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哲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省思

      2019-10-09 09:22:24周良發(fā)陳元晴
      阿壩師范學院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哲學經濟研究

      周良發(fā),陳元晴,王 昕

      真正的經濟哲學研究都在緊扣時代脈搏,回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內在訴求和現(xiàn)實問題,體現(xiàn)研究領域和理論聚焦的時代意蘊。進入21世紀,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不穩(wěn)定性加劇迫切需要透過經濟行為和現(xiàn)象把握經濟活動本質,發(fā)現(xiàn)經濟運行規(guī)律,預判經濟發(fā)展趨勢,確保經濟社會平穩(wěn)有序和高質量發(fā)展。在此情境之下,經濟哲學研究產生了一大批有價值的思想觀點和理論成果,對經濟社會發(fā)展作了極其重要的哲理反思?;谥袊W(CNKI)收錄期刊文獻來看,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哲學研究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經濟哲學的內涵與特征,經濟哲學的興起與發(fā)展,經濟哲學的學科性質與定位,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及其對當代社會重大問題的理論關照等。本文以這幾個方面為切入點和發(fā)力點,對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哲學研究成果加以系統(tǒng)分析,探尋其義理,剖判其得失,并略抒己見,為新時代經濟哲學研究有序推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繁榮發(fā)展提供有益資鑒。

      一、關于經濟哲學內涵與構成要素研究

      探討經濟哲學問題,首先要界定其內涵,剖析其特征,為經濟哲學研究穩(wěn)步推進和高質量發(fā)展夯實理論基礎。

      (一)關于經濟哲學的概念內涵

      厘清“經濟哲學”的概念內涵是開展經濟哲學理論研究,推進經濟哲學學科建設的邏輯起點和根本前提。然何謂“經濟哲學”?學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迄今尚未產生一個令人普遍認同的定論。新世紀以來,仍有不少研究者關注經濟哲學的概念內涵問題,不斷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深化對經濟哲學內涵的理性認知。如宮敬才以西方哲學為立論基底,梳理出西方學界關于經濟哲學內涵的三種觀點,即經濟哲學是“經濟學的哲學”“經濟學范疇中的哲學”“經濟生活智慧的哲學命題化”[1]。沈尚武認為,經濟哲學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哲學,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學,而是運用哲學的思維、理念和方法詮釋經濟現(xiàn)象、經濟關系的規(guī)律和本質的學問。質言之,經濟哲學是哲學對經濟問題的理性追探[2]。曾祥云認為,經濟哲學是人類關于經濟世界的哲學觀,是對經濟活動、經濟行為的總體性把握和根本性反思而形成的哲學理論[3]。通過上述三種定義的細密爬梳可以發(fā)現(xiàn),學界關于經濟哲學內涵的界定雖有差別,但其核心義理和價值指向卻基本一致。即經濟哲學既非傳統(tǒng)哲學理念在當代的翻版,亦非經濟學體系下的經濟方法論,而是對經濟學理論與實踐的形上思辨,全面把握人類經濟行為和現(xiàn)象的本質和規(guī)律。在此意義上講,經濟哲學的勃興與發(fā)展,表征著人類不斷強化對經濟社會發(fā)展實踐的洞察力和解釋力。

