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男
摘要:本文針對傳統管線碰撞中存在的問題,在完成設計工作之后對于施工圖紙進行二次優(yōu)化。并且在某個國內樞紐機場航站樓建設項目中建立了機電建筑信息模型,并且將這一模型導入到了分析軟件之中,進行了碰撞檢查分析,并且對模型進行調整,以此來有效解決存在于設計中的“錯、漏、碰、缺”等現象,從而有效避免施工中存在由于設計錯誤而出現的工期延誤以及返工等各項問題。鑒于此,本文就基于BIM技術的機電模型建立及管線碰撞檢查 展開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BIM 技術;碰撞檢查;綜合布線
1 工程概況
本項目屬于機場航站樓弱電項目,航站樓建筑面積為72 萬 m2,一到四層分別為到達層、國內出發(fā)層、國內到達層,國際出發(fā)及到達層,航站樓分為A、B、C、D、E五個指廊,以及中間的F商業(yè)區(qū)及值機島。該項目的建設面臨系統多、施工工期緊以及施工空間復雜等特點,而且各專業(yè)同時施工,存在互相影響,施工管理難度大等問題。
2 BIM 技術應用方法
2.1 建模
需要根據設計院提供的施工設計圖來建立機電模型,BIM小組應該根據機電專業(yè)的不同,將工作內容劃分為暖通、電氣以及給排水三個部分,首先,需要初步綜合專業(yè)之間的內容,從而排定不同的專業(yè)標高,然后是運用MagiCAD實施建模設計工作。
在開展建模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方面的工作:(1)為了保障后期更專業(yè)組合圖的一致性,在建模的時候,應該對項目文件驅一致的名字。(2)確保二維圖紙的標高和標高設置一致。(3)在開展建模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對本專業(yè)中不同管線之間的碰撞現象予以規(guī)避,對于疊合在一起的管線,應該進行自我調整。建模過程中的難點問題是模型之中產品的繪制。這時候可以借助Magi CAD 自帶的產品庫,找到項目需要的產品,比如通信基礎綜合布線,然后將它嵌入到三維模型之中,從而獲取管線排布以及設備布置的實際效果,這樣一來也能夠在狹小的空間范圍內,進行特定設備的布置,與此同時,還能夠對綜合空間和設計要求加以考慮。
2.2 管線碰撞檢查
如今,建筑面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該工程項目的業(yè)主希望能夠以更高的高度著手,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建筑物的使用價值。在指廊以及走道等空間出,借助凈高控制來滿足使用者的視覺需求;并且,對于地下空間,則可以使用凈高控制的方法,從而實現對層高的控制,這樣一來也能夠在同樣的層高要求之下,運行BIM技術來綜合管線。因地下室的管道密集,而且設備的數量也多,再加上管道的尺寸比較大,經常出現管線交叉排布的現象。通過調整合模以及機電管線,能夠對機電管線做到分段定位安裝。
2.3 模型調整
在這一項目中,主要用到了Navisworks 軟件中的沖突檢測的功能,并且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使用了相應的檢測條件,完成了不同專業(yè)以及各個管線系統之間的碰撞檢查,因此,獲取了最終的碰撞檢測結果。在對排水管道的實際情況以及專業(yè)管道的碰撞情況進行分析之后,就能夠獲取專業(yè)管道的沖突檢測結果,在該工程項目中,檢測出的總碰撞數共有1986 處,根據分析碰撞報告能夠發(fā)現,其中有1260處碰撞屬于可以接受的碰撞,可以對其進行修改,剩余的碰撞,需要在分析模型的基礎上,需要修改對凈空以及高層產生影響的碰撞,然后對不同專業(yè)的工程量和造價進行比較,在專業(yè)人員的討論之下,最后對138處碰撞進行調整。在使用軟件碰撞對相應的功能進行檢查的時候,如果地下室和指廊位置處的消防管道設置存在沖突,就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調整。
該項目中,借助管線碰撞檢測結果,在控制層高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如果凈空不能夠滿足標準要求,就需要對確保電氣橋架的導管處于上方位置處,其次是風管的位置,而將水管則置于下方位置處;通過對模型進行觀察,確保各個專業(yè)能夠在同一個水平標高范圍之內。比如,值機島的原設計橋架在上方位置處,排煙風管以及送風管在下方位置處,并且出現了不合理的重疊現象,這主要是由于之前的設計工作者使用的是最短路由,使得凈空為13.6 m。面對這種現象,需要對方案進行修改,確保值機島的凈空寬度足夠,對各個專業(yè)的管線重新進行排布以及調整,使用風管以及橋架平行排列,以免出現重疊的現象,并且確保值機島的凈空高度為14.5 m,從而給后期開展精細裝修工作提供足夠的凈空高度,保障值機島大廳的美觀性以及開闊性。
3 結語
文章借助BIM機電,開展了某大型國內機場航站樓的BIM模型建造,有效解決了管線碰撞問題,對機電安裝過程中不同專業(yè)的管線進行了合理排布;在開展施工作業(yè)之前,優(yōu)化了施工圖紙,并且檢查了機電各專業(yè)不同工種之間的“錯、漏、碰、缺”問題,從而有效降低了返工打來的工期延誤以及成本增加的現象,運用優(yōu)化之后的施工方案,能夠共享機電工程項目的信息資源,縮短施工時間,并且還能夠避免窩工、返工等現象的存在,給運用BIM技術完成管線碰撞檢查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馮偉翔.基于BIM技術的信息模型設計與優(yōu)化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7.
[2]蔡雯怡,李強,高理福.BIM在機電工程中的應用與創(chuàng)新[J].江西建材,2017(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