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牛
和著新時代的節(jié)拍,沿著自己選擇的方向,堅定地走下去,會走得越來越踏實,路也會越來越寬廣。
——題記
爺爺、爸爸和我,年齡跨度近六十年,身處不同的時代,卻在各自的環(huán)境中努力綻放著自己的芳華,演繹著自己的精彩人生。
爺爺,典型的中國農(nóng)民。他出生于1943年,在極其貧瘠的土地上,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支撐起并不富裕的家。爺爺育有三兒一女。在那個年代,讓孩子吃飽飯就是爺爺奶奶辛苦勞作的唯一理由。當時爺爺分家出來單過比較早,因上過三年高小,被村里選為民辦老師。但這份工作掙的工分實在有限,無法養(yǎng)活家中的孩子。他那時唯一的本錢就是年輕有力氣,因此他選擇在生產(chǎn)隊當飼養(yǎng)員,割草掙工分。據(jù)說他一個人一天下來可以掙三個人的工分。但其中的艱辛與淚水,爺爺似乎不想再談起。在今年的除夕夜,他看到兒孫十四口人聚在一起,吃著以前想也不敢想、想也想不到的菜肴,喝著孫子、重孫子倒的祝福酒,一個勁兒地念叨著:“知足,知足!”那爽朗的笑聲中流露出的是滿滿的幸福!
爺爺?shù)娜松罚菫榱巳胰顺燥栵埗钢Я擞怖噬眢w的路。這應該是那個時代絕大多數(shù)中國農(nóng)民辛苦走過的路。今天,他們與兒孫一起走在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更多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滿足和幸福!
爸爸是爺爺四個子女中唯一一個通過考學離開農(nóng)村的。爸爸出生時爺爺快三十歲了,他生活的年代是個勉強可以填飽肚子的年代。聽爸爸講,他上學時吃的是粥、咸菜和煎餅,能填飽肚子就是最大的愿望,營養(yǎng)均衡的事想都沒想過。爸爸感受到了爺爺?shù)牟灰?,上小學時就立下人生目標:考大學走出農(nóng)村,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在不少同齡人只知道玩耍時,爸爸選擇了求學苦讀。即使放羊、干農(nóng)活兒時也沒有放下手中的書本。但后來,爸爸初中畢業(yè)時因家庭困難選擇報考了師范中專。雖沒有如愿再上高中、考大學,但他在師范畢業(yè)以后又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師專,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留在了一座中等城市的一所小學教書,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離開了從小生活的農(nóng)村。
爸爸的人生路,是在許多人迷惘時樹立了正確的人生目標并通過努力拼搏實現(xiàn)目標的奮斗之路。雖然起步辛苦、過程艱苦,但前途光明,也是現(xiàn)在很多人羨慕的路!
我是爸爸唯一的兒子,比爸爸小了近三十歲。我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的時代,沒有對艱苦生活的體驗,身邊的一切都讓人感覺是甜的。在奶奶、姥姥的呵護下,我笑呵呵地度過了我的童年時光。跟著爸媽學文化,總是在爸媽的監(jiān)督下,說不上自覺。到了初中,我終于體會到了不努力就被狂甩的現(xiàn)實。即使努力,也有比如數(shù)學、生物等跛腳科目,最后總算有驚無險地考入了理想高中。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有了心儀的大學,那就是西安交大。這緣于我從小對路、對交通的喜愛,夢想著建造更多的路,讓國家的交通更順暢、更便捷,這也緣于爸爸的故事。
爸爸曾給我講過一個發(fā)生在他小時候的故事。爸爸四五歲那年,生了一場急病,需要馬上送到鎮(zhèn)上的醫(yī)院救治。村里的醫(yī)生說越快越好,否則就來不及了!可十幾里土路怎么去呢?爺爺好不容易借來全村唯一的一輛自行車,風馳電掣地趕到醫(yī)院,醫(yī)生說:“再晚來幾分鐘,孩子的命就沒了?!甭牭竭@兒,我卻不解地問:“怎么不打的呢?”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我太幼稚了。
去年,我和爸爸一同去哈爾濱旅游,坐著高鐵,一千五百公里的路只用了八個半小時就到了,如果坐飛機的話就更快了!一路上看到不同的風景,我真心地體會到中國進入了高鐵時代,當時便興奮地寫下了一首小詩,表達自己的心情:
乘高鐵有懷
泰山冰城三千里,高鐵游走半天余。
縱使秦皇漢武帝,莫若今朝一小兒。
爺爺那個時代的路是苦難的人生之路,羊腸小道沒有選擇;爸爸那個時代的路是奮斗的人生之路,柏油馬路逐漸多了起來;我這一代的路,伴著高鐵游走在都市圈內(nèi),享受著地球村的繁榮,是為夢想拼搏的民族復興之路。
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未來的路會越走越寬廣,越走越踏實,越走越幸福!
佳作點評
本文是一篇精心構思、可圈可點的佳作,亮點有三:
一、以小見大。文章依次寫爺爺、爸爸、“我”的人生路,反映時代的變遷,記錄國家的蓬勃發(fā)展,昂揚向上,激蕩人心。
二、虛實結合。文章實寫具體的路——爺爺走的土路、爸爸行的柏油路、“我”坐的高鐵,實中有虛,暗指時代在向前發(fā)展;虛寫抽象的路——苦難之路、奮斗之路、民族復興之路,虛中有實。虛實相生,構思巧妙。
三、語言樸實。文章語言樸實無華,如靜水流深,樸實的文字中是真摯的情感,是真實的生活,是時代的贊歌。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