      (二)關于經濟哲學的構成要素

      關于經濟哲學的構成要素,新世紀以來學界興趣甚濃,砥志研思,成果頗豐,在經濟哲學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三個領域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成一家之言。在本體論上,宮敬才基于主——客體視角分析了經濟哲學本體論的客體、主體及其辯證關系,認為經濟哲學的客體存在于經濟生活意象世界中,主體是經濟學家,主體設立客體及客體對主體的確認使經濟哲學成為可能[4]。唐光斌、歐陽凌認為古代中國蘊含著豐富的經濟哲學思想,并以《管子》、商鞅、荀子、韓非、晃錯、司馬遷等為例對古代經濟哲學思想之本末論(即本體論)作了深度闡釋[5]。在認識論上,張踐明認為經濟哲學的認識論可從三個層面加以考察,一是經濟本體的認識論(體現(xiàn)為經濟主體的意識與經濟活動的關系),二是經濟學的認識論(表現(xiàn)為研究方法的反思),三是經濟哲學的認識論(包括認識論依據(jù)和認識論意義)[6]。宮敬才認為經濟哲學認識論肇端于亞當·斯密,后經李嘉圖和奈特發(fā)展出兩條認識論路線:前者以人的認識能力無限論為指引形成學院派經濟學理論,后者以人的認識能力有限論為指導形成生活化經濟學理論[7]。在方法論上,余東華、趙夢涵對李嘉圖以來的經濟哲學方法作了系統(tǒng)述論,認為李嘉圖以來經濟哲學方法出現(xiàn)兩個分支:一是19世紀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開創(chuàng)的經濟哲學方法,旨在回歸狹義的經濟學,致使經濟哲學方法演繹成經濟學方法論;一是馬克思開創(chuàng)的經濟哲學方法,通過對亞當·斯密和李嘉圖的揚棄和發(fā)展繼而完成歷史唯物主義經濟哲學方法論構建[8]。以上分析表明,學界對經濟哲學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作了不同程度的析論,有助于深化對經濟哲學構成要素的理性認知。然略為遺憾的是,既有研究成果僅論及其局部,沒有從整體性視閾探討經濟哲學的基本要素,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經濟哲學核心義理的系統(tǒng)領會和全面把握。

      二、關于經濟哲學興起與發(fā)展階段研究

      經濟哲學興起于何時?又經歷了哪些發(fā)展階段?這是開展經濟哲學研究需要明確的問題。探尋經濟哲學形成的歷史淵源,理順經濟哲學發(fā)展的深層脈系,有助于將經濟哲學研究推向縱深。

      (一)關于經濟哲學的興起過程

      盡管古代社會不乏經濟哲學思想,但經濟哲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出現(xiàn)卻在20世紀60年代,1962年羅賓遜夫人《經濟哲學》一書的出版被學界視為經濟哲學誕生的標志。與其他思想觀念和社會思潮一樣,經濟哲學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孕育、萌芽和生成過程。曾祥云對經濟哲學的興起過程作了系統(tǒng)考辨,認為經濟哲學緣起于西方經濟學界關于經濟學學科定位及其研究方法的三次論戰(zhàn):第一次論戰(zhàn)發(fā)生在19世紀80年代,奧地利學派與德國歷史學派圍繞“經濟學能否成為科學”展開論戰(zhàn),引發(fā)學界對人類經濟行為的本質追問;第二次論戰(zhàn)出現(xiàn)于20世紀30-40年代,穆勒、羅賓斯、薩繆爾遜、哈里森等人就“經濟學是如何的”即經濟學的學科性質進行探討;第三次論戰(zhàn)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海爾布倫納、繆爾達爾等圍繞“經濟學應該如何”“經濟學可能如何”展開論戰(zhàn)。在他看來,西方經濟學界的三次論戰(zhàn)超出了經濟學本身的研究視閾,特別著重于對經濟學的性質探討和發(fā)展檢審,而“經濟哲學”這一概念正是在對經濟學進行反思和批判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與此同時,還產生了相關的經濟哲學論著,并創(chuàng)辦了經濟哲學刊物[3]。毛勒堂對國內經濟哲學的興起作了深入探析。在他看來,中國經濟哲學的興起是伴隨改革開放而出現(xiàn)的。更進一步言,改革開放浪潮下社會結構的深度轉型和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是經濟哲學在中國興起的現(xiàn)實基礎[9]。

