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祝榮
【摘要】:《水滸傳》被列為四大奇書之一,在我國文學(xué)長河中留下光輝燦爛的一筆。本文旨在文本閱讀的基礎(chǔ)上,從三個方面:安生立命之所、反抗壓迫之處和文化理想之寄托來探究探究“梁山泊”的獨(dú)特存在,挖掘其背后的表達(dá)意義,透視包含在其中的文化和象征性。
【關(guān)鍵詞】:《水滸傳》 梁山泊 深層 意義
縱觀我國文學(xué)發(fā)展史,明清小說可謂“一代有一代之文學(xué)” 的代表。這種 “后世莫能繼焉者”的文體沒有因?yàn)闀r代的結(jié)束而喪失了它的光輝,現(xiàn)代人的生活里也少不了它們的陪伴。 尤其是“四大名著”,這些囊括了古典文人智慧和結(jié)晶的巨作,當(dāng)之無愧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端疂G傳》就是這樣一部讓人驚嘆的作品,人物和語言的描寫爐火純青,大場面的掌控和氛圍的突出恰當(dāng)好處。故事發(fā)生很清晰:先是洪太尉誤走妖魔,然后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漸聚梁山泊,打家劫舍反對不平,后來接受招安,他們被朝廷派去征遼,平定田虎、王慶,擒拿方臘,都立下了大功。但是由于朝廷的猜忌,功高蓋主,宋江服毒而死,終成神明。我們在被小說中的人物深深吸引時,也會對這樣一部小說的解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前人的積累和作家的獨(dú)具匠心賦予《水滸傳》強(qiáng)烈的生命力。在閱讀這樣一部作品時,往往也會不自覺帶著打量。
《水滸傳》的眾多版本中,“知現(xiàn)存之《水滸傳》實(shí)有兩種,其一簡略,其一繁縟” 簡本是文簡事繁,而繁本是文繁事簡,簡本多草率質(zhì)樸,因此流行的多是繁本 。在閱讀百回本最接近故事原貌的的《水滸傳》,一個情節(jié)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探究的興趣。書中第四十六回講到病關(guān)索楊雄和拼命三郎石秀在翠屏山計殺了自己妻子潘巧云和丫鬟迎兒,又因?yàn)橹皻⒘思榉蚺崛绾:皖^陀,雙雙都背上了人命官司,無路可走,于是提議上梁山,原文如下:
楊雄道:“兄弟你且來,和你商量一個長便。如今一個奸夫,一個淫婦,都?xì)⒘恕V皇俏液湍阃赌抢锶グ采砹⒚??石秀道:“兄弟已尋思下了,自有個在,請哥哥便行,不可耽遲?!睏钚鄣溃骸皡s是那里去?”石秀道:“哥哥殺了,兄弟又殺人,不去投梁山泊入伙,卻投那里去?”
