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敏霞
老師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任憑老師怎樣賣力地講,學生還是自己玩自己的,似乎無動于衷。究其原因,重要的一點便是學生缺乏一種動力——學習興趣,學生的行為往往從興趣出發(fā),在很大程度上受感情支配。
一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創(chuàng)造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實踐證明也是如此,興趣是兒童有效地進行各種活動的先導,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起點。從智能教育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帶有感情意識的注意,興趣愈濃,注意力愈集中觀察愈仔細,反映也越清晰,思維也較活躍。所以,早在兩千年前,孔子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蚨?,在教學中,關鍵在于教師的正確引導,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注意采取多種教育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知識產(chǎn)生渴望和愛好。由此,我們老師要想法激趣,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引航!
一、展笑顏
微笑,是一幅賞心悅目的畫兒,是濃濃愛心的流淌。教育心理學家說過: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老師帶著微笑出現(xiàn)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就能讓學生在和藹親切的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乳漿。是啊!面對一張微笑的面孔,學生會感到喜悅、感到輕松、感到老師的關切,從而也感到這節(jié)課的親切。那么,孩子會從內(nèi)心發(fā)出激情的呼喚:我喜歡上某老師的課!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愛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呵響學生的心門。因而,我們一定要把寬容的美德、善良的心地、寬廣的胸懷、豁達的氣度、開朗的性格、豐富的知識以及端正的教育思想通過微笑送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的微笑中度過每一節(jié)課。
二、說好話
常聽有經(jīng)驗的中年級老師講:要教好學生,首先要學會“哄”學生。而所謂哄學生乃是語言上的親切、和緩。中年級學生的學習,不像成人那樣具有明確的意識和目標,是受情緒支配。而語音、語調(diào)的親切、悅耳,會促進師生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形成并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因而舒緩有致、富有節(jié)奏感的語言會像涓涓溪流融進兒童稚嫩的心田,給學生以思維的余地,讓他們樂于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習興趣與自信。
三、送信心
鼓勵和表揚是偉大的教育法寶。因小時侯成功了某件事受到表揚而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終成為專家學者的,不乏其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人類尤其是兒童內(nèi)心深處有一種強烈的期待——獲得夸獎。因而,作為老師應當合理誘導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使夸獎成為一種改造、教育孩子的手段。由于中年級學生好勝心強,因而教師平時更要多鼓勵、多稱贊。比如中年級學生在學寫作文時,教者首先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話,鼓勵學生以我手寫我心。讓學生看到自己能說能寫,他們的學習興趣就進一步提高了。當學生有了成績得到老師的及時鼓勵和表揚時,他們的自尊心就得到了滿足、尊重和保護,稚嫩的心田也會因此而顫動。因而學生內(nèi)心會產(chǎn)生一種成功的滿足和愉快、高興的情緒。學生的這種體驗,可以增強自己的學習興趣和自信。
四、激興趣
學生的好奇心極大、想象力也極豐富。因而,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特點,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愛好和興趣。通過一些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開展一些有趣的游戲和活動,固然可以產(chǎn)生一定的效果,但這種興趣往往是不能持久的,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本身的愛好。而要達到這一點,就要引導他們在揭露自然和社會的奧秘中去體會知識的力量。這樣,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才能順利地形成和發(fā)展起來。
在語文課本中有不少關于科學知識方面的內(nèi)容。在教學時,教者要經(jīng)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使學生對周圍世界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學生的小腦子里裝進了不少知識,同時也會產(chǎn)生很多問題,此時,抓緊時機,結合課文教學,就能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
五、施愛心
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信賴和愛,才會被學生接受,學生才會喜歡,這樣在教學中師生才會形成愉快的合作關系。教師思想的“純真”化,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愛心,還要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講究愛的方式。小學生的心理已逐步成熟,開始有了角色意識,他們渴望被人接受,受人尊重。教師要公正、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生感情要純,心意要真,理解并接受孩子的“童真、童趣”。對于接受能力強,反應快,聽話的孩子,老師很容易對他們產(chǎn)生好感,容易接受,并能無條件給予無私的愛,即使他們偶有不到之處,也容易對他們以寬容態(tài)度待之?!叭绻粋€孩子生活在愛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如果一個孩子生活中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愛心,在嚴格要求的基礎上不斷鼓勵,他們才覺得自己得到了認可,有成就之感,才會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在教學中要給他們以更多的耐心,多加指導,經(jīng)常鼓勵,讓他們樹立信心。
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積極探索,從細微之處入手,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yǎng)、訓練,不拘于一時一法,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探索引航,我一直在路上……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南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