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新
春節(jié)剛過,孩子們都收到了長輩給的壓歲錢。如今的孩子越來越有主見,如果家長直接“挪用”壓歲錢,孩子心里不樂意不說,碰上較真的,可能還會被告上法庭。記者從廣州市白云區(qū)法院獲悉,該院近日判決,一名父親要返還孩子的壓歲錢。
(2月14日 《信息時報》)
我們常說“人情是把鋸,鋸來又鋸去?!痹诖蠖鄶?shù)家長看來,壓歲錢是人情的一部分,沒有家長人情的付出,就不可能有小孩子的紅包收入,因此,許多家長把小孩子的壓歲錢視為家庭收入。殊不知,從法律角度看來,壓歲錢是對孩子的贈與,屬于孩子的個人財產(chǎn),家長不可擅自侵占,否則就違法了。
改革開放之前,國人的生活水平普遍較低,成年人給孩子的壓歲錢很少,處理起來很容易,買雙鞋、做件衣服,壓歲錢便用完了。到今天,孩子的壓歲錢動輒上百、上千元,一些孩子過節(jié)“暴富”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
這樣一大筆錢怎樣才能處理得當呢?筆者建議,家長應該擺正心態(tài),用民主、坦誠的態(tài)度處理孩子的壓歲錢??梢耘c孩子一起通過查閱網(wǎng)絡資料等方法,讓孩子明白壓歲錢的文化含義,同時讓孩子體會和感受到,壓歲錢背后,是長輩和親友對自己的關愛與呵護。
其次,可以試著讓孩子學習正確的理財和消費觀念,學會保存或儲蓄個人財產(chǎn),在有需要時,拿出來用于購買生活用品或教育投資,樹立他們的理財觀念,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孩子大手大腳花錢,還可以讓他們把錢花在最該花的地方。
總之,處理孩子壓歲錢切忌越俎代皰,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家庭收入和生活習慣,采取合適的方式來幫助孩子理財或消費,既不應理所當然地將錢據(jù)為己有,也不能放任孩子隨意處置。但愿“家長挪用孩子壓歲錢被起訴”的案例,對廣大家長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