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抒
小小少年.出國游學21天。一個人拉著行李箱,一個人的自我管理,他拍著胸脯和父母保證——我能行。
上新聞頭條,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兒。2019年的寒假,鞍山市鋼都小學五年三班的王訊澤憑借優(yōu)異的游學表現(xiàn)上了美國報紙的頭條!
王訊澤的游學之旅緣自無心插柳的陪考,在國際學校讀書的表姐去參加游學活動的面試,有思想、有主見的他也要跟著比量一下。雖然王訊澤的英文口語水平比不上初、高中的學哥、學姐,但是他將快板才藝帶上陣,面試還真就通過了。
快板融合了相聲、評書的藝術手段,靠著引人入勝的故事、擊節(jié)鏗鏘的演唱、火爆抓人的效果吸引觀眾,對演員的說唱功夫和表演能力要求極高。盡管王訊澤從8歲開始就跟隨姥爺學快板,有一定的基礎,但他卻不滿足,出國前決定尋找更高水平的老師深造一下。
聽說遼寧曲藝界知名老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快板的傳承人李興才教得好,但他年齡有點兒大了,不能教太多學生,對弟子挑選嚴格。盡管如此,媽媽還是決定帶王訊澤去李老師家試試,李老師當即看好了這個虎頭虎腦、落落大方的小家伙兒。
每一堂課李老師做的示范,王訊澤都用媽媽的手機錄下來,在家不厭其煩地模仿,不僅字正腔圓,他還細心揣摩故事中的人物狀態(tài),認真觀察李老師教的神色表情,一節(jié)、一板、一點、一字、一句都毫不含糊。
開場板是快板表演的開端,是決定表演能否一鳴驚人的重要因素,也是最經典、最難搞定的一段板眼。李老師特意叮囑王訊澤:“一般人要半年才能攻克這一段,這可是手上的絕活兒?!蓖跤崫砂迪驴喙?,他早上練,晚上打,開始的時候有點兒笨拙,畢竟這是個板不離手、詞不離口的活兒——一手打著大板,一手打著小板,嘴里說著有節(jié)奏的詞,不僅押韻,還時不時地表演一些動作。
小塊兒的節(jié)子板在左手,食指位于第四、五扇之間,與中指一起夾住第五扇,其余四扇攏在虎口里。食指磨疼了,他從不吭聲,繼續(xù)練習;大的節(jié)子板在右手,手掌心和竹板之間要形成一個合適的空洞才能發(fā)出悅耳的聲音,就如同敲木魚,咚咚回蕩。以上這些都是基本功:小板講究“掮”“撩”“顛”“搖”“抖”,大板講究“握”“挑”“揚”。想要打好,必須樣樣精通,還需要很強的協(xié)調能力。
王訊澤不急不躁,口中默念,手不閑?!靶哪钍执颉?,強弱控制,快慢有別。就這樣,兩天出節(jié)奏,三天打出一個雛形,不到一周時間就能完整地打完一段了。
光打好不行,還要精。王訊澤走路拿著板,吃飯想著詞……握著筷子呢,有時候都要比劃兩下。
“大自然陽光雨露萬物生/各有奧妙在其中/蕓蕓眾生都有母/母愛時刻記心中……”“啪啪啪”板子打得清脆,肢體舒展、聲音洪亮。在游學之行的最后一天畢業(yè)典禮上,王訊澤的快板聲剛起,那氣勢、那神色儼然一副老演員的架勢,立即就引起全場人的關注。表演間,許多觀眾和著快板的節(jié)奏與他互動,一段快板書說下來,贏得滿堂喝彩。演出結束,高他兩頭的兩名金發(fā)碧眼的大哥哥在舞臺邊等著準備拜他為師,美國師生眼里,他表演的是中國“RAP”(說唱音樂)。
第二天,《韋伯斯特時報》的版面頭條新聞對王訊澤進行了報道,配圖照片是王訊澤在游學期間和小伙伴兒們正在給美國同學介紹中國的語言和漢字。美國同學可服氣了,因為他們知道講課的王訊澤是個小學霸,第一天入學的測試就是滿分。
《韋伯斯特時報》這樣評論道:“在與中國孩子們的交流中,美國的學生們不僅了解了中國文化,領會了中國曲藝的魅力以及中國人的民族精神,而且也感受到了中國少年的自信、領導力和出色的才華……”
(責任編輯王天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