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彤
【摘要】 ?高中政治是高考科目,在政治考試中圖表和數據調查是重要題型。本文主要對2017年和2018年的部分高考政治圖表及數據類主觀題進行考查,以探討正確解題思路,提高學生成績。
【關鍵詞】 ?高中政治 高考 圖表 數據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5-089-01
在高考政治四大模塊之經濟生活中,圖表、數據類題是高考的一種常見題型,選擇題、主觀題都有涉及。最近兩年中,2017年全國卷Ⅰ考查了主觀題;2018年全國贊Ⅱ、北京卷、天津卷、江蘇卷都考查了主觀題??梢?,圖表、數據題大有增加的趨勢。
一、考查緣由
(1)從經濟生活的學科特點看
盡管高中經濟生活學科內容不涉及復雜的經濟運算,但經濟這一學科天生就要與各種數據打交道;而這些數據可以用各種直觀的圖表來呈現,也可以用一段文字表述的數據來呈現。數據是最原始的經濟信息,學經濟就無法回避各種數據。只是,有些題目將數據呈現出來了,有些題目把通過這些數據反映出來的經濟現象或原理呈現出來了,其實,每道題都在直接或間接的使用經濟數據。從這一角度看,對數據的處理能力關系到學生關于經濟學的學科素養(yǎng)。
(2)從對考生能力考查要求看
此類題型的價值在于,可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和描述、闡釋事物的能力?!犊?/p>
試大綱》明確指出:信息,即試卷中的文字資料、圖表、各種數據、畫面、符號等,要求能夠快速、全面、準確地從圖、表等形式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現在觀察的細致、全面,表達的準確、簡潔,而闡釋事物的能力則是在準確表達的同時,又表現為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理性思維的水平,要求能夠利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比較和理解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等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二、命題特點
(1)圖表構成
圖表一般由“標題”(中心重點,一般會用到答案中)、“圖表”(圖表形式常見有表格、坐標、柱狀圖、曲線圖)、“注”三部分組成。
(2)設問方式
一般有:A.表1、表2分別(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或問題);B.表1、表2有何內在聯(lián)系;C.請你談談對圖表所反映現象的認識,或如何解決材料中反映的問題。
(3)分值
此題分值一般為4-8分,如果是兩小問,則最多可達14分。
三、解題思路和方法
(1)仔細審題,讀懂題意
審清設問,明確題目要求。設問是試題命題意圖的直接表示,帶有很強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在做題時,最好是先審設問,帶著設問看圖表,這樣做不僅能夠增強讀題的目的性,而且也能節(jié)約時間,特別是在圖表和材料較為復雜的情況下。設問一般圍繞以下幾方面提出具體要求:①“是什么”,通常要求回答所列圖表分別反映了什么現象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現象,側重考查把數字語言轉化為文字語言的能力;②“為什么”,要求回答怎樣正確認識這些現象,或者回答現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或者要求透過現象分析本質、揭示原因,側重考查分析理解能力;③“怎么辦”,一般要求回答怎樣解決圖表中所揭示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或措施,側重考查遷移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審圖表材料,明確答題方向。主要包括:閱讀標題即看表格的名稱、閱讀內容、理解表格內容等。一審標題。圖表標題即表頭,它提供的有效信息往往是圖表的中心內容,表明了一定的主體處于怎樣的狀態(tài)或是什么內容;同時,標題也為考生答題起到了提示語的作用。二審內容。內容一般由時間、項目和表現各個項目狀況的數據構成。審內容就是看在圖表標題統(tǒng)領下的各個項目,在什么時間處于什么數據狀態(tài)。圖表的最大特點是縱與橫的統(tǒng)一,不僅要縱著(豎著)看,還要注意橫著看,通過橫向和縱向的分析綜合,把握其內在聯(lián)系,歸納出中心觀點或結論。還要根據設問,把握圖表之間或圖表與材料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弄清這種聯(lián)系所蘊含的道理。綜觀近年高考題,大體能把圖表間的聯(lián)系分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前后相繼的關系、原因與結果的關系。特別要遵循縱比比變化、橫比比聯(lián)系(差距)的解題規(guī)則,從比較中得出結論,找出數據中體現的規(guī)律或共同點,直接得出“圖表之間的共同點、不同點、相互關系、內在聯(lián)系、問題的原因”之類的答案要點。同時,圖表中有的年份具有特殊意義,如“1978年”表明改革開放以來,“1992年”表明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答題時要注意理解特殊年份的意義,及其對準確把握圖表中心觀點的啟示。三審附注。附注是對圖表不能直接羅列或體現的內容所作的文字補充說明,是圖表材料的有機組成部分。附注可使圖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徹底的表達,所以圖表如果有附注,在審題時一定不能忽視;如果忽略了附注,則不能全面把握圖表的中心觀點,不能揭示圖表間的內在聯(lián)系,必然會影響對圖表的分析和理解,在作答時容易丟失要點,影響得分。
(2)理清思路,規(guī)范答題
圖表、數據類主觀題的表述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一般而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總體表述,遵循總—分結構;分析圖表內容堅持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表述內容從現象到本質,由定量到定性;基本表述格式為:年份+經濟指標+變動情況。
【例1】(2018年全國卷Ⅱ,3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2017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與稅收收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1)簡要說明材料一包含的經濟信息。
【解析】圖表中列出財政收入與稅收收入兩個內容近五年的變化情況。所以圖表反映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五年兩個內容的變化逐年提高的狀況,其次從稅收在財政收入中占主導地位的關系,可看出稅收占財政收入的大體比重。因設問要求“簡要”,故答上述兩點即可。答案:近5年財政收入與稅收收入均逐年增長;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