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樂
摘要:玉屏縣尖坡水庫工程樞紐區(qū)設計導流方案為左岸導流,采用分兩期導流,在保證滿足設計過流量的前提下,為了形成施工場地和加快整體進度,又因河床狹窄,基坑工作面不大,采用全段圍堰法一次鋼涵管導流優(yōu)化方案。通過對初設導流方案進行優(yōu)化,在滿足設計汛期過流量條件的前提下,既形成施工場地又加快了整體施工進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水庫;導流工程;優(yōu)化;方案
1、工程概況
尖坡水庫位于玉屏縣大龍鎮(zhèn)祥查村高橋河洪家灣溪流中上游,距玉屏縣城約15km,距貴陽市316km,工程的主要任務是農(nóng)業(yè)灌溉。
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2.66k㎡,總庫容66.5萬m3,工程等別為?。?)型Ⅴ等,工程樞紐包括擋水壩、壩頂溢洪道、壩身取水口、放空兼沖沙底孔、灌溉管道等。擋水壩為C15埋塊石砼三圓心單曲拱壩,最大壩高為36.5m(含1m墊層),正常蓄水位466.00m,設計灌溉面積3150畝,其中水田1030畝(含土變田270畝),旱地2120畝,灌溉保證率P=80%時灌溉年用水量85.5萬m3。
本工程擋水壩為C15埋石混凝土拱壩,其樞紐建筑物包括擋水壩、岸邊溢洪道、取水建筑、放空建筑物等。大壩為C15常態(tài)埋塊石混凝土三心圓拱壩。壩頂高程為468.50m,河床段建基面高程432.00m,起拱高程433.00m,最大壩高36.5m,最大底寬10m,壩頂寬度上游壩面鉛直,下游壩坡1:0.169,壩基坐落在弱風化中下部。
壩頂溢洪道溢流凈寬12m。堰頂高程466.00m,溢流表孔堰型為WES實用堰,方程為Y=0.438X1.85,下游消能采用挑流消能。
放空兼沖沙底孔緊靠溢流表孔布置,位于大壩右岸。底孔采用獨立塔式井筒型結構設計,進口底坎高程445.50m,底孔孔身斷面寬×高為1.5×1.5m的方形圓角孔,圓角半徑為0.2m,孔身壁厚度為0.5m,底孔全長為17.73m,其中進口閘門槽段長6.2m,壩內孔身段長10.226m(含挑流段長度)。
大壩壩址河段長約260m,下游為一深切陡崖,受地形條件限制,壩址選擇具唯一性。壩址河谷斷面為一不對稱“V”字型河谷,正常高水位以下,左岸自然地形坡度35°~49°。右岸自然地形坡度下陡上緩,高程480m以下,自然地形坡度31°~57°;高程480~438m,為一平緩臺地,自然地形坡度10°左右。正常蓄水位466.00m時,河谷寬72.6m,寬高比2.59。
坡水庫左岸有鄰谷(溪沖)發(fā)育,其庫首對應的鄰谷溝底高程為446m左右,與庫首溝底高程近于一致,溝內有地表名流,兩沖溝之間山體最薄位置約270m;在右岸有胡沖、尖坡村寨所在的沖溝發(fā)育,其溝底水力坡降較大,現(xiàn)狀為梯田,溝底高程遠高于對應庫區(qū)溝底高程,兩沖溝之間山體厚約280m。
2、初步設計導流方案
設計導流方案為左岸導流,在兩個枯水期內完成大壩主體,采用分兩期導流,一期為上游舊壩擋水,左岸明渠導流,下游新建土石圍堰。二期利用壩體放空兼沖沙底孔導流,上游利用原有擋水壩加高3m作為上游圍堰,下游新建漿砌石圍堰的施工導流方式。
度汛標準、度汛時段及流量表
