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周末,看梅派弟子胡文閣的訪談,深有感觸。胡文閣年輕時,梅葆玖先生向他親傳梅派男旦在唱腔、念白、姿態(tài)上清雅端莊、靈動深情的特質。每天,師徒倆對著一面墻那么大的鏡子練功,一招一式、一顰一笑、一字一句,梅先生都為胡文閣逐一點撥。
《貴妃醉酒》為何能成為梅派的代表性劇目,感動一代又一代的戲迷?原因可能有兩個:第一,演貴妃的是男子,他演女人不會照搬原生態(tài)的生活體驗,而必須通過觀察、提煉、去蕪存菁,所以,貴妃的美更為凝練與耐人尋味;第二,梅派有“高開低走”的傳統(tǒng),也就是說,琴師的起調要高,率先在戲曲殿堂之中,織就富麗堂皇的音樂背景,接著,演員的調門卻比琴音起得低得多,而且,在整個演唱過程中,自始至終保持著回環(huán)往復、清麗悠遠、淳厚深切的唱腔。
演員的嗓音始終與琴音有呼應,卻并不與琴音緊貼著走,更不與琴音“試比高”。聽眾能感覺到嗓音與琴音之間,隔著渴盼與心意醞釀的千年月光,隔著似有若無的花香與酒香,隔著一人獨走的亭臺樓閣,隔著知音難覓的淡淡惆悵……吟唱貴妃的心事,為何男旦比女旦更有優(yōu)勢?因為聲帶結構天生不同,男人的低音區(qū)比女人的更為深厚寬廣,這樣一來,經過訓練,好的男旦與琴音隔著花墻、池水與萬千心事,他抒發(fā)情感的能力就比多數(shù)女旦的強。
梅葆玖先生給胡文閣留下的話是:嗓音,哪能被琴音帶走,就像油畫肖像,主體部分的人物,哪能與大面積的光影背景趨同。越是“澆得人心中沸騰,擾得人心中吹雪”的情感,越要提醒自己,別拔高嗓門,唱到聲音的頂部都沒有余裕。咱把嗓門降下來,把酸甜苦辣的氣息都緩緩送到聽眾的耳畔,將心頭的一波三折都處理得淡而有味,那么,這個晚上,貴妃才沒有白醉這一場酒。
(月亮狗摘自《大公報》2019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