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提起石德寬,人們都知道他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但早在1908年,他還參加過被史學界稱之為“我國第一個依靠新軍士兵來發(fā)動起義”的武裝革命,即安慶馬炮營起義。
石德寬,字景吾、經武,1907年受其兄德純函召東渡日本,就讀于同文書院,不久,加入同盟會,年僅17歲,為盟中年齡最小者。當時,國內革命烽火不斷升起,在日本的同盟會員紛紛返國,欲乘時大舉革命。石德寬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再也按捺不住讀書的心,他寫報告,甚至找到孫中山先生,慷慨陳詞要求回國“投身光復大業(yè)”。翌年秋,他的這一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
1908年秋天,石德寬受命返歸安慶,參加新軍,聯(lián)絡軍隊。不久,光緒、慈禧相繼逝世,新軍炮營隊官、岳王會會長熊成基見機會已到,立即與石德寬、范傳甲、田激揚、洪承點、張勁夫等十幾名革命黨人,在楊氏試館(今安慶市紅光街121號)秘密會議,制定起義計劃,發(fā)布戰(zhàn)斗密令十三條。
11月19日夜9時許,起義軍總司令熊成基發(fā)出起義信號,頓時在城外的馬營、炮營的起義軍騰然而起,石德寬率領一隊人馬焚燒軍營,當場擊斃頑固反抗的清軍炮營管帶陳鏞昌,掉轉炮口向北門守軍轟擊。清帝死訊傳來后,皖撫朱家寶生怕出事,所以早有防范,曾嚴令“非奉有巡撫手諭印示,不準擅放一人出入”,結果城內的起義軍無法接應,這樣,熊、石率領的馬炮營起義軍便在城外孤軍奮戰(zhàn),已經策反的3艘兵艦“江偵”“保民”和“楚材”,見起義軍久攻不下,又把炮口對準起義軍開火。起義軍腹背受敵,傷亡慘重,遂向廬州、六安退卻。隨后,清軍尾追,熊成基被逼解散軍隊,各自逃生。石德寬先是潛回壽州家鄉(xiāng),不久,化裝去上海,再次東渡日本。
1911年2月,石德寬經香港去廣州,參加了由黃興、趙聲領導的廣州起義,并自告奮勇加入“選鋒隊”,隨黃興一起進攻督署。他們火燒督署后,立即撤出,準備配合其他各路起義軍擴大戰(zhàn)果。當行至東轅門外時,突與清吏李準的衛(wèi)隊遭遇,展開激戰(zhàn),一時硝煙漫空,彈如雨注,石德寬不幸中彈而仆,壯烈犧牲,年僅2l歲。烈士遺有子女裕鼎、裕清,皆有由兄德純收養(yǎng)。
黃花崗起義讓中國人民開始覺醒
民初,國家明令褒揚石德寬烈士,給予特等撫恤,安徽人民為紀念這位開國先勛,特命名安慶西門外一條大道為“德寬路”。
石德純,字厚齋、寅生,1902年赴日本留學,先入同文書院,兩年后進法政大學。讀書時,受到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影響,積極參加革命活動,表示:“革命大業(yè),責在吾曹,此其時矣!”1907年春,在東京加入同盟會。那時,康有為、梁啟超的?;庶h在日本十分活躍,大肆鼓吹“君主立憲”的政治主張。1907年10月,一批?;庶h分子在東京錦輝堂集會,成立“政聞社”,揚言要返國策劃君主立憲的行動。這時,張繼、石德純等十幾名革命黨人趕至會場,慷慨激昂地與?;庶h人展開辯論,痛斥保皇黨誤國害民的種種謬論,被譽為革命黨的一塊石頭。
1910年夏,石深受程家檉“北京為胡虜巢穴,弗躬入其肘腋之下,安足以事扼吭”的影響,尾隨其后,返國入京,疏通關節(jié),在刑部任僉事職,暗與程家檉聯(lián)絡。
辛亥武昌起義爆發(fā)后,石德純托故由天津乘輪去上海。這一年冬天,孫毓筠出任安徽大都督,應孫之邀,石去安慶任督署秘書,分管財政。袁世凱篡權后,電召孫進京,石隨同前往。入京后,袁氏封孫為大總統(tǒng)府高等顧問,高馬金堂,煊赫地位,孫終于為袁氏收買,后來成為可恥的帝制鼓吹者,遭千夫所指,萬民唾棄。石德純起初也被“選”為國會議員,但他縱觀形勢不妙,特別是宋教仁上海遇刺,袁氏野心昭然若揭,他便不辭而別,斷然與袁(世凱)孫(毓筠)分手,絕交往來。
以石德寬的名字命名的德寬路
離開北京后,石德純憤然棄政從商,經友人介紹,去隴西經辦鹽業(yè)。
