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華
歐美奧運研究人員認為,從1924年法國夏蒙尼首屆冬奧會到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在如何使用冬奧會設施方面,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開辟了新思路。
索契冬奧會還沒有開始,俄羅斯有關(guān)方面已經(jīng)在籌劃冬奧設施賽后的利用問題。世界著名體育管理學教授德爾皮·內(nèi)羅蒂說,在索契冬奧會開幕兩個多月之前,俄羅斯旅游官員就給她打電話,詢問有關(guān)奧運會之后如何利用體育場館的問題。“我告知他們,你們的行動有點晚了。奧運場館賽后的使用問題應當在策劃場館建設時一并開始”。
體育場館賽后利用的最大出路仍然在于服務體育事業(yè)。在這方面,美國紐約州的普萊西德湖成效較大。那里是1932年和1980年兩屆冬奧會舉辦地,比賽場館和設施至今仍然在使用,沒有報廢,保鮮程度居歷屆冬奧會之首。
良好的環(huán)境可以讓人在普萊西德湖原冬奧會比賽場館的諸多地方散步、游玩,這里的冬奧會博物館也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觀看。如果對冬奧項目感興趣,還可親手操作冬奧會比賽器械。人們可以在服務過冬奧會的各類雪橇上滑行,在曾經(jīng)的奧運越野滑雪和高山滑雪場地上游玩,在冬奧會的體育中心冰場上做滑板游戲。如果對冬奧會項目不太在行,可以乘坐電梯,前往120米高的跳臺滑雪場地頂部,欣賞普萊西德湖的美麗風光及周圍峻拔的山峰。
美國雖然歷史不長,但是特別喜歡創(chuàng)建有長久歷史意義的博物館。1960年的冬奧會在美國斯闊谷舉行,賽后在冬奧會設施基礎上建造了冬奧會博物館,保存斯闊谷冬奧會的歷史。美國著名作家和歷史學家戴維·安托努奇特地撰寫了“雪球的機會:1960年斯闊谷和太浩湖”的文章。
1992年法國阿爾貝維爾冬奧會場地也留下了豐富的體育文化遺產(chǎn),人們可以前往那里欣賞昔日冬奧場館改建的文化、歷史展示和特有的風景。盡管這屆冬奧會已經(jīng)過去20多年,但是當?shù)氐膫鹘y(tǒng)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的文化和城市建設,人們覺得歷史好像是昨天一樣久久不去。冬奧會的設施和博物館與19世紀的普瓦捷法院相映成輝,其中點綴著不少歷史文物和冬奧會紀念物。
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對文化和歷史也相當看重。在建造冬奧場館之前,有關(guān)方面征求了建筑和體育專家的意見,形成了多樣化的建筑體系,推出不尋常的設施和頗有特點的建筑物名稱,將美學、建筑學和設施使用緊密結(jié)合起來。20多年后,長野冬奧會的設施仍在使用中,舉辦音樂會、職業(yè)或者地方體育競賽和其他社會活動。此外,長野利用冬奧會文化的余熱拓展旅游業(yè)。在昔日冬奧會設施當中,最受歡迎的是M波博物館,展示著冬奧會火炬和其他紀念品。冬奧會比賽場地現(xiàn)在仍在供冰雪比賽使用,舉辦過冬奧會比賽的滑雪中心現(xiàn)在是奧運會博物館和多用途體育館。冰球比賽場館稱作大帽子,經(jīng)常舉辦音樂會和其他演出。
申辦和舉辦冬奧會應當事先認真評估風險,不過,有些并非人力所能抵御的風險,讓舉辦城市在冬奧會后經(jīng)受諸多困難。1984年薩拉熱窩冬奧會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舉辦冬奧會時,薩拉熱窩還是南斯拉夫聯(lián)盟的成員。波黑戰(zhàn)爭讓薩拉熱窩受到嚴重破壞,雪橇比賽場地變成了炮兵陣地?,F(xiàn)在,這些陣地成為人們展示涂鴉的好地方,其他地方種上了菜。昔日的領獎臺現(xiàn)在到處是彈孔,戰(zhàn)爭期間,這里曾是殺戮之地。舉辦滑雪比賽的山地今日仍然埋有地雷,沒有人敢去。用于滑雪比賽的澤特拉奧運會大廳已經(jīng)被炸毀。1999年,國際奧委會捐贈1150萬美元,使這一建筑得以恢復,取名為薩馬蘭奇奧運大廳。