      (二)關于經濟哲學的發(fā)展階段

      新世紀以來,學界對經濟哲學發(fā)展階段的探討主要集中在西方經濟哲學和中國經濟哲學兩個方面。關于西方經濟哲學的發(fā)展,張雄分成五個階段:第一階段(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經濟學家以道德哲學來詮釋人類的經濟活動和行為;第二階段(19世紀初至70年代),歷史學家通過歷史和價值尺度規(guī)范和評判政治經濟學理論和現(xiàn)象;第三階段(19世紀下半葉),哲學為古典經濟學理論構建提供工具和方法;第四階段(20世紀上半葉),經濟學家運用哲學方法論探討經濟學本體論和價值論問題;第五階段(20世紀下半葉),經濟學家將現(xiàn)代倫理學嵌入經濟學理論建構和實證研究中[10]。毛勒堂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哲學的發(fā)展歷程作了系統(tǒng)鉤沉。在他看來,經濟哲學在中國的發(fā)展可分為起步、發(fā)展和深化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經濟哲學初步興起,即從哲學層面思考和回答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理論和實踐。第二階段(20世紀90年代),經濟哲學蓬勃發(fā)展,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和不斷完善,引發(fā)學界對經濟哲學的概念內涵、學科性質、研究對象等的深度運思。第三階段(21世紀以來),經濟哲學豐富深化,圍繞經濟哲學的思想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當代社會重大問題以及貨幣哲學、資本哲學、財富哲學等予以深度闡釋和細部研究[9]。

      三、關于經濟哲學學科性質與定位研究

      (一)關于經濟哲學的學科性質

      學科歸屬的界定是經濟哲學研究繞不開的問題,這是因為,只有明確經濟哲學的學科性質才能確定其研究對象和研究任務。新世紀以來,劉敬魯、曾祥云、余源培、袁經文等研究者均從各自的角度對經濟哲學的學科屬性作了學理探討。劉敬魯從中西經濟哲學發(fā)展史角度考辨其學科屬性,發(fā)現(xiàn)經濟哲學作為一種動態(tài)發(fā)展中的理論尚未成熟,認為應從哲學的角度斷定其學科性質,并將經濟哲學視為哲學體系的一個部門哲學[11]。無獨有偶,曾祥云亦持同樣觀點。曾氏首先批評了學界關于經濟哲學學科性質的三種觀點,認為經濟哲學如同自然哲學、社會哲學、文化哲學、科技哲學、歷史哲學一樣,屬于哲學體系中的一個部門,即將經濟哲學的學科性質界定為部門哲學[12]。余源培從思想史角度梳理了經濟學與哲學的關系,指出要從動態(tài)、交叉、綜合上把握經濟哲學的學科性質,認為經濟哲學是經濟學與哲學深度融合的結構性跨學科的綜合學科[13]。袁經文認為學界對經濟哲學學科性質的定位存在偏誤,指出要從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探討經濟哲學的歸屬問題。在他看來,經濟哲學既不是純哲學的研究范疇,也不是純經濟學的研究范疇,而是兩種學科有機融合而產生的第三學科[14]。從這幾種觀點來看,新世紀以來學界對如何確定經濟哲學的學科性質仍存在歧義。綜合國內外關于經濟哲學學科性質的探討,我們認為經濟哲學的核心詞是“哲學”,它以哲學為認識方法論,旨在探究人類經濟現(xiàn)象和行為背后的本質和規(guī)律。就學科屬性而言,經濟哲學與實踐哲學、政治哲學、發(fā)展哲學一樣,是哲學理論體系中的一個分支學科。

      (二)關于經濟哲學的理論定位

      關于經濟哲學的理論定位,新世紀以來學界關注的不多,筆者目力所及僅查找到一篇文獻。鮑金以馬克思的《哲學的貧困》《資本論》和蒲魯東的《貧困的哲學》為分析文本,對經濟哲學的理論定位作了深度考察。在他看來,目前中外學界關于經濟哲學的理論定位存在三種模式,分別是廣義上的經濟哲學(探討經濟學與哲學的一切理論),相對廣義上的經濟哲學(以經濟現(xiàn)象和經濟問題為論題)和狹義上的經濟哲學(從經濟學視角闡釋哲學自身的問題)。以此為重要基礎,鮑金以狹義經濟哲學為切入路徑,深入探討了經濟哲學的理論定位。鮑金認為,狹義經濟哲學首先體現(xiàn)為一種視野、維度和范式,而不僅是哲學體系中的部門學科,即經濟哲學勃興之后,哲學研究不再局限于純粹的哲學理論思維和范式,可以借助經濟角度檢視哲學問題;其次,經濟哲學是哲學問題的經濟學研究,而不是經濟現(xiàn)象和經濟行為的哲學分析[15]。通過對鮑金之論的梳理發(fā)現(xiàn),鮑金對經濟哲學的理論定位是一種哲學,即將經濟學理論嵌入哲學研究中。鮑金從狹義經濟哲學的視角對經濟哲學的理論定位作了探究,為科學界定經濟哲學的理論定位提供有益參考和理論資鑒。以今天的后見之明來看,經濟哲學的理論定位意義重大,事關經濟哲學的合法性問題及其未來發(fā)展,因此需要學術界進一步探討和追問,有效解決經濟哲學的理論定位問題,使經濟哲學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繁榮發(fā)展中發(fā)揮更大效用。

