的優(yōu)良林分、優(yōu)樹等。10月至12月,果實由青綠色轉(zhuǎn)為藍黑色時進行采集。果實采回后,浸泡2~3天,洗掉果皮與果肉。種子置于潤沙中,將種子與潤沙按1:3的體積比混合貯藏。
二、苗圃地選擇
裸根苗圃地宜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排灌方便、背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疏松且pH值在5~6之間的壤土,避免選用連作地。容器苗圃地的周圍還可挖40厘米寬、30厘米深的排水溝,并搭建遮蔭棚,建設(shè)噴灌設(shè)施。冬季或初春整地,將圃地深耕一次并耙碎,除去雜物。土壤消毒可選用每667平方米100~150千克的生石灰進行。苗床為高床,床面高15~20厘米,寬90~100厘米,兩床之間排水溝寬30 厘米、深20 厘米。圃地四周設(shè)環(huán)通排水溝,寬40厘米、深30 厘米。結(jié)合開廂作床,播種前8~10天施足基肥,一般稻田土基肥為復(fù)合肥和鈣鎂磷肥,每667平方米的施用量分別為80~100千克、100~150千克,均勻撒施于圃地表面后結(jié)合整地將其埋入土中。
三、苗木培育技術(shù)
裸根苗培育技術(shù)。對沙藏的種子進行噴水增濕催芽,沙的濕度以手捏成團、手開即散為宜。2月~3月中旬,土壤溫度穩(wěn)定在10℃以上后播種,每667平方米的播種量為15~20千克,播種行距20厘米左右,播種溝深2~3厘米。將已發(fā)芽的種子按5~8厘米的種間距均勻點播在溝內(nèi),然后用過篩黃心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宜。用長度3~5厘米的覆蓋物作覆蓋,以不見土為宜。苗木出土?xí)r,搭建高1.8 米左右的棚架、遮光度60%的遮蔭網(wǎng),9月下旬選擇陰雨天揭去遮蔭網(wǎng)煉苗。高溫干旱時,早晚澆灌,采用浸灌為宜。雨季及時清溝排水,保持圃地無積水。當苗高10~12厘米時,于陰雨天或晴天早、晚補苗,確保每公頃的苗木量為35~40萬株。及時人工除草,保持苗床無雜草。于6月初對苗木進行葉面噴施生根粉,陰天或早晚進行,每7天噴1次、連噴3次。當苗木生長不良時應(yīng)及時追肥,以專用復(fù)合肥為主,每667平方米施肥量50千克,于6月加水追肥。
容器苗培育技術(shù)。2年生容器苗培育選用直徑10厘米、高15厘米的無紡布容器袋。芽苗床用磚砌成,長度根據(jù)播種量定,寬約1.2米,在芽苗床上均勻鋪5 厘米厚細沙。芽苗床面噴灑0.1%~0.5%高錳酸鉀溶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進行消毒,再用薄膜蓋實,悶床2~3天后揭膜,苗床稍干后播種并用細沙覆蓋。播種前對種子消毒與催芽,每平方米播種用量為500~700粒,覆蓋約1 厘米厚的細沙,以不見種子為宜,床面用薄膜覆蓋壓實,高溫及時揭膜并對苗床灑水降溫,及時排除苗床積水。當芽苗長到6~8厘米時,用竹簽將苗下端輕輕從沙床中挑起,放入盛水的器皿中備栽。移入準備好的容器或圃地中,芽苗移入容器中時須切根1/3~1/2。容器苗遮蔭煉苗的方法、步驟與裸根苗相同。芽苗移植未成活時應(yīng)及時補植。于陰雨天或晴天早、晚補苗,確保每個容器中有1株苗木,并及時人工除草,于6月初對一年生苗葉面施用生根粉,陰天或早晚進行,每7天噴1次、連噴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