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秦漢古道主要指修建于秦、漢時期,以連接湘、粵的騎田嶺古道為主體的文化路線。南嶺山脈橫亙于湘、贛、粵、桂四省區(qū)交界處,向東延伸至閩南,騎田嶺是五嶺中最小的一個,位于湖南東南部的郴州市。
當年掃滅六國、一匡天下的秦始皇大軍,為什么會在起義軍的攻擊下很快就一敗涂地、灰飛煙滅?仔細探究會發(fā)現(xiàn),當時秦軍主力30萬人北上打擊匈奴,境內(nèi)只有10多萬人散守各處,而有一支超過50萬人的軍隊竟然征伐南越等地未歸。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就在前一年,雄心勃勃的他就以秦故地和六國的舊道,以及秦征伐六國時修建的道路為基礎(chǔ),開始修筑以國都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的“高速公路”——馳道,并于公元前219年發(fā)動了南征的戰(zhàn)爭。
據(jù)《淮南子·人間訓(xùn)》記載,秦南征戰(zhàn)爭共有兩次。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率領(lǐng)50多萬大軍,兵分五路,南下攻擊閩浙與嶺南。開始階段順風(fēng)順水,大軍當年就攻下了閩浙,但隨后在攻擊嶺南時遭到襲擊,屠睢身中毒箭,墜馬身亡,主力部隊也因水土不服及后勤給養(yǎng)不便,幾乎全軍覆沒。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軍吸取“糧餉供應(yīng)不足”等失敗教訓(xùn),決定“開靈渠,修新道”。首先,是在今廣西興安縣境內(nèi)的湘江與漓江之間修建一條人工運河,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這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靈渠,成為兩千多年來嶺南與中原地區(qū)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與此同時,秦軍抓緊修通了連接中原與嶺南的“新道”,方便運送征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隨后,秦朝將領(lǐng)任囂、趙佗率領(lǐng)大軍,兵分三路挺進嶺南,這次秦軍獲勝,將百越之地納入了大秦帝國的版圖。可惜秦帝國很快土崩瓦解,趙佗遵任囂遺囑,建立南越國,自擁為“南越武王”,南越國的軍隊扼守著“嶺南三關(guān)”——陽山關(guān)、湟溪關(guān)、橫浦關(guān),其中陽山關(guān)就位于今連州境內(nèi)的順頭嶺上,是秦漢古道的一部分。
公元76—82年,東漢大司農(nóng)鄭宏奉命拓寬順頭嶺一帶的秦漢古道,填平溝槽,鋪設(shè)青石板,使之進一步成為嶺南通往中原的官道?!捌澛芬婚_,中原之聲近矣,然后五嶺以南人才出矣,財貨通矣,遐陬之民俗變矣?!?/p>
唐代起,很多名人皆與秦漢古道結(jié)緣,留下不少典故與詩篇。
貞元十九年(803年),韓愈被貶陽山任縣令,從這條道路走馬上任。
元和十年(815年),劉禹錫被貶連州任刺史,也是經(jīng)由此道,從此開連州千年文脈。當時柳宗元也被貶柳州,兩位同是文豪的摯友在這條古道的衡陽段話別,依依不舍,相互贈詩(柳宗元《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劉禹錫《別柳宗元》),千百年來傳為佳話。
這條古道還曾走出過本地名人石文德、孟賓于、劉瞻等,劉瞻在唐懿宗時官至宰相,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曾留下“安數(shù)畝之居,仍非己有,卻四方之賂,惟畏人知”的警世之言。巧的是,后來北宋的周敦頤也在這條古道邊的巾峰山下題了“廉泉之源”警示后人。與之相對應(yīng)的是,傳說唐代楊貴妃尤愛吃荔枝,情種皇帝唐玄宗為博紅顏一笑,多次派飛騎從遙遠的嶺南運送新鮮荔枝到遙遠的京城長安供其享用,這種勞民傷財?shù)呐e動也是導(dǎo)致唐由盛而衰的一個原因。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紹興二年(1132年)曾率兵到連州剿匪,路經(jīng)秦漢古道。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學(xué)家徐霞客,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初三進入今湖南郴州的臨武縣境內(nèi),在巖洞“秀巖”留下游記,他當時走的也是秦漢古道。
臨武境內(nèi)的秦漢古道長度近百公里,位于縣城以南的鄺家村有一個鄺氏宗祠,有大約900年歷史;去往秀巖的古道上有一個天然溶洞,藏有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崖刻,曾吸引米芾、徐霞客等名家駐足、題字。據(jù)說“秀巖”兩個大字就是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的真跡。從秀巖再往南幾十里是茅結(jié)嶺,位于臨武和連州的交界處,通路艱險,“茅結(jié)嶺上十八個彎,左看霧來右不見山。拐彎碰上粵匪幫,鹽販挑夫淚汪汪”,是當年走這段古道的真實寫照。據(jù)說為了記路和給同伴留下印記,經(jīng)過此處的路人都要用山上的茅草系一個結(jié)。
這幾年我陸續(xù)走過秦漢古道、西京古道、瀟賀古道、梅關(guān)古道等,與各地文史名人及相關(guān)部門管理人員都有過交流,發(fā)現(xiàn)廣東各級政府對古道資源的保護和開發(fā)利用等非常重視,幾年來進行了一系列推廣交流活動,但效果并不明顯。究其原因,應(yīng)該屬于各地古道開發(fā)利用的一個通病——很多地方做古道推廣工作還是著眼于周邊,舉辦各種活動也是召集周邊相關(guān)人士熱鬧一番,很難產(chǎn)生實際經(jīng)濟效益,也沒能在全國甚至國外喜歡文化歷史的旅行者中產(chǎn)生影響,實在令人遺憾。
古道擷珍
■劉禹錫紀念館
坐落在連州中學(xué)燕喜山,是中國古典宮廷建筑風(fēng)格,古色古香,具有歷史的厚重感。一樓有劉禹錫雕像、詩詞文章、遺址展覽等,二樓展廳全面介紹古城連州的歷史文化,三層是連州現(xiàn)當代成就展。
■連州地下河
位于連州以北26公里處的東陂鎮(zhèn)大洞村,是亞熱帶喀斯特地貌典型的巨型天然石灰?guī)r溶洞,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以神秘瑰麗的石鐘乳及一條長長的暗河而聞名。洞內(nèi)氣溫四季皆保持在18℃左右,空氣清新,是避暑的好去處。
古道美食
■沙坊粉
又稱切粉,是連州最出名的美食之一。制作沙坊粉要經(jīng)過選米、浸泡、水蒸、日曬、軟化、刀切6道工序,成品顏色潔白、粉質(zhì)細膩、久煮不煳、入口爽滑,通常在早餐食用的蒸切粉和消夜時常見的牛肉炒切粉都十分美味。
■豐陽牛肉干
連州豐陽特產(chǎn),在當?shù)胤浅S忻?。選用牛的脊梁肉和肘子肉,微火慢慢熏烤后切成薄片,拌以辣椒、豆豉,蒸煮后即可食用。牛肉干這類食品很適合在行走古道時充饑,這可能也是豐陽牛肉干出名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