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錫鈞 楊琳 李繼紅 張正權
摘? ?要:杜鵑花繁殖一般采用扦插技術來實現(xiàn),而該技術的應用需要依照準備、處理、扦插3個階段的工作要求來開展,否則會影響技術的功效,同時在完成后也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由此提高扦插后杜鵑花的成活率。針對杜鵑花的扦插技術應用方法,展開相關討論分析。
關鍵詞:杜鵑花;扦插繁殖;管理
杜鵑花色澤鮮艷、靚麗,常作為景觀的觀賞花被使用,具有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杜鵑花在景觀應用當中,因其在景觀的需求量較大,且具有持續(xù)性,因此,必須采用相應技術來保障杜鵑花的繁殖。通常使用的技術有3種,即扦插、壓條和嫁接。這些技術各有優(yōu)勢,但通過多年研究,扦插技術的技術價值最高、應用范圍最為廣泛,將針對該項技術進行研究。
1? ?杜鵑花的扦插繁殖技術
1.1? ?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主要包括3個部分,即扦插時間、扦插條件和插條選擇,各項工作要求如下。
1.1.1? 扦插時間
一般來說,杜鵑花的扦插時間全季均可,但圍繞“擇優(yōu)而選”的要求,要盡可能在春、夏時節(jié)來進行扦插,因此,杜鵑花也被分為“春鵑”“夏鵑”兩種。春鵑的扦插時間一般在春季的5—6月份,夏鵑則一般在夏季7月中旬左右,且開花生長10~12d時進行扦插[1]。
1.1.2? 扦插條件
杜鵑花有好高溫、好水分的特征,因此,適宜條件近似“熱帶雨林”氣候。如果采用“春鵑”“夏鵑”方式進行扦插,則針對“春鵑”需要將溫度控制在20~25℃,“夏鵑”則需要控制在27~30℃,兩者空氣中的濕度比一般要在40%以上。
1.1.3? 插條選擇
插條選擇分為2個步驟,即插條培育與選擇。在培育步驟當中,應當以開花后的杜鵑花為母株,將其殘花、子房一同摘下后,再將枝條作為扦插枝條,而如果杜鵑花品種較為名貴,則可以在開花之前找出其花蕾,此舉有利于新枝條發(fā)育。在選擇步驟當中,一般可以選擇當年生的軟枝條,特殊情況下也可以選擇頭年生長的老枝條來進行扦插。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選擇老枝條,則在“春鵑”“夏鵑”扦插時間上要進行調(diào)整,“春鵑”時間要提早30d左右、“夏鵑”扦插時間要延后30d左右。此外,無論選擇什么樣的枝條來進行扦插,都必須圍繞一些基本原則來進行選擇,即確認枝條是否達到了半木質(zhì)化程度,如果是,則要選擇無病蟲害、健壯的枝條[2]。
1.2? ?處理工作
在準備工作完成后,還不能直接進行扦插,需要對選擇的枝條進行處理,該步驟包括3個部分,即取條、切削處理和化學處理。
1.2.1? 取條
在取條過程當中,首先需要以整株枝條上的分叉點為取條節(jié)點,采用剪刀等工具將分叉枝條剪下,后對枝條下端進行修整,使其形成馬蹄形,同時摘去除頂部3~4葉片以外的所有葉片。值得注意的是,在剪下分叉枝條時,要留有一些原枝干上的總組織。其次取條完成后,需要對枝條毛頭進行修平,同時針對留下的頂葉進行處理,即如果葉片過大則要依照1/2、1/3的比例剪除葉片,此舉是為了減少枝條中水分的蒸發(fā)量。此外關于取條所用的器具,無論是剪刀還是其他工具,都必須保障器具鋒利,否則可能會因為刀口壓力導致枝條皮層受創(chuàng)。
1.2.2? 切削處理
