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紅
【摘? 要】目的:探討腦溢血肢體癱瘓患者給予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將94例腦溢血后肢體癱瘓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5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早期綜合康復護理。比較兩組康復效果。結果:干預后兩組肢體功能(Fugl-Meye、Barthel)和日?;顒幽芰Γ˙arthel指數)得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腦溢血肢體癱瘓患者給予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肢體功能和日?;顒幽芰?,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早期康復訓練;腦溢血;高血壓;肢體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4-0219-02
腦溢血又稱腦出血,是臨床常見急性腦血管疾病之一。腦溢血病情危急、死亡率較高,幸存者也往往伴精神障礙、運動障礙、肢體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其生命質量。研究顯示,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促進腦溢血肢體癱瘓患者的肢體功能、神經功能等各項功能的恢復。本院近年對腦溢血出現肢體癱瘓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本文總結應用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4例腦溢血后偏癱患者。納入標準:①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并愿意配合研究的開展,簽署知情同意協(xié)議書;②意識清晰,存在一定的肢體功能障礙及語言功能障礙;③無其他嚴重并發(fā)癥,生命體征穩(wěn)定;排除標準:①存在心、腎、肺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者;②阿爾茨海默癥及合并惡性腫瘤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52例,對照組男31例,女21例,年齡43-75歲,平均(60.5±5.8)歲,NIHSS評分12-17分,平均(15.9±2.3)分;觀察組男30例,女22例,年齡45-74歲,平均(61.5±5.6)歲,NIHSS評分13-17分,平均(15.7±2.2)分。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用藥指導、健康教育、基礎護理等,觀察組實施早期綜合康復護理:(1)體位護理:指導患者取合適的功能體位,術后48h后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指導取仰臥位時要正確擺放髖關節(jié)、肩關節(jié),保持上下肢伸展狀態(tài);取患側臥位時,依據抗攣縮體位進行膝關節(jié)、肩關節(jié)及髖關節(jié)等的擺放;仰臥位持續(xù)時間不超過1h,患側臥位以側身傾斜60-80°為宜,減輕患側肢體韌帶及關節(jié)的壓力,化解偏癱肢體痙攣程度;(2)康復指導:依據患者病情適當刺激患側肢體感覺,可通過拍打、按摩等方式由輕到重、由遠至近、由慢到快的節(jié)奏進行,每次按摩持續(xù)10min,每日按摩3次,飯后實施;指導患者進行主動運動,運動時指導患者動靜結合并且循序漸進;指導患者做橋式運動,旨在鍛煉其腰背肌、臀肌及股四頭肌,運動時注意避免不良步態(tài);隨著患者病情穩(wěn)定,指導其進行坐位與坐起鍛煉,提高其平衡能力;(3)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指導患者獨立進行洗手、洗臉、進食等活動,開始時可指導患者使用健側手帶動患側手完成動作,囑患者不必急躁,由慢到快;針對存在吞咽困難者,指導患者做口腔操訓練;指導患者做穿脫衣鍛煉,可先用健側手協(xié)助患側手完成動作;逐漸指導患者做沐浴、梳頭、上廁所等復雜一些的訓練,告知患者充分利用健側引導患側完成動作的技巧,每日訓練1次。(3)心理干預:腦溢血致殘率較高,多數患者存在明顯焦慮、悲觀、抑郁情緒,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堅持早期康復訓練,樹立康復信心;耐性傾聽患者訴說,盡量滿足其正常心理訴求,囑家屬多給予患者陪伴和開導,消除其思想顧慮。
1.3觀察指標? (1)肢體功能評估:干預前后采用簡式Fugl-Meye量表評價患者的肢體功能[1],針對其上、下肢功能進行評價,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肢體功能越好;(2)日常活動能力:干預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數度患者的日?;顒幽芰M行評估[2],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日常活動能力越強。
1.4統(tǒng)計學方法? Fugl-Meye、Barthel得分用()表示,資料比較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軟件采用SPSS20.0.
2 結果
干預前兩組Fugl-Meye、Barthel得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干預后兩組上述量表得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在臨床實踐中,腦溢血患者由于神經系統(tǒng)遭受一定損傷而在發(fā)病后出現失語、肢體偏癱等后遺癥,為患者身體康復帶來嚴重挑戰(zhàn)。研究顯示,機體中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及結構均具有重組能力,在某些刺激和條件下可實現少部分神經元細胞的再生和重組,從而使神經功能缺損患者受益,這為腦溢血肢體偏癱患者神經功能及肢體功能的恢復帶來了希望。
本研究對腦溢血癱瘓患者開展早期康復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肢體功能及日?;顒幽芰υu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早期康復護理對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有重要價值。早期康復護理遵循循序漸進的鍛煉原則,于術后早期對患者進行各種功能鍛煉指導,旨在對其偏癱肢體進行良性刺激,促進神經元細胞的再生及重組。研究中發(fā)現,早期康復護理從體位護理、康復指導、日常活動訓練到心理干預,全方位對患者實施早期康復指導,促進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肢體訓練習慣,從而提高其肢體功能。有研究結果顯示,早期康復訓練有助促進腦溢血患者的肢體功能及神經功能恢復,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腦溢血肢體癱瘓患者給予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肢體功能和日?;顒幽芰?,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賈莉娜.早期綜合康復治療急性腦血栓腦梗死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28):126-128.
[2]????? 戎莉.目標導向式重復性運動訓練對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效果[J].心理醫(yī)生,2018,24(1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