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代州縣等第之劃分

      2019-10-10 03:27:28馬俊
      唯實 2019年8期
      關(guān)鍵詞:江都揚州

      馬俊

      行政區(qū)劃,是一個國家為統(tǒng)一、有效地對整個國家進行治理,而對其所轄領(lǐng)土按照地區(qū)作出的區(qū)域劃分。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劃的演變,自秦漢以來,地方管理層級大抵為郡—縣、州—郡—縣、道(路)—州—縣、路(?。ㄖ荩h等二級制和三級制。在行政區(qū)劃縱向的層級劃分之外,又有橫向的等第劃分,于唐代尤為繁復(fù)。

      有唐一代,國家治理結(jié)構(gòu)及其制度的建設(shè),承上啟下、蔚為大觀。唐代就行政區(qū)劃層級而言,主要為道(由監(jiān)察機構(gòu)逐步演變?yōu)橹卫韺蛹墸荨h三級制,就等第而言,據(jù)《通典》卷三十三“職官十五州郡下”,主要為州級(除京都和都督府、都護府之外)的“府、輔、雄、望、緊、上、中、下”八個等第,以及縣級的“赤、畿、望、緊、上、中、下”七個等第。

      我們大致可以從政治地理和經(jīng)濟地理兩個維度來理解唐代州縣的等第劃分,所謂“府、輔、雄、望、緊”重在政治地位包括軍事地勢,“府”有三,即關(guān)內(nèi)道的京兆府、河南道的河南府、河?xùn)|道的太原府,分別為上都、東都、北都所在地,由原雍州、洛州、并州升格而來;“輔”有四,即關(guān)內(nèi)道的同州、華州、岐州和河?xùn)|道的蒲州,遠承西漢京兆、左馮翊、右扶風(fēng)“三輔”之義,為京兆府的左右輔翼之州;“雄”有六,所謂“大凡環(huán)天子之居為雄州”,河南道的鄭州、汴州、陜州,河?xùn)|道的絳州,河北道的魏州、懷州等“六雄”都是作為上都和東都屏藩的地勢要沖之州;“望”有十(中唐以后有所增加),即河南道的宋州、亳州、滑州、許州、汝州、虢州,河?xùn)|道的晉州、洺州、衛(wèi)州、相州等,自西向東、南折西回,形成了拱衛(wèi)東都的圈層,且俱為當(dāng)時人口眾多的繁華之所、賦稅所系的膏腴之地;“緊”,以《新唐書·地理志》所列之州,如關(guān)內(nèi)道之邠州,河南道之蔡州、徐州、鄆州,淮南道之楚州,江南道之鄂州,劍南道之彭州、蜀州,多是地處要沖、治理緊要之州。所謂“上、中、下”重在戶口多寡亦即田糧賦稅,雖然劃定的具體標(biāo)準有時而差,開元年間太平時久、戶口日殷,以四萬戶以上為上州,二萬五千戶為中州,不及二萬戶為下州。唐代縣的等第劃分亦是同理。由此,表現(xiàn)出十分明顯的“先政后經(jīng)”“守內(nèi)虛外”“重北輕南”政治取向——自都城到邊邑,根據(jù)地勢沖僻、政務(wù)劇閑、資地美差、戶口多寡劃分等第,這也可看作是陳寅恪先生“關(guān)中本位政策”說的一個注腳。以《通典》明載的“四輔”“六雄”“十望”為例,上都所在之關(guān)內(nèi)道有輔州三,東都所在之河南道有雄州三、望州六,北都所在之河?xùn)|道有輔州一、雄州一、望州一,河北道有雄州二、望州三,全部集中在京畿、都畿及屏藩之區(qū)。

      唐代州縣等第劃分的制度設(shè)計,既集前代之大成,又開后世之先河。其遠紹秦漢所謂“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貢”[1]以及“量戶口定州縣等第”的歷史先聲,直承“北齊制,郡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郡至下下郡凡九等。后周郡太守各以戶多少定品命。隋郡太守如北齊九等之制”[2]的政治遺則,并且創(chuàng)立明清之后改“戶口多寡”為“稅糧數(shù)額”[3],明確“沖、繁、疲、難”四因素和最要缺、要缺、中缺、簡缺“四等缺”的制度基礎(chǔ),貫穿其中的又有以州縣等第來銓選擢拔官吏的現(xiàn)實遵循。

