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
摘 要 覆盤子果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鉀、鋅、鐵、銅、錳等大量及微量元素,可入藥,有明目、補腎等功效。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qū)自2007年在雅溪鎮(zhèn)上黃村村試種成功以來,種植規(guī)模達80 hm2,年產值95萬元。隨著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覆盤子種植對種苗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同時好品種和好種苗對產量和品質有直接影響。多年來,筆者對蓮都區(qū)覆盤子選育苗技術進行多次試種并不斷總結經驗,現(xiàn)如今已形成一套較完整的選育苗技術。
關鍵詞 覆盤子;品種篩選;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3.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01
浙江省蓮都區(qū)地處浙西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覆盤子樹通常生于山區(qū)、半山區(qū)山坡灌叢、荒坡、林緣及亂石堆中;常見品種按葉片數(shù)不同分為一葉形、五葉形和七葉形;成熟果實被鳥獸食用后,在鳥獸活動地域范圍排出糞便,早春2月中下旬,遇合適的溫濕度在新的環(huán)境發(fā)芽自然生長。覆盤子樹性喜溫暖濕潤,要求光照良好的散射光,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適應性強,但以保肥保水力強、肥沃的土壤及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至中性砂壤土較好。成熟的果實是優(yōu)良的水果、果實七成熟時采摘曬烘干后的成品稱覆盆子。隨著近年來蓮都區(qū)引進和本地篩選成功種植,覆盤子樹種植規(guī)模逐步擴大。
1 品種介紹
浙江省蓮都區(qū)野生覆盤子樹高120~300 cm;枝細,樹皮白綠色至紅色;品種一般按葉子形態(tài)區(qū)分有一葉形、五葉形、七葉形3種,分別具有不同的生長習性:大多在3月中旬初花(屬異花授粉),4月為盛花期,邊開花邊結果,具體因品種不同略有遲早之差;4月下旬花期結束,果實直徑0.4~1.5 cm,著果率約為80%。5月上中旬,果實由綠轉黃再轉為紅色,中下旬盛果期,果枝也逐漸枯黃。6月老枝自上而下逐漸枯萎,至7月完全枯死,被更新枝所替代。6—9月為更新枝營養(yǎng)期,10月初生葉已逐漸凋落,側枝上生出二三級分枝,10月下旬至11月,二三級枝上冬芽形成并進行花芽分化。12月處于休眠狀態(tài)葉片凋落。
1.1 一葉形
一葉形品種如圖1所示,樹高80~180 cm、分枝少、耐寒怕熱、熟早;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約1個月,果實近球形,初期果實表面長絨毛白色,隨著果實長大,絨毛逐漸退化成綠色果實,成熟后轉為紅色,直徑0.04~1.00 cm,3月上中旬開花,果實4月底至5月初成熟,鮮單果重5~10 g。缺點為產量低,不適合推廣。
1.2 五葉形
五葉形品種如圖2所示,樹高120~280 cm,幼枝綠色,側枝多且細,單葉互生,邊緣有重鋸齒,兩面脈上有白色短柔毛,基生五出脈。耐寒較耐熱,3月底至4月初開花,花期約持續(xù)1個月。果實到5月中下旬至6月成熟。果實初期有絨毛綠色,成熟后絨毛退化果實紅色,鮮單果重15~50 g,品質好,產量高,適合推廣種植。
1.3 七葉形