而他們的打算和意圖也被鼓上蚤時遷聽到:
只見松樹后走出一個人來,叫道:“清平世界,蕩蕩乾坤,把人割了,卻投奔梁山泊入伙。我聽得多時了?!睏钚?、石秀看時,那人納頭便拜。
隨后三個人商量著都投梁山泊去。而在路過祝家店因?yàn)橥党粤说昀锏膱髸噪u,時遷被抓,楊雄和石秀上梁山尋求投奔并尋求幫助差點(diǎn)被斬.被宋江勸?。?/p>
宋江慌忙勸道:“哥哥息怒!兩個壯士不遠(yuǎn)千里而來,同心協(xié)助,如何卻要斬他?”晁蓋道:“俺梁山泊好漢,自從火并王倫之后,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于民。一個個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有豪杰的光彩。這廝兩個把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我等受辱?!?/p>
這幾段故事的發(fā)生很連貫,人物之間的對話表達(dá)的很清楚。在楊雄和石秀的對話以及時遷所說的言語中,我們似乎可以得到這樣一種可能:梁山泊是豪強(qiáng)好漢因?yàn)檎x不平殺人過后的棲身之所。用時遷的話來說就是“把人割了,卻投奔梁山泊入伙”。在楊雄和石秀殺人之前,我總感覺他們似乎就已經(jīng)想好了退路,那就是去梁山泊,尤其是石秀的坦蕩。在這些并沒有因?yàn)椤肮俦泼穹础钡暮脻h看來,自身的判斷和正義感不應(yīng)該受到蒙蔽,不應(yīng)該受到欺騙。當(dāng)這些遭到身邊的人,尤其是女人的欺騙后,手中的正義之刃就會指向他們。這里的故事和對話就產(chǎn)生了一些有趣的探究:梁山泊是豪杰殺人之后的首選避難場所,是逃避法律制裁和官府追捕之地。那么在梁山泊的存在還代表著哪些意義?對于我們現(xiàn)在來講“梁山泊”是不是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意義?是不是也值得進(jìn)一步探討。本文旨通過文本閱讀,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一系列事件和現(xiàn)象來探究“梁山泊”的獨(dú)特存在,挖掘其背后的表達(dá)意義,不僅是對于文本中的人物,更是對于我們真實(shí)的社會,透視包含在其中的文化和象征性,幫助我們更好解讀經(jīng)典之作。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jìn)行說明。
一、安身立命之處
《水滸傳 》第七十八回“入回賦”寫道: “寨名水滸,泊號梁山。周回港汊數(shù)千條,四方周圍八百里?!?…有七十二段港漢,藏千百只戰(zhàn)艦朦幢,建三十六座雁臺,屯百千萬軍糧馬草…” 梁山泊實(shí)有其名,并不是作者的虛構(gòu)。梁山泊在今山東泰安,這個地方在《禹貢》里就有記載,稱為“大野澤”,也就是一大片地勢低洼的沼澤地。隋唐之際,黃河決堤,這里淹沒變成茫茫水原。至于后周宋金之際,官府疏通河堤,造福百姓,但是也無法根治洪水泛濫的危機(jī),梁山泊又多次變成一片汪洋。黃河河道的多次潰決,使得這個地方形成港汊縱橫,山水交錯的八百里水泊,而梁山成為湖中的孤山。
梁山泊的演變歷經(jīng)了蓼兒洼—大野澤—巨野澤—梁山泊—安平湖—東平湖的過程。如今,當(dāng)年號稱八百里的梁山水泊已經(jīng)在其原址干涸。水泊和連天蘆葦,早已蕩然無存。東平湖成為梁山泊唯一遺存水域。 雖然東平湖的水域面積大大縮減,但也能想象得到那時的那種“水天浩渺,港汊縱橫,蘆葦叢生,舟楫往來的水鄉(xiāng)景象” 。書本中所描繪的梁山泊與現(xiàn)實(shí)有些差距,是作者筆下的加工描繪場所。