      以上對唐代州縣等第劃分的探究應(yīng)屬掛一漏萬,而在對唐代州縣等第的考察中,也不難看出江南地區(qū)特別是南朝舊都建康地位之升降。以關(guān)隴為本位的隋、唐兩代政權(quán),以北御南、實現(xiàn)一統(tǒng),對于長期割裂的江東政權(quán)、江南地區(qū)必然抱有一種復(fù)雜的心理,加之隋初平定南朝陳國未久,就有高智慧等相聚作亂;唐初天下尚未一統(tǒng),就有輔公祏的據(jù)地反叛,其間隋煬帝在江都身死國滅亦有南北錯綜復(fù)雜之關(guān)系(關(guān)于隋煬帝親近江南士人、傾心江南文化甚至動議遷都南下一節(jié),茲不贅述),因此隋、唐兩代開國諸君必然要對江南地區(qū)采取一系列的抑制政策。其明證之一,即是《通典》所載唐代前期的“府、輔、雄、望”諸州,江南道無一躋身,增以《新唐書·地理志》所載唐代中后期的重要州郡,也不過有屈指可數(shù)的“雄州”蘇州,“望州”潤州、常州、宣州,“緊州”鄂州。再以南朝舊都建康論之,更是等而下之,全面壓制。

      一是毀其境。據(jù)《隋書·地理志》,“平陳,詔并平蕩耕墾”,以至于“宮廟為墟”,“建康為墟”[4]?!顿Y治通鑒》卷一七七《隋紀一》記載:“開皇九年己酉(589年),詔建康城邑宮室,并平蕩耕墾,更于石頭置蔣州?!贝伺e不難讓人想到秦始皇泄王氣、置秣(兵馬草料)陵之舉,“昔秦始皇東巡會稽經(jīng)此縣,望氣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連岡,改名秣陵”。

      二是奪其名。東晉以后,南朝都城建康所在置揚州郡,但“揚州”之名自隋初漸為江都郡所有,據(jù)《隋書·地理志》,“開皇九年(589年),改為揚州”,“武德七年(624年),曰邗州,以邗溝為名,九年(626年)更置揚州”[5]?!杜f唐書·地理志》記之更詳:“隋江都郡。武德三年(620年),杜伏威歸國,于潤州江寧縣置揚州,以隋江都郡為兗州,置東南道行臺。七年,改兗州為邗州。九年,省江寧縣之揚州,改邗州為揚州?!弊源?,揚州成為江都或謂廣陵這一舊郡的專名。

      三是析其地。武德三年,雖以江寧、溧水二縣復(fù)置揚州,但析置丹陽、溧陽、安業(yè)三縣,并改江寧為歸化,其鄙薄抑制之意十分明顯。武德七年,置行臺尚書省,改揚州為蔣州,同時廢茅州,以句容二縣歸屬蔣州;八年,罷行臺,改蔣州置揚州大都督府,改歸化縣為金陵,領(lǐng)金陵、句容、丹陽、溧水六縣;九年,揚州移治江都,改金陵為白下縣,以延陵、句容、白下三縣屬潤州,丹陽、溧陽、溧水三縣屬宣州。經(jīng)過一系列的短期頻繁調(diào)整,其轄地一分再分,僅剩江寧縣舊地,治故白下城。

      四是削其階。平陳之后,隋廢丹陽郡,并以秣陵、建康、同夏入江寧縣。唐初,江寧仍為縣級建制,隸屬潤州130余年。直到至德二年(757年),置江寧郡;乾元元年(758年),于江寧置升州;寶應(yīng)元年(762年)州廢;光啟三年(887年),以上元、句容、溧水、溧陽復(fù)置,直至唐亡。有唐一朝近三百年,南朝都城建康舊地作為州級建制不過數(shù)十年。

      與其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后世以揚州顯名的江都郡的地位隆起?!端鍟さ乩碇尽酚涊d:“江都郡,梁置南兗州,后齊改為東廣州,陳復(fù)曰南兗(州),后周改為吳州。開皇九年,改為揚州,置總管府?!弊源藫P州成為一地之專名。江都在平陳一役中發(fā)揮了重要的戰(zhàn)略作用。據(jù)《隋書·賀若弼傳》,“拜(賀若)弼為吳州總管,委以平陳之事”,據(jù)《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七《隋紀一》,“賀若弼自廣陵引兵濟江”,以及楊廣作為行軍元帥在指揮戰(zhàn)役、斬殺邪佞、查封府庫、定邦安民等一系列優(yōu)異的政治表現(xiàn),特別是開皇十年(590年)因江南高智慧等相聚作亂,楊廣由并州總管徙任揚州總管,坐鎮(zhèn)江都。顯然,江都于安定廣大江南地區(qū)的政治、軍事意義更加凸顯,地位得以擢升勢屬必然。大業(yè)六年(610年)三月,隋煬帝巡幸江都,“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6],將江都太守官階等同于京兆府尹,賦予江都以陪都地位,作為隋朝統(tǒng)御江南的政治中心。