七葉形品種如圖3所示,樹高120~300 cm,側枝茂盛,比較粗壯,耐寒耐熱。4月初現(xiàn)花,并持續(xù)開花結果到5月下旬至6月,果實初期有絨毛、綠色、成熟后果實紅色。個大汁多,鮮單果重20~55 g,產量高,質量好,適合推廣種植。
2 育苗技術
2.1 根蘗繁殖
選在10月小陽春季節(jié)或是冬去春來、氣溫回升的2月中旬至3月底,選陰天挖取由根蘗苗長成的植株,修剪上部多余枝條后約留約60 cm主干,這樣可以減少移栽后水分蒸發(fā);根系修剪做到側根直徑大于0.3 cm的剪去多余部分留20 cm左右,其余毛細根盡量保留做到帶土移栽,確保分株定植成活率。
2.2 埋根繁殖
利用挖根蘗苗時修剪下來較粗的側根,直徑≥0.3 cm的側根,截成長約10 cm的根段,插入苗床,遇連續(xù)干旱一周后可選晴天早上太陽上山前或傍晚太陽下山后澆細水,保持苗床土壤潮濕、同時做好苗床請除雜草,約經半個月精心培育,幼苗出土,再經過1年時間苗田管理,即在合適的季節(jié)起苗移栽定植。
2.3 扦插繁殖
在春季萌芽前剪取一年生枝條,再將枝條剪成15~20 cm長的小段作插條,按行株距5 cm×10 cm插入苗床,覆膜保溫保濕,約經1個月時間精心管理,新苗長出,此時由于氣溫逐漸升高,可在苗床上方高約50 cm的位置架空,白天用遮陽網(wǎng)覆蓋苗床,晚上揭去遮陽網(wǎng)的方法減少直線光線照射防曬,遇連續(xù)晴天可在早晚適當澆水,當雜草生長密集或高度高于培育苗高度時要及時除草,約經半年時間精心培育,大部分苗高達50 cm即可移栽定植。
2.4 壓條繁殖
7—8月,將接近地面的一年生母株枝條壓入土中,把枝條入土部分割傷。翌年春,將壓條長出的幼苗截離母體,即可移栽。
3 田間管理
3.1 整地施肥
選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緩坡地,深翻整地。移栽前施足基肥,施農家肥每株3~5 kg。
生長期間結合松土除草,每年施追肥2~3次,適量搭配施磷鉀肥。3月初施壯苗肥,4月初施花肥、壯果肥,結合中耕除草,以提高產量。11月施越冬肥,每667 m2施人糞尿1 500~2 000 kg。夏秋干旱時注意澆水,雨水或干旱過多時,及時做好排澇和灌水,確保田間樹苗生長,提高產量。
3.2 定植移栽
按行株距200 cm×300 cm開穴整地,穴寬深30~40 cm,每穴施入土雜肥5 kg和細土拌勻,栽后踏實澆水,每667 m2栽下樹苗約100株,具體以土壤肥沃的適當少栽,土壤貧瘠的合理密栽。
3.3 整枝修剪
4—5月新枝發(fā)生側枝時,摘去頂芽促進側枝生長,每叢保留7~9個粗壯枝條,同時對側枝摘心,促使其發(fā)生二三次側枝,枝多葉茂,增加翌年結果枝,保證來年產量。結果期可用毛竹等物體在植株兩邊支撐固定,防止植株倒伏;夏季修剪每株保留12~15個健壯枝條,對保留的枝條進行摘心;秋剪時,去枯枝、病枝、弱枝,疏剪密枝,有效提高抗病蟲害能力。
3.4 病蟲害防治
3.4.1 物理防治
徹底清除枯枝、落葉、病果等病殘體,發(fā)現(xiàn)菌核后及時集中燒毀或深埋處理。在生長季節(jié)及時摘除病果、病蔓、病葉,減少擴散傳播再侵染的機會;避免陰雨天澆水,空氣相對濕度不超過65%,可有效防治和減輕灰霉病。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
3.4.2 化學防治
可于開花前和謝花后噴特立克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灰霉特克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用50%速克靈1 000倍液或40%施佳樂800倍液。但果期禁止噴藥,以免污染果實,造成農藥殘留。
4 采收加工
4月中下旬至5月,單果實個體長大尚未轉色時即可采收,置烈日下攤曬干或及時烘干,按果實大小分級包裝。
5 貯藏與銷售
將烘干后的覆盤子及時去除雜質,過篩按果實大小分級包裝及時銷售,若需儲存的應做好防蟲防鼠防潮防霉變等相關工作。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