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燕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3)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術后患者往往合并睡眠障礙表現,對病情恢復帶來一定影響。選取60例宮頸癌手術患者,對睡眠質量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法。
選取2017年7月-2019年4月60例宮頸癌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選病患均滿足相關診療標準[1],病情明確均采用手術方法治療,患者意識清晰,能夠配合臨床診療工作。本組患者年齡31-62歲,平均年齡(42.52±3.59)歲。病例選取符合倫理要求,納入標準:(1)符合研究條件者;(2)臨床資料完整者;(3)無交流障礙者;(4)自愿參與研究者;(5)滿足治療指征者;(6)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2]:(1)合并肝腎、心肺功能嚴重損傷者;(2)多種原因致中斷治療者;(3)合并精神類、腦器質性病變、免疫系統、血液系統嚴重疾病者;(4)合并多器官嚴重損傷危及生命安全者;(5)耐受性較低者;(6)出院后隨訪資料不全者。
1.2.1 研究方法
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和分析,根據是否合睡眠障礙分組,A組(n=18)患者出現睡眠障礙,B組(n=42)無睡眠障礙,對比2組患者年齡、情緒、疼痛、夜間起夜等情況,開展二元Logistic回歸結果,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對臨床資料中數據進行統計和對比結合相關資料,對實際情況做出判斷,對比睡眠障礙患者針對性護理效果。
1.2.2 護理方法
對于合并睡眠障礙的患者,及時分析影響因素,結合實際反饋情況,給予相應的護理。例如,針對情緒狀態(tài)不佳者,做好情緒疏導,適當給予心理支持,降低不良情緒對患者的影響。針對術后疼痛感較強的患者,做好疼痛護理,詳細觀察患者皮膚、肢體、皮溫等情況,指導患者分散注意力,緩解疼痛。根據患者主訴,結合疼痛評分,對疼痛情況進行綜合判斷,劃分疼痛等級。疼痛劇烈者,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藥物,用藥前監(jiān)測血壓,做好用藥監(jiān)控,降低風險。疼痛持續(xù)但是能夠耐受者,采用物理療法緩解疼痛,避免切口牽拉。講解疼痛機制、睡眠評估方法,提高自我護理能力。結合個體情況,分析術后睡眠紊亂形成原因,鼓勵患者參與到睡眠影響因子應對中,減輕外界干擾,提高患者睡眠質量。針對夜間起夜次數多的患者,科學指導術后飲食,鼓勵患者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及時補充維生素A,建議患者多食用堅果,調整脾胃。
對合并睡眠障礙的開展護理干預,對比干預前后睡眠質量評分,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PSQI)量表進行量化判斷,主要包括7個項目,分別為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日間功能障礙、催眠藥物,采用0-3分評分標準計分,總計21分,分數越低睡眠質量越好[3]。
A組和B組年齡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但是在情緒、疼痛、夜間起夜方面存在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單因素分析結果相比(±s)
表1 2組患者單因素分析結果相比(±s)
將情緒、疼痛、夜間起夜次數作為協變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證實,情緒不良、嚴重疼痛是合并睡眠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護理前本組患者PSQI評分為(17.52±3.56)分,通過睡眠干預后,本組患者PSQI評分將至(5.58±0.57)分,前后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
宮頸癌手術患者多合并明顯的術后疼痛癥狀,不僅直接影響到患者手術恢復,同時也會加重患者心理負擔,從而引發(fā)睡眠障礙,增加臨床護理難度的同時,也對患者預后產生不良影響[4]。對臨床護理工作進行不斷優(yōu)化,可促進患者術后護理工作質量提升,緩解疼痛,提高睡眠質量。關注宮頸癌患者術后睡眠情況,分析睡眠障礙發(fā)生的原因和危險因素,給予預防性護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睡眠障礙風險[5]。對睡眠問題因素進行分析,結合患者需要,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例如,本研究結果證實,情緒不良、合并疼痛、頻繁起夜是術后睡眠不良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提倡為患者做好心理疏導,根據患者疼痛等級,提供全面的鎮(zhèn)痛護理,可在明確危險因素的基礎上,及時給予患者對應護理,從而改善睡眠障礙。通過分析證實,宮頸癌患者術后睡眠障礙影響因素多,采用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多術后安全保障,改善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