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荒田
講個在舊金山華人圈引起熱議的小故事:一位年過七十的父親,在兒子三十歲生日宴會上站起來發(fā)表祝詞,然后亮出一張面額為三十萬美元的支票,宣告:“送給兒子,付第一棟房子的首付。”參加宴會的親朋們皆熱烈鼓掌——了不起的父親!這可是他當了三十八年的清潔工,長年打兩份工才積攢下來的錢哪。出人意料的是,兒子居然一臉怒氣,坐著不動,旁邊的長輩推了他幾次,他才勉強站起,從父親手里拿過支票。長輩齊聲說:“怎么不說話呀?”他好久才從牙縫里逼出一句:“感謝?!本烁干鷼獾卣f:“錢咬人嗎?一點兒也不曉得感恩?!笔潞?,多數(shù)老人責備這年輕人。然而,他的年輕朋友說他丟了臉,值得同情。
問題的癥結不在送錢本身,而在場合。早已自立的兒子,在眾目睽睽之下接受居高臨下的資助,這意味著他啃老,說難聽點兒,屬軟性侮辱。正確的做法是:先私下問兒子要不要;如果要,便私下給他;此后不再聲張。這樣的事,施予一方緘口,方顧全受方的尊嚴。同理,學校開大會,讓“貧寒子弟”在臺上站隊,接受慈善家的資助,也是讓孩子難堪的。
有鑒于此,多數(shù)人在“中國式人情學”上,都需要修學分。助人,卻盡量不露痕跡,讓對方感覺不到,從而減少虧欠感,這才是高段位。以下故事就是典型:在韓國,一位年輕女子穿短裙乘坐公交車,經(jīng)血外漏,不但濕了裙子,還從大腿一側流下來。她不知所措之時,身旁一位男子突然把草莓牛奶潑在她身上,隨后把外套脫下來給她,說:“不好意思,下車前先綁在腰上吧,這外套用完,丟掉也沒關系?!迸踊剡^神來要道謝,男子已下車。女子發(fā)現(xiàn),男子還給外套的口袋塞進好些紙巾。事后,女子多方尋找,終于和男子取得聯(lián)系。女子要賠他一件外套,他說不必,下次請他喝草莓牛奶就行。
這位典型的“暖男”,暖在設身處地。面對這樣的尷尬,“明來”的幫忙只會讓對方更加難堪。因此,他寧可假裝不小心,并損失一件外套。事情辦完,他悄悄開溜,使得女子免去最后的不好意思。說到“給面子”,可算最完美的操作。
總之,為人處世方面,顧全對方臉面,顧及對方尊嚴,是一門值得琢磨的學問。
劉名遠薦自《牡丹晚報》
題圖/劉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