文中一開始借用柴進(jìn)之口介紹了梁山泊目前被王倫、杜遷、宋萬占據(jù)扎寨,后來林沖的加入助長此地的威名,隨后晁蓋一行人的出現(xiàn)并奪去了首領(lǐng)之位,使得梁山泊的發(fā)展和壯大越來越迅速,再接著宋江等好漢的無處安身而轉(zhuǎn)投梁山泊,梁山泊就成為了這樣一群人的安身立命之地。《水滸傳》中但凡涉及到梁山泊,就是英雄好漢在世間沒有了可以投奔的地方,而入伙的一種選擇?!霸跁袝r時點(diǎn)出對人類存活至關(guān)重要的 “吃飯”問題。例如,不少好漢奔赴梁山的唯一目的,便是能“大碗吃酒,大塊吃肉”;那無非反映了掙扎在饑餓線上的亂世民眾的本能需求。而書中動輒提到“人肉饅頭”之類,恐 怕也非小說家作意獵奇、嘩眾取寵,那正是饑懂年代生人相食現(xiàn)象在文學(xué)作品中的曲折反映 生存是人的基本要求,吃飯是最重要的生存之道,當(dāng)著一些條件得不到滿足,受到外界的阻止和壓迫時,好漢們選擇了梁山泊來滿足最基本的要求。一百零八人的集合,梁山泊里大大小小的歡迎宴席不下百場,這樣不勝其煩的描寫也是一種體現(xiàn)。除了“吃飯”的問題,活得瀟灑和自由快活,相比于其他的地方來講,梁山泊就給了他們這樣的條件。每一次好漢的入伙上山,不管是自愿加入還是被其他人誘騙甚至是用一些小手段來逼迫加入,那些好漢的家人就要提前或者在合適的機(jī)會偷偷接上梁山來。李逵的行為和語言很具體地說明這一種情況。在第四十二回,李逵看著梁山上的兄弟回家供養(yǎng)雙親,心里感到難過:“這個也去取爺,那個也去望娘,偏鐵牛是土掘坑里鉆出來的…我要去取他來這里,快樂幾時也好 ”以及第九十回,李逵在破遼卻無功時像宋江建議:“哥哥好沒尋思!當(dāng)初在梁山泊里,不受一個的氣,卻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討得招安了,卻惹煩惱。放著兄弟們都在這里,再上梁山泊去,卻不快活!” 李逵是一個魯莽純真之人,梁山泊在他眼里就是一個自由快活之地,缺少世俗約束和管教,眾兄弟在里其樂融融。雖說做不到與世隔絕,但是這樣一個相對于社會上的邪惡和壓迫絕少涉及的地方,卻實(shí)是眾好漢安身立命的開始,這里就是他們的家園。第九十回中其他好漢對于梁山泊同樣是有一種歸屬之情。李俊、長橫、張順在朝廷沒有給任何賞賜之后這樣說,今請軍師:自做個主張,若和哥哥商量斷然不肯,就這里殺將起來,把東京劫掠一皇,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在梁山外的世界中,受到的是屈辱和不平,只有到了梁山里,才會有安心和快樂。埋葬宋江和其他好漢的“蓼兒洼”就是“梁山泊”的代替,這也是對于“梁山泊”的一種留戀。
二、反抗壓迫之所
“梁山泊一地,自宋代至清朝,它不僅是許多次農(nóng)民革命的根據(jù)地,而且還是宋代民族解放戰(zhàn)爭中戰(zhàn)略上的必爭之地,” 梁山泊的地名并不是作者的虛構(gòu),實(shí)際上真有其地。只是“由于施耐庵創(chuàng)造性地建設(shè)了梁山泊,因而梁山泊這個地方和這個名詞,就在此后若干次的農(nóng)民革命運(yùn)動中,起著積極性的作用。” 梁山泊在作者的筆下,實(shí)為易守難攻之地,是一處絕佳的軍事戰(zhàn)略場所,這種“地利”,再加上一百零八將的“人和”。這就助長了反抗情緒。
梁山泊地區(qū)的人民有一種傳承的反抗精神,如蚩尤,跖,項羽,黃巾起義,黃巢起義,單雄信,程咬金等一大批歷史人物都有著鮮明的反叛傳統(tǒng) ”。梁山泊”地區(qū)的人民身上的反對迫害和黑暗統(tǒng)治的能力被作者巧妙借鑒,盡情安放在了他所創(chuàng)造的理想的“梁山泊”中。作者總結(jié)出來他們的經(jīng)驗(yàn),精心設(shè)計一個要怎樣具體地建設(shè)農(nóng)民革命根據(jù)地的理想蘭圖而已。
