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摘 要】目的:了解照顧者在居家養(yǎng)老負擔的現狀以及影響因素。方法:于 2018年01月至2019年01月階段隨機選擇的200名居家養(yǎng)老照顧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采用Zarit照顧者負擔量表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其負擔現狀。結果:200名被調查者中,15%的照顧者具有輕度負擔,47%的照顧者具有中度負擔,38%的照顧者具有中度負擔。結論:居家養(yǎng)老照顧者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負擔,相關部門應建立較為完善的服務體系,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照顧者;居家養(yǎng)老;負擔;現狀調查
【中圖分類號】R743.3【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1-0166-01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居家養(yǎng)老已成為我國重要的一種養(yǎng)老方式,但長時間的照顧負荷容易導致照顧者出現心理問題,重視其心理狀態(tài)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心理健康狀況惡化,從而提高家庭照顧的質量,促使服務可以更好的進行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1]。本次研究以200例照顧者為研究對象,分析照顧者在居家養(yǎng)老負擔的現狀,詳細情況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于 2018年01月至2019年01月階段隨機選擇的200名居家養(yǎng)老照顧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照顧者的負擔進行調查,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平均年齡為(43.5±4.8)歲,120例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為夫妻關系,60例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為子女關系,剩余10例為保姆關系。29例照顧者文化程度為大專以上,125例照顧者文化程度為高中,46例文化程度為初中。
1.2方法
研究人員以及研究目的并結合相關的文獻,對調查問卷進行設計。確定合適的調查對象后便展開調查,先為照顧者進行簡單的介紹,根據其的意愿自行填寫問卷,若照顧者不方便填寫,可通過問答的方式進行調查。
1.3觀察指標
調查結束后,分析居家養(yǎng)老照顧者的一般情況以及其負擔狀況。負擔狀況采用Zarit照顧者負擔量表進行評定,總分低于20分為輕度負擔,總分為21-39為中度負擔,高于40分為中度分擔。問卷由研究者統(tǒng)一收回,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200份,回收率為1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使用卡方和%表示計數資料,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居家養(yǎng)老照顧者的一般情況
在本次調查中,發(fā)現照顧者的年齡相對較高,照顧老人時間較長,家庭月收入較低,詳細見表1。
2.2 居家養(yǎng)老照顧者的負擔狀況
200名被調查者中,30名照顧者具有輕度負擔(15%),94名照顧者具有中度負擔(47%),76名照顧者具有中度負擔(38%)。
3 討論
居家養(yǎng)老最初是由西方發(fā)達國家所提出的概念,在政府財政的壓力以及老年人群精神上的孤單的背景下,居家養(yǎng)老的概念被提出。當前,西方發(fā)達國家約90%的老年人權選擇了居家養(yǎng)老,即便具有少數集中的供養(yǎng)場所,也具有家庭場所的設計[2-3]。居家養(yǎng)老的老年人服務需求相對廣泛,其需求具有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而醫(yī)療服務需求以及日常生活服務需求使其主主要的兩種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老年人對衣食住行的需求逐漸淡化,更注重的是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但當前對老人的服務還相對單一,無法對其醫(yī)療,社會參與以及心理健康進行滿足。
家庭養(yǎng)老會為照顧者帶來多方面的負擔,如身體,經濟,社會交往以及心理等,其中心理負擔最為嚴重,照顧者通常具有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家庭照顧者與普通人相比,其心理狀況更差,在承受繁重的體力勞動的基礎上還會受到心理問題的困擾,其焦慮抑郁狀況顯著高于常人[4]。在本次研究中,得知照顧者的現狀主要為,多數為男性,年齡高于50歲,對老年人的照顧時間相對較長,文化程度較低。所帶來的不足之處在于照顧者對于照顧老年人缺乏經驗,無法對老人的需求進行有效的滿足,在長時間的照顧之下,缺乏耐心和信心,可能導致照顧者出現負性情緒,增加其心理以及生理負擔。當前照顧者的現狀導致照顧者出現負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1、文化程度。照顧者的心理狀況和其文化程度關系密切,兩者為正相關,養(yǎng)老家庭子女的不良情緒水平因文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與文化程度較低者相比,文化程度較高者不易受到不良應激的影響,其心理調節(jié)能力以及承受能力也顯著高于前者。本研究照顧者僅29例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上,171例文化程度低于大專表明文化程度與患者的負擔聯系密切,文化程度較高者對于疾病的知識了解更多,明白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更好的對老人進行照顧,因此,出現心理問題的情況較少。3、年齡。相對于年輕的照顧者,年老的照顧者出現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更高,本次研究照顧者的年齡多數高于50歲,該年齡階段的照顧者社會交往減少,導致心理應激調節(jié)以及緩沖壓力的能力降低,其身體健康也應年齡的增長而變差,發(fā)生慢性病的幾率更大[5]。
綜上所述,解決照顧者的心理問題,不僅需要對其健康狀況進行改善,還應針對照顧者自身的因素,為其實施相關的心理疏導,使其傳統(tǒng)的觀念得到改變,促使其更好的進行照顧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春燕[1], 喻奕青[2], 劉曉黎[1],等. 居家養(yǎng)老家庭照顧者的照顧負荷與心理現狀[J]. 中國老年學, 2017, .37(23):5990-5992.
[2] 蒲新微, 黨宇菲, 孫嬌嬈. 現行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的運行質量及提升路徑——基于C市萬份調查問卷的思考[J].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18(5):62-69.
[3] 唐立, 付舒. 需求視角下社會工作介入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的路徑研究[J]. 上海城市管理, 2017, 26(5):14-17.
[4] 侯軍. 腦中風后遺癥患者兩種養(yǎng)老方式對照顧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7, 33(11):152-152.
[5] 魏威, 許小琴. 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對家庭照顧功能的影響[J]. 醫(yī)藥前沿, 2017, 7(10):39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