      入唐以后,武德九年,省江寧縣之揚州,改邗州為揚州,置大都督府,督揚、和、滁、楚、舒、廬、壽七州;貞觀十年(636年),改大都督府為都督府,督揚、滁、常、潤、和、宣、歙七州;龍朔二年(662年),升為大都督府;天寶元年(742年),改為廣陵郡,依舊為大都督府。至德(756—758年)之后,中原用兵,要沖大郡皆有節(jié)度之額,置淮南節(jié)度使治揚州,管揚、楚、滁、和、舒、壽、廬等州,命親王領(lǐng)之。李唐一朝,作為大都督府的揚州,其地位明顯高于一般都督府和諸州,其都督為從二品,長史為從三品,而中都督府都督為正三品、長史為正五品上,下都督府都督為從三品、長史為從五品上,上州、中州、下州刺史分別為從三品和正四品下。據(jù)杜牧《淮南監(jiān)軍使院廳壁記》記載,榮任揚州大都督者除親王、貴戚(長孫無忌、韋溫)之外,其大都督府長史(中唐以后兼任淮南節(jié)度使)均有所謂“皆以道德儒學(xué),來罷宰相,去登宰相”的顯赫仕途。據(jù)《唐刺史考》和《唐代揚州史考》,更為確切的淮南節(jié)度使任上,自高適至高駢凡32人(包括未赴任的王嶼、裴度),其中位居宰相者多達20人。揚州的政治地位由此可見一般。

      而在揚州政治地位擢升和奠定的同時,隋文帝開皇四年(584年)開廣通渠,開皇七年(587年)開山陽瀆,隋煬帝大業(yè)元年(605年)開通濟渠、邗溝,大業(yè)四年(608年)開永濟渠,大業(yè)六年(610年)開江南運河,從而創(chuàng)成了中國大運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溝通黃河、長江、海河、淮河,錢塘江五大水系的歷史性規(guī)模。在直接服務(wù)長安、洛陽首善之區(qū)的全國性水運交通體系中,處于長江、運河兩大黃金水道天然交匯點上的揚州,南連江、海,北接淮、汴,集關(guān)乎國計的轉(zhuǎn)運、鹽鐵、鑄錢等使職于一地,一躍成為掌控全國政治、經(jīng)濟、交通命脈的“雄藩”“通都”,并伴隨著中國經(jīng)濟重心南移更見其盛,至有“揚一益二”之說。

      江山如有待,歷史總無私。古往今來,一個城市的發(fā)展盛衰大多集于國家政策的予奪。在隋唐兩代大一統(tǒng)國家的制度頂層設(shè)計之下,寧、鎮(zhèn)、揚三地雖然迭有區(qū)域分合、等第升降,但卻愈見地緣親近、關(guān)系錯綜。無論是近四百年的“六朝古都”,還是“以潤統(tǒng)寧”“崇揚抑寧”,都不過是不同歷史時期國家政策的鐘擺。而《舊唐書》卷六十《李神符列傳》所謂“遷揚州大都督,移州府及居人自丹陽渡江,州人賴焉”,隋唐之際的揚州享有了最大的國家政策紅利,也借此創(chuàng)造了后世難以企及的城市發(fā)展輝煌。

      參考文獻:

      [1]漢書·地理志[Z].

      [2]通典·職官十五州郡下[Z].

      [3]明史·職官志[Z].

      [4]隋書·五行志[Z].

      [5]新唐書·地理志[Z].

      [6]隋書·煬帝本紀[Z].

      (作者單位:中共揚州市委辦公室)

      責(zé)任編輯:彭安玉

      猜你喜歡
      江都揚州
      揚州江都區(qū)三個強化 做好防汛應(yīng)急準備
      揚州江都區(qū) “三聚焦”辦好民生實事
      枕戈待旦 令出必行 揚州江都區(qū)毫不松懈保春節(jié)安全
      揚州江都區(qū)開展“五個一”專項行動
      我那水蛇腰的揚州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2:48
      揚州的夏日
      文苑(2020年5期)2020-11-19 10:41:17
      揚州的秋日
      下?lián)P州
      达尔| 沙坪坝区| 呈贡县| 香格里拉县| 丰城市| 中江县| 紫金县| 蒙山县| 固镇县| 阿勒泰市| 英山县| 新竹县| 三明市| 蒲江县| 额济纳旗| 浠水县| 务川| 厦门市| 旌德县| 安福县| 威远县| 寿光市| 广南县| 桐柏县| 中山市| 延津县| 南城县| 新绛县| 慈利县| 秦安县| 阜平县| 济源市| 永川市| 怀集县| 漠河县| 瓦房店市| 商南县| 乌鲁木齐县| 七台河市| 佛坪县| 天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