梁山泊匯集的英雄豪杰,總的特征就是抱打不平,替天行道。每一位人物都代表著一種反抗的力量,當(dāng)這些力量都在了梁山泊,官府無法通過武力鎮(zhèn)壓來解決這樣一股反抗勢力,只有通過招安來宣布這樣一個龐大的起義軍的瓦解,并且隨著替朝廷解決叛亂而漸漸瓦解了力量,這樣的襯托,梁山泊的反抗性就凸顯了。就算是招安后,基于宋江的威望,眾英雄還是會發(fā)出反抗之聲。如第九十回:吳用回至中軍寨中,來與宋江閑話,計較軍情,便道:“仁兄往常千自在百自在,眾多弟兄亦皆快活。今來受了招安,為國家臣子,不想倒受拘束,不能任用。兄弟們都有怨心?!?這樣的“怨心”是不滿朝廷的開始,也是反壓迫的呼聲,盡管沒有最終完成一種絕對意義上的反抗,但是并不能妨礙我們將“梁山泊”看成是一個反抗壓迫的場所以及反對壓迫的符號?!肮俦泼穹础笔恰端疂G傳》的一大主題,“反”是一種“梁山泊”的意義,反對的是社會的不公,反對的是人心的黑暗,反對的是世人的貪婪。梁山泊和好漢總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當(dāng)英雄在梁山泊落草之后,在出入到其他地方向其他人介紹自己的身份象征時,總要加上一句“梁山泊好漢”,如李逵在介紹自己時“我便是梁山泊好漢黑旋風(fēng)李逵”,好讓人家明白自己的身份的同時也對于自己的出處心知肚明。這些英雄好漢似乎就成為了正義的一種化身。
三、文化理想之寄托
“梁山泊”不只是一個地理位置,在《水滸傳》中的“梁山泊”等同于梁山好漢所宣揚(yáng)的“忠”與“義”的精神承載。它是一種道德理想的寄托,盡管包含了很多局限,簡單的愛憎分明以及肆意善惡觀念的體現(xiàn),最終都會落到一種天道上。書中同樣出現(xiàn)了許多由民間組織聚集起來的勢力,但是為什么只有“梁山泊”最特別呢?二龍山、寶珠寺、清風(fēng)寨、祝家莊,曾頭市、白虎山等也不失為聚眾的好地方,但是卻沒有了“梁山泊”的理想寄托之意?!傲荷绞且粋€由道德進(jìn)行統(tǒng)治,也按一個人的德性的多少排列次序的秩序” 在梁山好漢聚齊后,如何排座次成為一個大的問題。宋江的武藝并不算高強(qiáng),卻能憑借“仗義疏財,扶危濟(jì)困”的“及時雨”、“呼保義”形象被各個地方豪杰所相識,并且在遭遇禍難時總能得到他人全力幫助,并且成為梁山泊的首領(lǐng),靠的就是他的一顆仁義之心?!傲荷?,體現(xiàn)的就是這樣一種道德的烏托邦。” 這種正義、道德的存在也和宋江密切聯(lián)系在了一起。宋江以他的仁義和道德可以贏得天下好漢的相隨。梁山泊的這樣一種道德理想是一種極端的方式,他們活在一個“以極端的方式沉溺于感官世界并忘卻日常生活之沉重與道德之壓力的烏托邦?!敝灰x過 《水滸傳》的人都知道,小說的絕對主線是梁山泊好漢 的聚義與離散。郎瑛《七修類稿》即有記載。——順便提一句,直到19世紀(jì)末20世紀(jì)初,馬來語的《水滸傳》仍稱“《宋江》”。 在《水滸傳》中,“梁山泊”與好漢等同,更與“宋江”等同。而物與人等同的原因,就是物有了人的特性,可以代表人的某種特征。
“粱山英雄們借酒而忘卻的世界,或者說憑酒而獲得替代滿足的世界,是一個庸俗的、充滿著欲望、掙扎、失意、挫折的世界,是一個因?yàn)榧葻o法獲得也無法放棄因而充滿痛苦的世界?!?梁山泊的“聚義”是因?yàn)楝F(xiàn)實(shí)世界的痛苦,梁山泊的新生活的開始是新的希望和理想的開始,作者表達(dá)的這樣一種“替天行道”,路見不平就出手的思想,這樣一種救濟(jì)自己與天下的義氣,表達(dá)了一種精神上的寄托。
“梁山泊”與好漢、忠義堂“替天行道”旗、宋江永遠(yuǎn)聯(lián)系在了一起?!拔覀冎灰惶峒傲荷讲矗惴路鹂匆娭伊x堂在那里,金沙灘在那里,便仿佛看見山前三關(guān)形勢是如何地雄勝,便仿佛看見忠義堂前那一面 “替天行道”的杏黃旗在那里迎風(fēng)飄揚(yáng),便仿佛看見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出一幅八百 里波瀾壯闊的梁山泊地圖一樣?!?這種類型化的地理意象,代表的是一種豐富的價值意義,值得我們?nèi)リP(guān)注,把握它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寄托。
【參考文獻(xiàn)】:
【1】施耐庵、羅貫中著.水滸傳【M】.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7.