切削處理一般通過人工即可完成,在過程當中,首先需要在枝條的下方左側或右側,采用刀片快速切除4cm左右,切除部分應當包括皮層、形成層及木質(zhì)部,其次每個枝條的切削口要盡可能地保持一致。因前人研究認為當杜鵑花扦插枝條上存在切削口,枝條內(nèi)部具有促進生根作用的物質(zhì)將會不斷累積,例如,極速、碳水化合物等,同時加速枝條莖部細胞呼吸速度,使切削口處吸水速度提升,這些表現(xiàn)均有利于枝條成活率的提高。
1.2.3? 化學處理
化學處理的目的同樣是為了提高扦插枝條的成活率,在扦插技術應用當中有重大作用。關于杜鵑花扦插枝條的化學處理方法有3種,即水劑型、粉劑型、維生素。①水劑型:一般采用吲哚乙酸、奈乙酸50~100mg/L
溶液,扦插前需要將枝條在其中浸泡至少12h,最多不能超過24h;②粉劑型:一般采用吲哚乙酸、奈乙酸,通過95%酒精進行配制,得到50~100mg/L溶液,再在溶液中加入滑石粉,通過攪拌確保滑石粉與溶液均勻融合,且滑石粉全部被浸透,最后將枝條入土部分浸潤于拌入滑石粉的溶液,同時在苗床土中進行竹簽打孔即可進行扦插;③維生素:一般采用維生素B12針劑,直接將枝條放入其中,待枝條表層被針劑覆蓋后取出晾干即可進行扦插。
1.3? ?扦插
通過以上2個步驟,可以開始正式扦插工作,該項工作主要包括3個部分,即苗床處理、基質(zhì)配置和扦插要求。
1.3.1? 苗床處理
苗床作為杜鵑花扦插基礎,在扦插過程當中必須嚴格處理。處理過程中,一般可以選擇高15cm、最大直徑25cm的瓦盆作為苗床容器,在其中添加土壤即可進行扦插,但在添加土壤之前需要采用高溫消毒方式對容器進行處理。此外,關于苗床土壤,建議選擇透氣性、滲水性優(yōu)良的土壤,例如,山土、黃沙土等,無論選擇哪一種土壤,其中都不能存在未腐熟有機質(zhì),否則會導致扦插枝條因介質(zhì)發(fā)酵而發(fā)霉、腐爛的現(xiàn)象。
1.3.2? 基質(zhì)配置
基質(zhì)配置一般采用沙、泥炭作為原料,以1∶1進行配置即可。其中沙建議選擇粗沙,使用前需要用清水清潔,確保其中無淤泥或其他雜質(zhì),泥炭建議選擇泥炭蘚泥炭。這種方式配置出的扦插機制通過前人驗證,在效果上最為優(yōu)秀。
1.3.3? 扦插要求
扦插過程當中,要注意枝條入土部分大小、扦插間距2項要求。即一般情況下,枝條入土部分的大小以整枝為度,其中1/3或2/5可以作為入土部分進行扦插,扦插間距一般控制在5~6cm。
2? ?扦插后管理
初步扦插后,依照上述方法杜鵑花枝條成活率已經(jīng)有所保障,但為了盡可能提升成活率,還需要進行扦插后管理。管理方法上,首先要對溫度進行控制,控制原則為“盡可能保障氣候溫度低于土壤溫度”,扦插初期適宜溫度一般在18~22℃,扦插后20~25d,可以將溫度提升到22~25℃。其次要進行培育工作,即在扦插初期盡可能在每日早、晚各澆1次水,持續(xù)50~60d即可生根,生根后可以延緩澆水周期。最后,扦插苗床不能放在陰暗處,否則會導致成活率大幅下降。
3? ?結語
針對杜鵑花扦插繁殖技術與插后管理,通過分析了解了扦插中3個步驟的具體內(nèi)容,其中包括技術要求、注意事項等。為了提升扦插成活率,對扦插后管理要求進行了闡述。
參考文獻:
[ 1 ] 劉治紅,賀作軍,李紅,等.杜鵑花保護地扦插育苗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chǎn),2014(1):67.
[ 2 ] 張舉印,姬慧娟.杜鵑花不同繁殖技術比較[J].現(xiàn)代園藝,2016(24):22-23.
(收稿日期:201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