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創(chuàng)新了高校思政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新思路、新載體,是當前高校德育的研究重點問題。英語專業(yè)主要基于內容的特殊性,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英語專業(yè)的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顯得尤為迫切。本文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目標導向,以課程思政的理論思路為指導,以教學內容建設為立足點,以“破”和“防”為主要著力點,為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探索“內容支撐、構筑防線、以破促立”實踐路徑,旨在服務于實踐應用。
【關鍵詞】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主題型教學內容建設;內容支撐;構筑防線;以破促立
【作者簡介】張丹(1980-),女, 湖北黃石人,湖南中醫(yī)藥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認知語言學、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擬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課程思政的主題型英語專業(yè)課程內容建設研究” (XJK19BGD022) 的研究成果之一。
課程思政由上海市教委2014年出臺《上海市高校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建設專項計劃》中率先提出,提出要在高校所有課程中貫穿思政育人的重大理念,并在上海高校中推廣改革試點。課程思政新思路,在全國高校各專業(yè)中引發(fā)廣泛關注,并在各個專業(yè)課程中探索深度結合的路徑。
一、課程思政的理論論證
課程思政的基礎理論研究,主要從理論高度論證該理念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以張正光為代表的學者論證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邏輯理路,疏通了兩者從理論上是一脈相承的邏輯關系。(張正光,2018)此外,葛衛(wèi)華等學者從厘定與貫連的角度,闡述學科教育與課程思政的貫連性問題,關鍵是將專業(yè)教育與思政教育、價值觀教育的深度融合,即“滲透性”,方法論上需要‘內容集,強調內容的疊加。(葛衛(wèi)華,2017)各個專業(yè)課程思政亟待深入研究高校踐行思政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新戰(zhàn)略部署,就必須是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這些研究從理論上驗證了課程思政的理論價值,符合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適用于高等教育,創(chuàng)新了高校思政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新思路、新載體。由此,近幾年高校英語專業(yè)的德育實踐逐漸從思政課程轉變到課程思政的實踐新思路。
二、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的實踐需求
課程思政理論上強調思政教育和各個專業(yè)課程融合的必要性,論證了各個專業(yè)需根據其各項教學因素的特殊性進行融合;而實踐中,課程思政與英語專業(yè)結合的實踐研究嚴重不足,思政教育薄弱。
高校英語專業(yè)在教育內容上存在特殊性,語言習得的同時不可避免廣泛接觸英語文獻,同時也將學生暴露在西方價值觀念的侵蝕下。尤其是英語國家宣揚的基督教慈善精神、民主、平等、自由的價值觀念、三權分立政治體制、對個人價值的無限放大等,在當代大學生中仍有一定市場。如果對這些西方價值觀念的虛偽本質識別不清,極易產生思想立場不堅定和價值觀偏差,不利于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英語專業(yè)的確是高校思想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使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研究顯得尤為迫切。
三、基于課程思政的英語專業(yè)主題型教學內容建設
課程思政,將專業(yè)課程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關鍵就是“滲透性”的問題,即滲透什么和如何滲透。由此,教學內容建設必然是在專業(yè)課程中解決滲透性問題的核心和立足點,是課程思政融入英語專業(yè)路徑研究的必然選擇。
1. 課程內容建設是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的核心和立足點。目前的實踐研究中強調了課程建設的重要性,“課程才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和核心價值觀,在人才培養(yǎng)中發(fā)揮核心作用。課程改革是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保返旅?,2016.05)“沒有好的課程建設,課程思政的功能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李國娟,2017)
教學內容建設必須是課程思政的核心和立足點。將思政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全過程、全方位滲透到專業(yè)教學中,只有教學內容建設才是實際的依托和支撐,才能回答“滲透什么”和“怎么滲透”的問題。然而,在英語專業(yè)中的課程研究,尤其是教學內容建設滯后。英語專業(yè)教學內容的重構,為思政教育與英語專業(yè)課程之間的深度融合,提供堅實的課程內容支撐。
2. 主題型的英語專業(yè)課程內容建設與實施。教學內容建設主要是指多課程協(xié)同的“教學主題 + 資料庫建設”,旨在解決滲透什么的問題。
主題型英語專業(yè)的教學內容建設,是指對《綜合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英美國家概況》《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跨文化交際》《翻譯理論與實踐》《口譯》等英語專業(yè)課程的教材、教參、語料等所有教學資源深度挖掘、拓展與重構,凝練出多樣化主題型的教學內容。
目前,研究的教學主題集中在“宗教歷史篇”“文學批判篇”“當代政治篇”和“當代社會篇”。宗教歷史篇主要包括:基督教慈善面紗與威懾本質、政教合一統(tǒng)治下的黑暗時期對人性及科學的迫害、文藝復興中的神性幻滅與人性覺醒、英國崛起之路背后的血腥歷程、從英國殖民到美國熔爐中種族歧視的演變等;文學批判篇主要包括:喬治·奧威爾等英國本土作家對殖民體系的批判、馬克·吐溫的美國價值觀幻滅、美國“愛丑之欲”植根于金線至上的扭曲價值觀念;當代政治篇主要包括:英美政治領袖演講中解讀自由、民主、平等的虛偽本質、美國三權分立制衡源于對人性的徹底失望、美國海外戰(zhàn)爭策略與“退役軍人”的角色解讀、美國總統(tǒng)也是靠不住的尷尬困局;當代社會篇主要包括:美國夢的本質在于個人價值的無限放大、個人英雄主義的價值底層剖析、資本主義階級矛盾是無法解決的困局等。此外,需要構建與主題型教學內容相應的教學資料庫,包括圖片、視頻、電影、相關文獻、配套書目等,幫助同學們能直觀深入地從感性認識體驗上升為理性判斷。
整合出的主題型教學內容,體量小,容易以碎片化的方式,深度融合到課程教學、第二課堂、專題講座、主題活動、網絡推文等教學實踐中。
以上教學內容的建設與實踐,為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提供更真實的視角,客觀了解當今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進程、宗教本質、政治形態(tài)、社會現實、思維模式、價值傳統(tǒng)等,從而自覺地認清資本主義價值觀的虛偽本質。才能破除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侵蝕,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 基于主題型教學內容建設的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路徑。以教學內容建設為立足點,將英語專業(yè)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性重構,為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提供堅實的內容支撐,解決課程思政在英語專業(yè)課程中滲透什么的問題;內容建設最終以主題的形式呈現,體量小,易滲透,適合融合入課堂教學,從而解決如何滲透的問題。
依托教學內容建設深度拓展課程思政的新思路,并探索出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 “內容支撐、構筑防線、以破促立”的實踐路徑,才是對英語專業(yè)來說,因地制宜、另辟蹊徑的實踐路徑。
四、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路勁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英語專業(yè)課程思政路勁研究的意義在于:直接有效針對英語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深度剖析西方價值觀虛偽本質的能力、批判與質疑的能力、對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抵御能力,為英語專業(yè)思政教育和價值觀教育構筑防線,從高校思想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扭轉成前沿陣地。這條路徑服務于英語專業(yè)教學實踐應用,最終旨在更好地服務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zhàn)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政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
[2]葛衛(wèi)華.厘定與貫連:論學科德育與課程思政的關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8).
[3]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huán)節(jié)[OL].中國教育新聞網,2017,11,16.
[4]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9,11.
[5]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2019,3,18.
[6]查明建.英語專業(yè)的困境與出路[J].當代外語研究,2018(6).
[7]張正光.“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邏輯理路[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