      四、關于經濟哲學其他重要論域的研究

      除了經濟哲學的基本理論問題,新世紀以來學界對經濟哲學其他重要論域同樣有著高度的學術自覺,如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的探究,對當代社會重大問題的關切,對貨幣、資本和財富問題的反思等,充分彰顯出我國經濟哲學研究的宏闊景象。

      (一)關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研究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成為當代中國經濟哲學的重要理論根基,因而受到學術界的深度關切,相關研究成果頗為豐富,有代表性的成果包括:《馬克思經濟哲學之要義及其當代意義》(吳曉明,2003)、《馬克思的經濟哲學思想及其意義》(宓文湛,2003)、《論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經濟哲學思想》(彭學農,2005)、《論馬克思哲學的經濟哲學特質》(姜喜詠,2006)、《論馬克思的經濟哲學傳統(tǒng)》(宮敬才,2008)、《馬克思經濟哲學的立足點》(陳鵬,2008)、《論馬克思歷史觀的經濟哲學基礎》(羅萍,2011)、《馬克思經濟哲學視域中的價值觀普適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研究——一個基于<資本論>學術方法與學術觀點的考察》(吳倬、劉新剛,2014)、《論馬克思經濟哲學的存在形式問題》(宮敬才,2018)、《青年恩格斯對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的影響》(宮敬才、李江舟,2011)、《青年恩格斯經濟哲學思想探析——以<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為例》(周露平,2017)等。除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經濟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濟哲學思想也成為學界的研究熱點。檢索中國知網期刊文獻數(shù)據(jù)庫可知,新世紀以來毛澤東經濟哲學思想研究成果18篇,鄧小平經濟哲學思想研究成果51篇,陳云經濟哲學思想研究成果6篇,江澤民經濟哲學思想研究成果3篇,胡錦濤經濟哲學思想研究成果6篇。通過對毛澤東、鄧小平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思想的挖掘和評判,有助于拓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研究視閾,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理論體系。

      (二)關于當代社會重大問題的研究

      經濟哲學不是在真空中產生的,它深受時代特征、經濟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特別針對于新時代發(fā)展的中國,經濟哲學必須立足于當前中國的實際需要,但又不能夠拘束于中國的現(xiàn)實,因為它正是要努力從中國的實際中探索有關于中國社會轉型的內在根據(jù)和未來走向。所以它不能局限于經院式理論建構,還要從生活世界中獲取靈感和養(yǎng)分,更要關切當代社會中的重大問題。新世紀以來,經濟哲學界關于社會重大問題的研究主要包括:“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自由的限度及制度調節(jié)——經濟哲學的視野》,劉敬魯,2008;《市場經濟:現(xiàn)代性成長動力的基礎性設置——“發(fā)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經濟哲學解讀》,宋愛忠,201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觀念生成的邏輯理路和價值寓意——基于改革開放40年實踐的經濟哲學反思》,王程,2018)、“公平正義”(《分配正義:馬克思經濟哲學的檢審》,毛勒堂、張健,2011;《分配正義: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的追問》,楊娟,2014;《公平正義與依法治國問題的經濟哲學反思》,楊娟,2015;《金融化語境中分配正義的經濟哲學反思》,任瑞敏、高玉林,2016)、“生態(tài)問題”(《經濟哲學視域中的生態(tài)危機發(fā)生機制透析》,卜祥記、何亞娟,2013;《生態(tài)危機根源的經濟哲學透析》,何亞娟,2013;《生態(tài)危機的經濟哲學探析——人類追求財富“欲望”的三個維度》,任瑞敏,2015;《經濟哲學視域下生態(tài)危機發(fā)生機制的“欲望”根源》,任瑞敏,2015)等。經濟哲學對當代社會重大問題的深度關切,不僅深化了經濟哲學理論研究、推進了經濟哲學學科建設,還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提供思想關照和價值守護。

