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克錦
10月2日,美國一架75歲高齡的B-17轟炸機,在康涅狄格州布拉德利國際機場起飛5分鐘后,因發(fā)動機出現(xiàn)故障,緊急返回機場落地失控,造成7人死亡6人重傷的慘劇。
類似的“古董”軍機出事,不僅在美國,在全球范圍內也時有耳聞。不過這次出事的飛機已經(jīng)退役,屬于一個航空教育組織,主要用來舉辦各種活動。
這倒引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那些重型軍備,比如軍艦、戰(zhàn)機、核彈,一旦老化或者退役后,將面臨什么樣的命運?
很多人腦子里肯定浮現(xiàn)出著名的“飛機墳場”—正式名稱是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圖森,占地約10平方公里,有4000多架退役、停飛、注銷的軍用和民用飛機。
其實,稱其為“墳場”并不是很貼切,因為停在這里的飛機并不是都被判了死刑。有不少還會被轉賣,有些則是暫時停飛。有的還需要“特殊處理”,比如屬于美軍的能夠投射核武器的B-52轟炸機。根據(jù)美俄間的有關條約,B-52轟炸機放在這里時,要將機翼卸掉,以便俄羅斯衛(wèi)星確認其不在服役狀態(tài)。
這些飛機,有些會重新服役,有些軍用飛機則會轉賣給民間公司。那些確定報廢的軍用民用飛機,也很快會吸引專門公司前來尋寶。比如,英國有一家在行業(yè)內處于壟斷地位的“國際飛機回收公司”,在將廢舊飛機“廢物利用”方面很專業(yè),主要是將飛機中有價值的部件,特別是引擎,拆卸后出售。
“飛機墳場”并非僅存在于亞利桑那州,美國的加州、得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以及英國、法國和西班牙,都有比較著名的。
和飛機相比,軍艦不能飛,所以最終的結局就是三種:保存、沉沒或拆卸。所謂保存,有的是重新改造升級繼續(xù)利用,有的則是廢棄后改建為水上博物館;沉沒的情況也不同,有的是在戰(zhàn)爭中被擊沉,有的是退役后沉入海底作為景觀或人工礁石;第三種結局,則是由專業(yè)公司拆卸后看情況回收利用。
和飛機軍艦相比,廢棄的導彈處理起來就麻煩一些。過去很多國家通常用公開焚燒和引爆的方式處理報廢武器;現(xiàn)在銷毀報廢武器,包括常規(guī)導彈,一般都由軍方或者軍火制造商來負責,既要考慮安全,也要考慮環(huán)保。
所有處理中,銷毀核武器當然是最復雜、最昂貴和最危險的。核武器主要由運載工具、發(fā)射設施和核彈頭組成。
運載工具通常是飛機、潛艇和導彈。飛機和潛艇比較好處理。導彈則有三種辦法處理:發(fā)射法,也就是把核彈頭拆除后,將導彈發(fā)射到海域或沙漠中;引爆法,這個好理解;還有就是切割法,就是將導彈切割。這個當然需要專家和專業(yè)人員來做。
發(fā)射設施的銷毀和處理也比較好理解。最讓人頭疼的是核彈頭。由于核彈頭有放射性,目前主要采取的是深埋法:將核彈頭上的放射性物質處理后,置于特殊的容器中,再深埋到人煙稀少、地質穩(wěn)定的地區(qū)或海底。
盡管如此,人們對深埋于地下或海底的核材料未來會發(fā)生什么仍然沒底。業(yè)內人士認為,如何安全處理廢棄的核武材料,是人類自己制造的一個“未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