【2】(明)施耐庵,(明)羅貫中著,水滸傳:百回本, 【M】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12.
【3】肖振鳴編.魯迅讀書【M】漓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2月.
【4】曾大興著.文學(xué)地理學(xué)概論【M】商務(wù)印書館.2017年3月.
【5】王利器.【J】文學(xué)遺產(chǎn).1956年16期.
【6】侯會.試論《水滸傳》的悲劇歷史底蘊(yùn)—從梁山泊與祝家莊、曾頭市的同構(gòu)關(guān)系說起【J】文學(xué)遺產(chǎn).2003年3期.
【7】胡傳勝.水泊梁山與肉蒲團(tuán):中國文化的兩個烏托邦【J】.明清小說研究.2005年第4期
【8】陳奇佳.海外水滸研究摭談【J】.中國圖書評論.
【9】王恒展著.梁山泊與《水滸傳》,. 【M】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10】魏麗君.淺析“梁山泊”與“桃花源”的淵源【J】.青年時代.2017年第19期.
注釋:
1.王國維《宋元戲曲史》,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5.
2.肖振鳴編,《魯迅讀書》,漓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2月,第77頁。
3.《水滸傳》上,施耐庵,羅貫中著,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前言,第1頁。
4.(明)施耐庵,(明)羅貫中著,水滸傳:百回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12(2002.09重?。?,第404頁。
5.(明)施耐庵,(明)羅貫中著,水滸傳:百回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12(2002.09重印),第404頁。以后所引用的原文均出于此,故不再標(biāo)注,以此說明。
6.第668頁。
7.魏麗君,淺析“梁山泊”與“桃花源”的淵源,青年時代,2017年第19期。
8.王恒展著,梁山泊與《水滸傳》,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第18頁。
9.侯會,試論《水滸傳》的悲劇歷史底蘊(yùn)—從梁山泊 與 祝家莊、曾頭市的同構(gòu)關(guān)系說起,文學(xué)遺產(chǎn),2002年第3期
10.水滸傳,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7年,第545頁
11.同上,第1125頁。
12.第773頁
13.王利器,施耐庵是怎樣創(chuàng)造水滸寨梁山泊的,文學(xué)遺產(chǎn),1954.16
14.王利器,施耐庵是怎樣創(chuàng)造水滸寨梁山泊的,文學(xué)遺產(chǎn),1954.16
15.王恒展著,梁山泊與《水滸傳》,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26頁
16.胡傳勝,水泊梁山與肉蒲團(tuán):中國文化的兩個烏托邦,明清小說研究,2005年4月
17.同上
18.(明)施耐庵,(明)羅貫中著,水滸傳:百回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12(2002.09重印),第773頁。
19.胡傳勝,水泊梁山與肉蒲團(tuán):中國文化的兩個烏托邦,明清小說研究,2005年4月。
20.胡傳勝,水泊梁山與肉蒲團(tuán):中國文化的兩個烏托邦,明清小說研究,2005年4月。
21.陳奇佳,海外水滸研究摭談,中國圖書評論。
22.胡傳勝,水泊梁山與肉蒲團(tuán):中國文化的兩個烏托邦,明清小說研究,2005年第4期。
23.王利器,施耐庵是怎樣創(chuàng)造水滸寨梁山泊的,文學(xué)遺產(chǎn),19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