      (三)關于貨幣、資本和財富的研究

      對貨幣、資本和財富的主體進行哲學解讀,對貨幣、資本和財富的異化進行深度批判,對貨幣、資本和財富的價值進行人學闡釋,有助于人們更深刻地領會馬克思的貨幣哲學思想,更全面地把握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理論,更科學地認識馬克思的財富觀念。新世紀以來,貨幣哲學研究成果有《貨幣與現(xiàn)代人體風格的塑造——從馬克思經濟哲學的觀點看》(陳飛,2017)、《貨幣與自由的辯證關系探微——從馬克思經濟哲學的觀點看》(陳飛,2017)等,運用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對貨幣化生存世界與現(xiàn)代個體風格、貨幣與自由的關系作了深入探討,為貨幣化時代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理論借鑒。資本哲學研究成果有《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視域中的壟斷資本及其當代啟示》(黃順君,2013)、《資本幻象的經濟哲學思考》(謝存旭,2015)、《資本擴大方式轉變與新發(fā)展理念——基于對西方人力資本理念的經濟哲學批判》(李基禮,2017)等,通過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經濟學對西方現(xiàn)代經濟發(fā)展動力機制(以資本增殖為目的的資本擴張)加以學理批判,指出要以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學說為新發(fā)展理念的基本遵循。財富哲學研究成果有:《財富異化及其揚棄:馬克思經濟哲學的人學向度》(陳宇宙,2011)、《財富與需要的內生關系:對當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狀況的經濟哲學探究》(馬擁軍、毛小揚,2014)、《財富幻象的經濟哲學思考》(謝存旭,2015)等,對財富的本質、財富與需求、財富幻象的生成機制等作了分析論證。

      五、關于經濟哲學未來研究的若干思考

      鑒于上文對經濟哲學研究成果的細密爬梳、研究議題的聚焦分析、研究現(xiàn)狀的多維檢審可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哲學研究取得了顯著成就,可以說恪盡了研究者的本分和本事。然而,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fā)展對經濟哲學理論的需求,筆者認為今后要進一步拓展研究視閾、深化研究內容、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壯大研究隊伍,切實保障新時代經濟哲學研究穩(wěn)步推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提供學理支撐。

      (一)拓展研究視閾,揭橥經濟哲學整體樣態(tài)

      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哲學研究繁榮興盛的背后存在一些不可輕忽的問題,其中包括研究視閾狹窄的問題。研究視閾狹窄短期內不會有什么影響,但長期來看,勢必阻滯經濟哲學研究的持續(xù)和深入。面對新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我們認為首先要拓展研究視閾以揭橥經濟哲學的整體樣態(tài)。1.加強歷時性研究。即以歷時性視角為切入點,將經濟哲學置入更加宏闊的歷史語境中,系統(tǒng)梳理經濟哲學形成、發(fā)展、成熟的歷史進程,推動理論與實踐貫通、歷史與現(xiàn)實銜接。據(jù)筆者有限的了解,經濟哲學歷時性研究成果不多,僅有《西方近、現(xiàn)代經濟哲學發(fā)展的歷史與現(xiàn)狀》(張雄,2003)、《經濟哲學:西方的演繹與中國的發(fā)展》(馬廣奇,2006)、《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哲學在中國的興起、歷程與意義》(毛勒堂,2013)等3篇論文。今后加強經濟哲學歷時性研究,就要從微觀層面下功夫把研究做實做細,以歷時性視閾檢審經濟哲學發(fā)展的整個歷史進程。2.注重整體性研究。整體性作為經濟哲學的鮮明特征,是經濟哲學理論創(chuàng)新和學科發(fā)展的內在需求。相對局部研究,整體研究能更全面地檢審和把握經濟哲學的精髓和真諦,從而避免局部研究可能出現(xiàn)的以偏概全。有鑒于整體研究的重要性,我們要從整體視閾、全局角度審視經濟哲學及其相關學科領域。檢索中國知網文獻數(shù)據(jù)庫,新世紀以來從整體性視閾探討經濟哲學的研究成果甚少,如對經濟哲學構成要素(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等)的研究都是以列專題方式展開的。這就格外需要強調我們的學者今后要積極轉變觀念,明確整體性視閾的極端重要性,堅持從整體性視閾探究經濟哲學的核心要義及其實踐指向。3.開展比較性研究。作為一種研究視角,比較依托若干可比指標對研究客體進行對比分析,有助于人們識別、區(qū)分和確定研究客體的相似性和相異度。新世紀以來,運用比較研究法開展經濟哲學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斯密與李斯特經濟哲學思想之比較》(楊斌,2005)、《個人與國家——亞當·斯密與李斯特經濟哲學思想比較》(戴勁,2005)、《毛澤東鄧小平經濟哲學思想比較研究》(尚紅印,2005)等9篇論文。既有研究成果表明,學界對經濟哲學比較研究作了有益嘗試和探索,為經濟哲學比較研究深入推進奠定理論基礎。今后要繼續(xù)開展比較研究,如中外經濟哲學比較研究,古今經濟哲學比較研究,通過多維比較不斷拓展經濟哲學研究視閾。