在風險預測方面,鹽湖城冬奧會樹立了榜樣。美國奧運專家戴維·安托努奇指出:“我估計,舉辦冬奧會的城市場館設施價值數(shù)十億美元,如果調(diào)理順當,大部分設施時至今日仍在使用。不過,東道主應當正確認識冬奧會設施有成為‘無用東西的風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不少舉辦過冬奧會的地方令人沮喪,在經(jīng)濟上沒有持續(xù)良好狀態(tài),但有些冬奧會設施由于事先做過風險預測,采取了一定措施,造成的損失不大。”
大多數(shù)冬奧會舉辦城市賽后采取了靈活使用場館的方式,開拓出更多財源,吸引更多旅游者,增添了不少就業(yè)機會。
索契冬奧會的設施賽后大多被用來舉辦運動會和音樂會。有40000多個座位的菲什特奧林匹克中心是冬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地點,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上得到了使用。平常,這里是俄羅斯運動員冬奧項目訓練和比賽的場所,有時也被文藝演出租用。索契附近的羅莎庫塔玫瑰花園將逐漸發(fā)展為國際滑雪旅游中心。盡管索契冬奧會開支達510億美元,但是俄羅斯希望依靠靈活使用冬奧設施來彌補巨額開支。
鹽湖城冬奧會的比賽設施現(xiàn)在大多仍然服務于冰雪項目,成為冰雪運動愛好者和專業(yè)運動員的訓練設施,還吸引了美國各地的旅游者。鹽湖城最大的迪廳是年輕冰雪愛好者的天地,冰雪活動、餐飲、商店和特別項目比賽都在享用昔日冬奧設施的余熱。
2010年加拿大溫哥華冬奧會的奧運村現(xiàn)在變成溫哥華奧林匹克村。年輕人節(jié)假日經(jīng)常來此度過美好時光。這里吃喝玩樂的去處很多,可以玩皮劃艇或劃船,沿著水路騎自行車,在冬奧開幕式的環(huán)形跑道步行,還可以在奧運村廣場散步,不時停下來品嘗手工制作的啤酒和其他食品飲料。電動升降機會把人送到高處的瞭望大廳,一覽眾山小。
2006年意大利都靈冬奧會的設施現(xiàn)在展示了新老結(jié)合的風采。冬奧會的65個設施烘托出不同時代的文化和體育精神。這些建筑物中,有新建的,也有改建的住房、場館和設施。不少設施是1933年舉行國際冰雪比賽時使用的場館。都靈冬奧會后,冬奧設施仍然是花樣滑雪和短道速滑的好場所。著名的歷史性建筑托里諾·埃斯波西奧尼被改建成冰球場。一些老式的宏偉建筑被用來舉辦體育比賽、音樂會、重要會議。
時至如今,都靈冬奧會的不少設施仍在使用,比如舉辦2010年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冬奧會促使都靈成為意大利的旅游熱點城市,冬奧會設施成為紀念意大利統(tǒng)一150周年慶?;顒拥闹行摹?/p>
1960年的美國斯闊谷冬奧會在新老結(jié)合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將近60年的高山滑雪設施仍為冰雪運動愛好者做著貢獻。但冬奧會的主體育場經(jīng)受不住1982年的特大暴風雪而倒塌。跳臺滑雪場地年久失修,適應不了現(xiàn)在的比賽,只能擱置。斯闊谷冬奧會是第一個設置奧運村的冬奧會。奧運會后,奧運村由加利福尼亞州政府出售給開發(fā)商,改建成分時公寓。參加冰雪運動的人數(shù)增加和發(fā)展導致斯闊谷的設施不太符合現(xiàn)代冰雪運動的要求。美國冰雪運動專家說:“萊斯競技場能夠容納8500名觀眾,顯然太小了,不適合舉辦冰球比賽。現(xiàn)在的跳臺滑雪活動更加專業(yè)化,斯闊谷冬奧會留下的設施已經(jīng)過時,也不能保證運動員的安全。”