3、優(yōu)化導流方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為了形成施工場地和加快整體進度,又因河床狹窄,基坑工作面不大,我方擬采用全段圍堰法一次導流。導流方案仍然為左岸導流,在一個個枯水期內完成大壩主體,下年汛期之前大壩澆筑到451.5m度汛高程,汛期采用大壩擋水、放空洞過流的度汛方式。
優(yōu)化的必要性:
①尖坡水庫施工場地狹窄,采用分期導流使得施工場地更加狹窄,因為導流明渠、縱向圍堰都要占用本來就狹窄的大部分施工場地,壩體無法進行順利施工。采用埋設涵管導流方式可以大大加寬施工場地,使得大壩下游形成一個大平臺,便于機械作業(yè)和堆放施工物料。
②由于各種原因尖坡水庫總體進度嚴重滯后,采取分期分段導流方式工期較長,而采用全斷面圍堰一次導流能明顯加快施工整體進度。
優(yōu)化的可行性:
①涵管導流是一種利用涵管進行導流的施工方法,適用于導流量較小的河流或只用來擔負枯水期的的導流。
②尖坡水庫河床段開挖時在本年汛后開始,此時本年度汛期結束。
4、優(yōu)化導流方案
由于該河流流域面積不大,屬于季節(jié)性河流,流量很小,故導流擬采用涵管導流,將壩軸線上游舊漿砌石壩加高作為上游擋水圍堰,圍堰頂寬1.0m,底寬2.0m,高3.0m。
壩基開挖開口線范圍為一根鋼管,直徑均為DN1200mm,鋼管長30m,鋼管在壩體部分不再拆除,進行封堵灌漿處理,為保證過流面積并較少壩體內永久保留管道數(shù)量,待放空洞具備過水條件后進行拆除,放空洞頂高程為447.5m。
設計枯水期過流量為4.8m3/s,經(jīng)計算鋼涵管滿足上游來水洪峰流量4.8m3/s,考慮上游圍堰加高3m的庫容調節(jié)作用,能滿足設計過流量要求。
鋼管采用焊接連接,由于鋼涵管在壩基坑范圍內18m是架空的,兩端砌筑漿砌石鎮(zhèn)墩,上游側緊挨圍堰漿砌石砌筑2m*1m*1m的漿砌石鎮(zhèn)墩,下游側砌筑兩個2m*1m*1m的漿砌石鎮(zhèn)墩。架空部分鋼管用直徑20cm的三根鋼管形成三腳架作為支撐固定點,支撐點設置在壩體下游側的埋石混凝土范圍,將來澆筑在壩體內不再拆除。鋼涵管在壩體內部分上下游分別設置兩道止水環(huán),鋼管進出口頂部設置灌漿孔便于后期封堵。
5、導流涵管封堵方案
封堵時間:右岸放空洞具備過水條件。
封堵步驟如下:涵管進口砂袋封堵→上游圍堰擋水→壩體外鋼管保留50cm其余拆除→上下游多出50cm鋼管頂部事先設置2個直徑20cm的下料口→鋼管兩端用鋼板封死→通過2個下料口往壩體內鋼管灌注C15混凝土→灌注水泥漿→切除多余50cm鋼管和混凝土→丙乳砂漿將涵管斷面抹平封閉→拆除上游漿砌石圍堰。
鋼管超出壩體50cm保留外,其余鋼管拆除,然后在多出的50cm鋼管頂部事先焊接出兩個直徑20cm鋼管作為混凝土下料口,鋼管兩端用鋼板焊接封閉,然后通過2個下料口向鋼管內澆筑C15混凝土,混凝土灌滿后再將下料口作為灌漿孔,向鋼管內灌注水泥漿,使得涵管內混凝土到達密實。然后將多出的50cm鋼管及混凝土切除,再用丙乳砂漿將涵管上下游斷面抹平,最后拆除上游漿砌石圍堰。
6、優(yōu)化效果
通過對初設導流方案進行優(yōu)化,在滿足設計汛期過流量條件的前提下,既形成施工場地又加快了整體施工進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導流設計規(guī)范》SL 623-2013.
[2]《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guī)范》SL 44-2006.
(作者單位:河北省水利工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