      (二)深化研究內容,挖掘經濟哲學深層意蘊

      新世紀以來,學界圍繞經濟哲學基本理論及其實踐應用展開研究,產生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查閱中國知網(檢索時間為2019年2月5日),2000年迄今以“經濟哲學”為篇名的文獻共計563篇,其中期刊論文492篇,碩博論文36篇,會議論文15篇,報紙刊文20篇(歷年發(fā)文篇數(shù)見表1)。

      表1 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哲學研究發(fā)文篇數(shù)

      表1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明,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哲學研究年均發(fā)文量為28.15篇??傮w上看,研究成果較為豐富,為經濟哲學理論研究與學科建設筑牢學理根基。為確保經濟哲學研究有序推進和高質量發(fā)展,有必要進一步深化研究內容以挖掘經濟哲學的深層意蘊。今后深化經濟哲學研究內容,既要考慮到研究的深邃性,又要注意到研究的全面性。鑒于此,筆者針對于深化經濟哲學研究內容提出兩點初步的設想:一是深耕既有研究論域。即在現(xiàn)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繼續(xù)深耕深挖,不斷發(fā)掘經濟哲學的核心義理和整體樣態(tài)?;谏衔膶洕軐W研究現(xiàn)狀的梳理發(fā)現(xiàn),新世紀以來國內學界談鋒所致涉及經濟哲學的內涵與構成要素,學科性質與定位,興起與發(fā)展階段,以及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等,但對有的研究論域關注不夠、著墨甚少,如經濟哲學的理論定位問題。今后需要研究者潛下心來,主攻經濟哲學研究薄弱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基礎性薄弱,力爭推出更多有理論深度、實踐力度和情感溫度的研究成果。二是開辟新的研究疆域。即以現(xiàn)有研究論域為重要基礎,不斷開辟經濟哲學新的研究疆域。經濟哲學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意涵深邃、內容豐富、指導性強,然而目前有些論域學界尚未論及,如習近平經濟哲學思想尚屬研究空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引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等提出一系列新論斷新理念新戰(zhàn)略,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經濟哲學思想,亟待研究者予以文本解讀和義理闡釋,拓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理論范疇。

      (三)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豐富經濟哲學研究手段

      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對象內在規(guī)律與邏輯體系的工具和手段。有效的研究方法是研究結論科學、精確的根本保證。依托中國知網文獻數(shù)據(jù)庫,筆者對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哲學563篇研究成果的方法運用作了梳理統(tǒng)計(具體研究方法見表2)。