1926年北伐軍興,石德純毅然將多年積資數(shù)十萬元,購買槍支彈藥,運回壽縣家鄉(xiāng),聯(lián)絡舊友,串通民軍,在壽縣舉事,打出“皖豫國民聯(lián)軍”的旗幟,自任總司令,在皖北一線狙擊直奉軍,有力地配合了北伐革命軍的進攻。北伐功成,“皖豫國民聯(lián)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六軍”,石任軍長,駐兵霍丘。
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排斥異己,鎮(zhèn)壓共產黨人。石接到蔣令,囑第六軍“清黨”,捕殺共產黨人,但石違背蔣意,只是草草了事。蔣聞報后,大為震怒,立即下令免去石的軍長職,調軍事參議院任中將參議。石德純知道這只是一個空銜,所以堅不就職,把軍隊交給自己的親信,拂袖返歸故里,興辦學校和水利事業(yè),給蔣介石碰了一個軟釘子。
為了治理淮河,石德純奔波在八百里淮河岸邊,不慎右腿踝骨折傷,他熱愛家鄉(xiāng)的精神,受到當?shù)乩习傩盏木粗亍?/p>
“七七事變”,全面抗戰(zhàn)開始,石德純以民族大義為重,毅然走出閑居10年的家門,招集舊部,號召民眾,成立皖北人民抗日自衛(wèi)軍,出任指揮官。那時,人們??匆娺@位指揮官騎著一頭小毛驢(他腿瘸了),指揮部隊,抗擊日軍,群眾呼之為“瘸將軍”。
不久,部隊改番號為“安徽省人民抗日自衛(wèi)軍第一路軍”,石為司令。在第一路軍指揮部里,有幾位共產黨員,他們平時工作認真,戰(zhàn)斗勇敢,受到石的表揚,委以重任。有一天,省保安處長賴剛到壽縣視察,見墻壁上貼著“團結抗戰(zhàn),反對妥協(xié)”的大標語,就說:“這種標語只有共產黨才會寫,請石司令查查?!?/p>
石德純說:“這里常有工作團、宣傳隊路過,我們無法查對。至于共產黨,我是不是,你可以去問問蔣先生!”
賴剛被頂了回來,忙說:“石司令,誤會了。據(jù)我處偵訊,貴軍指揮部有個名叫呂岳的是共產黨,請石司令協(xié)助緝拿?!?/p>
石德純仰起頭,“嘿”了一聲,說:“不錯,是有這個人,但他早已走了。”
賴剛碰了一鼻子灰,知道石是國民黨元老,不敢硬碰,所以沒敢發(fā)作,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賴剛憋著一肚子氣趕回省政府,向省主席李品仙報告了第一路軍有“赤化嫌疑”;隨即,李下達命令,取消第一路軍番號,“著即改編,劃歸皖北行署指揮”。石德純氣憤地騎著毛驢去省府說理,他對李品仙說:“我所屬萬余人槍,都是鄉(xiāng)親父老交給我的,旨在保家衛(wèi)國,你們從沒有給過我一支槍一粒子彈。部隊要改編,要解散,可以,但槍彈務必歸還原主,你們休想拿這支隊伍當升官發(fā)財?shù)膲|腳石!”
立于德寬路上的石德寬雕塑
石德純從省府回來后,立即召集大隊長以上軍官會議,宣布隊伍即將改編,他沉痛地說:“諸位隨我一年多,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受了不少氣,就這樣人家還不讓我們干下去!”說到這里,石德純失聲痛哭,他說:“諸位愿抗日者,就請自找門路吧……我已是花甲之人了,要是小30歲,我可能就去投奔新四軍,跟他們一同抗日!”許多軍官很受感動。不久,鄭抱真、曹云露等策動了一個支隊另一個大隊,投向新四軍,編成江北游擊縱隊,堅持敵后抗戰(zhàn),為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而英勇戰(zhàn)斗。
l939年夏,安徽省成立臨時參議會,一致推選石德純?yōu)楦弊h長。議長江瑋(彤侯)年老多病,所以會務都由石主持。那時,新桂系掌皖權,成立安徽省企業(yè)總公司,乘抗日之機,操縱地方經濟,大發(fā)國難財。對此,參議會中一批進步人士多有不滿,議論紛紛,石德純在會上帶頭抨擊新桂系中幾個掌權者,他大聲疾呼:“一文錢都必須用于抗戰(zhàn)!”由于激動,他的哮喘病突發(fā)。1943年夏,石德純抱病主持省參議會,又因抨擊當局,情不自禁,喘病陡發(fā),經多方搶救無效,于6月3日下午1時病逝,終年66歲。臨終前,手書遺囑其子裕澤:“……犧牲小我,顧全大我,克服一切艱危的環(huán)境,為國家民族奮斗到底,方不愧為頂天立地的大丈夫?!?/p>
石氏兄弟,投筆從戎,不畏艱險,犧牲個人,為國為民,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責任編輯:劉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