吸取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2010年溫哥華冬奧組委預先留下了1.1億美元當做遺產(chǎn)資金,冬奧會后用來為惠斯勒滑雪中心、惠斯勒奧運公園和里士滿速滑館等保險。太平洋大體育館舉辦過冬奧會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賽,現(xiàn)在成了西部冰球聯(lián)盟溫哥華巨人隊總部所在地,舉辦過大約40場音樂會和其他演出活動。惠斯勒滑雪中心已改造成大雪撬、雪橇和無舵雪橇的訓練中心。里士滿速滑館每年吸引大約70萬旅游者參觀和游覽,可凈賺300萬美元。溫哥華冬奧會的不少設施改成私有或者他用。柏樹山度假村改造成滑雪場地。耗資10億美元修建的奧運村有1100單元住房,現(xiàn)在為溫哥華市政府所用。
在申奧和場館建設期間,各方面的投資紛至沓來。一旦奧運圣火熄滅,組委會再想搞到資金,比登天還難。體育場館本來可以花費不多來維護和改造,因為沒有資金來源而遭到毀壞。美國鹽湖城冬奧會雖然出現(xiàn)過申辦丑聞,但是在后期投資方面卻具有遠見,依靠7600萬美元的后期投資開辟了冬奧會場館的新用途。
這筆投資來自猶他州遺產(chǎn)基金會,該機構(gòu)市場部主任桑迪·奇奧說:“我們實行了前期預判和后期投資的方式,使得冬奧設施賽后仍能向前發(fā)展。冬奧會的比賽僅僅3周,但是大賽之后怎么辦?組委會的觀點是應當在冬奧會前先期謀劃,再加上后期補充投資,冬奧會的設施才能夠保持今天的全運轉(zhuǎn)狀態(tài)?!?/p>
現(xiàn)在,猶他州基金會負責經(jīng)營奧林匹克公園和橢圓體育場。這是一個非盈利組織,資金主要來自各方面的提供、籌集活動和捐贈。公園常年舉行各類冰雪體育和文化活動,也獲得可觀的收入。
以往22屆冬奧會的設施中,由于種種原因,有的已經(jīng)成了廢墟,有的不能再用,有的搖搖欲墜??墒牵?924年首屆冬奧會的不少設施至今仍能使用,可見其堅固程度。
在冬奧會之前,夏蒙尼已經(jīng)有了150年左右的冰雪運動歷史。現(xiàn)代奧運會之父顧拜旦對冰雪運動頗感興趣,在他的支持下,第一屆冬奧會在阿爾卑斯山的勃朗峰下舉行,風景秀麗,讓久居城市的人們享受到大自然的雄偉和壯觀。
也許是要展現(xiàn)法國的能力、富國強兵和健壯國民身體的意愿,夏蒙尼冬奧會設施建造得格外結(jié)實,稱得上百年工程。雪橇跑道和速度滑冰跑道由于技術(shù)原因和安全考慮不再使用,但是舉辦過夏蒙尼冬奧會的不少設施至今仍然能夠使用,比如花樣滑冰、冰球、冰壺和速度滑冰場地。舉行開幕式和閉幕式的場館也在使用,看臺容量與95年前一樣,還是45000人。
2006年都靈冬奧會已經(jīng)過去10多年,昔日的奧運村和媒體村中,不少設施和住房成為下一代人享受的住房和社區(qū)。都靈市政府和冬奧組委認真研究社會環(huán)境、社會融合、政府住房補貼和社會住房等涉及使用和分配的問題,決定讓這些住房惠及都靈的普通市民,因為冬奧會負擔最大的就是這些人。
1972年冬奧會舉辦地日本札幌將以前的冬奧設施一分為二,體育場館繼續(xù)用于比賽,奧運村的住房則分配給了當?shù)鼐用瘛?/p>
1988年加拿大卡爾加里冬奧會的比賽場館現(xiàn)在仍然承擔比賽和接待訓練,最常見的人是來學習滑雪和雪橇的普通旅游者。另一部分設施供給職業(yè)或者專業(yè)冰雪運動員訓練使用。還有一些設施已開辟成全年開放的冰雪運動和流行體育場地,如山地自行車、溜索、微型高爾夫和攀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