      表2 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哲學研究方法統(tǒng)計

      表2研究方法統(tǒng)計表明,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哲學研究主要運用義理闡釋、文本解讀、文獻綜述等傳統(tǒng)研究方法,三種方法占比高達90.2%。研究方法的分析固然不能完整反映經濟哲學研究全貌,但也折射出傳統(tǒng)研究方法仍然是經濟哲學研究的主要研究范式,量化研究方法(實證研究)和質性研究方法(個案法、訪談法)還未受到研究者的普遍關注。創(chuàng)新經濟哲學研究方法,就要從既有研究方法不足的地方入手,豐富經濟哲學研究手段。首先,要借助大數(shù)據(jù)、百度指數(shù)等加強量化研究。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興起和百度指數(shù)的出現(xiàn),為哲學人文社會科學量化研究提供有效工具和手段,今后要將大數(shù)據(jù)思維和方法嵌入經濟哲學研究過程中,善于運用調研數(shù)據(jù)、動態(tài)數(shù)據(jù)、海量數(shù)據(jù)作為立論依據(jù),并從各類數(shù)據(jù)中條分縷析出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判斷和原理,彰顯經濟哲學研究的實踐維度,繼而將義理經驗型研究成果轉化為付諸實踐的理論導引。其次,要運用訪談法、個案法等強化質性研究。質性研究是相對量化研究而言的,它以研究者本人為敘事主角,通過個案、訪談、觀察等方法將研究者嵌入研究的全過程,繼而對研究對象加以整體性和解釋性研究。質性研究方法在經濟哲學中的運用尚處于探索階段,相關研究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個案分析和人物訪談兩個方面,還沒有觀察法的研究成果。今后要強化研究者的“在場”或“出場”,通過研究者近距離觀察以減少或消除傳統(tǒng)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的不足和弊端。

      (四)壯大研究隊伍,順應經濟哲學研究需求

      經濟哲學研究有序推進的關鍵在研究人員,要建設一支具有高度學術興趣和自覺學術意識的研究隊伍,為經濟哲學研究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堅強的人才隊伍保障?;谥袊W文獻數(shù)據(jù)庫,筆者對新世紀以來經濟哲學研究人員作了統(tǒng)計分析(研究人員情況見表3)。

      表3 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哲學研究人員分布及發(fā)文篇數(shù)(部分)

      表3是新世紀以來發(fā)表經濟哲學研究成果篇數(shù)排名前10位的研究人員。從所屬機構來看,排名前10位研究人員來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黨校系統(tǒng);從技術職務來看,排名前10位研究人員都是高級職稱(教授或研究員);從學科背景來看,排名前10位研究人員所學專業(yè)均為哲學專業(yè),可見哲學專業(yè)人員是我國經濟哲學研究的主力軍。對研究人員發(fā)文起止時間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排名前10位研究人員只有宮敬才、張雄兩位教授持續(xù)發(fā)表經濟哲學研究論文,而其他8位研究者已多年未再發(fā)表相關研究成果。壯大經濟哲學研究隊伍,順應經濟哲學研究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首先要充分發(fā)揮哲學專業(yè)人員的主力軍作用,引導他們繼續(xù)關注經濟哲學及其相關研究論域,將經濟哲學打造成哲學門類中的一門顯學。其次要調動經濟學專業(yè)人員參與經濟哲學研究的興致,彰顯經濟學界對經濟學理論本質與規(guī)律的深度關切,著力呈現(xiàn)經濟哲學作為新興交叉學科的理論特色。再者要向政治學專業(yè)、社會學專業(yè)人員“借力”,借助政治學、社會學研究視閾、方法和手段探究經濟哲學的核心義理與深邃意涵??傊嘀黧w共同參與、多學科深度融合有助于做大建強研究隊伍,為新時代經濟哲學研究提供優(yōu)質人才隊伍。

      猜你喜歡
      哲學經濟研究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增加就業(yè),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菱的哲學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經濟
      宽城| 邢台县| 修水县| 平和县| 馆陶县| 东莞市| 彰化市| 大理市| 靖州| 苍溪县| 广平县| 米泉市| 罗山县| 石棉县| 舒兰市| 安阳县| 远安县| 宜章县| 韶山市| 化州市| 阳西县| 华容县| 庆安县| 衡阳县| 稷山县| 闵行区| 武穴市| 中方县| 临沧市| 孟连| 奉贤区| 察雅县| 福州市| 哈巴河县| 安义县| 师宗县| 乳源| 彭州市| 中方县| 门头沟区| 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