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54000)謝淑紅
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屬于剖宮術后并發(fā)癥,為有過剖宮產史產婦,在妊娠時孕囊會著床于子宮原來瘢痕位置,為臨床異位妊娠[1][2];該異位妊娠出現(xiàn)風險較低,倘若不有效處理會增加子宮破裂風險,對產婦生命造成威脅[3][4]。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常采用清宮術實施治療,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宮腔鏡手術治療應用越來越廣[5];為探究宮腔鏡手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臨床效果,本文對從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9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xiàn)將其歸納總結如下。
1.1 資料 將在我院就診的94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按照數(shù)字隨機表法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有47例。對照組年齡在23~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8±1.8)歲;孕次1~3次,停經時間38~75d,平均停經時間為(55.6±10.8)d;2次剖宮產史有5例,1次剖宮產史有42例。實驗組年齡在23歲~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0±2.0)歲;孕次1~3次,停經時間38~77d,平均停經時間為(55.8±10.6)d;2次剖宮產史有6例,1次剖宮產史有41例。所有患者經B超診斷未在宮腔內發(fā)現(xiàn)妊娠囊,確診為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距剖宮產時間為8個月~5.5年,患者無腔鏡手術治療禁忌。兩組患者在平均年齡、平均停經時間等基礎資料方面均不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0.05),統(tǒng)計分析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清宮手術。實驗組應用宮腔鏡手術,術前采用超聲檢查,術前30分鐘應用0.4mg米索前列醇進行宮頸軟化處理。取膀朧結石處,在完成生殖系統(tǒng)消毒后,進行婦科檢查,明確子宮大小與部位,并建立膨宮壓力,通過宮頸擴張器對宮頸擴張至7cm,后置入宮腔鏡,并將其推置宮底位置,觀察宮腔狀況,對妊娠組織與子宮前峽部位之間的關系有著一定的了解,利用電切割把子宮前峽處的妊娠組織完全切除,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是否需重復進行,并完成切除組織病理檢查,若有局部出血狀況可可電凝止血處理,若有大量凝血塊實施負壓吸引,并在術后實施抗生素預防感染處理。
1.3 評估指標 ①臨床指標:分別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手術流血量、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②生活質量評估:采用生活質量評估量表從情感功能、社會功能和生理功能方面對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③預后效果:分別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術后首次月經時間、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復時間。
1.4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22.0對臨床指標、生活質量以及預后效果等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兩組間差異顯著。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對比分析 通過附表1可知,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分析 通過附表2可知,在治療前兩組患者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之間不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0.05);在治療后,實驗組患者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附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對比分析
附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對比分析(分)
附表3 兩組患者預后效果對比分析(d)
2.3 兩組患者預后效果對比分析 通過附表3可知,實驗組患者術后首次月經時間、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復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宮腔鏡技術在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中應用效果較好,宮腔鏡能夠有效地觀察妊娠囊所在位置、宮腔內部結構,并對子宮內殘留組織位置有著清楚的了解,能夠實現(xiàn)可視化手術,實現(xiàn)了瘢痕妊娠位置的確定[6][7],這顯著地提升了安全性,能夠有效地降低給周圍正常組織造成的損傷,有效地防止了內膜損傷、子宮穿孔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此外,術中可根據(jù)宮腔鏡技術對瘢痕妊娠位置、產婦狀況選擇科學的手術方式,降低了二次瘢痕妊娠發(fā)生風險[8][9]。本文對94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在實施宮腔鏡手術后,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社會功能均顯著的優(yōu)于對照組(P<0.05);此外,本文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術后首次月經時間和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復時間均顯著的短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實施宮腔鏡手術治療后,臨床效果和預后效果較好,具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