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永光
張三、李四、王五,當(dāng)年是同窗,曾一個飯盆吃飯,一張大通鋪上睡覺,有了新衣服輪流穿著去約會,可謂親如兄弟。
畢業(yè)后,張三因在某機關(guān)任職的姑父的關(guān)系留在縣城,李四和王五都分別回自己的鄉(xiāng)鎮(zhèn)教書。兄弟還是好兄弟,隔三差五小聚,暢飲談笑、敘舊言歡。
兩年后,三人都娶妻生子。
張三娶了某局長的侄女,李四和當(dāng)初學(xué)校里談的女朋友終成眷屬,王五和同事喜結(jié)連理。
日子過得飛快,張三幾年一個臺階,如今已是副處級領(lǐng)導(dǎo);李四只上了三年半的課便下海經(jīng)商,目前身家已過千萬;只有王五仍抱著書本站在三尺講臺上。
兄弟三人見面少了,逢年過節(jié)卻還堅持“小聚”,只是小餐館變成大飯店,二鍋頭變成五糧液,三人輪流買單換成兩人交替做東。當(dāng)然,用不著王五向老婆討工資擺飯局,張三公款、李四大款,吃一頓飯還是不差錢的。王五客氣過一兩回,被張三說“打臉”、被李四說“罵人”,就此作罷。
平日里,若誰偶爾想聚了,趕上一個人實在沒空的時候就變成“兩人喝”。張三、李四“兩人喝”的時候幾乎沒有,因為王五很少沒空閑。偶爾趕上一次王五沒空,另兩人不是作罷就是彼此都再叫上幾個人,擴大一下社交范圍。張三和李四都覺得,只跟對方吃飯沒必要也沒意思。張三沒空的時候,王五、李四聚會,李四一定會喝大,摟著王五沒完沒了地說:“生意場上只有伙伴、沒有朋友,你才是我的好兄弟呀……”王五、張三聚會,張三喝多了就掉淚,拍著王五說:“官場上只有主仆和對手,兄弟我只有你可以掏心窩子呀……”
張三和李四,今天我托你辦個事、明天你幫我一個忙,漸漸有些客氣、拘謹了,兩人倒是都還能和王五“肆無忌憚”。
張三說過要幫王五調(diào)動一下,王五推道:“讓你欠人家人情,回頭來麻煩你辦事,讓你擔(dān)風(fēng)險,何苦來?我現(xiàn)在挺好。”說得張三眼圈兒發(fā)紅,一個勁兒拍王五的肩膀。
李四跟王五說:“兄弟,你要用錢找我,一個電話,我給你送家去!”王五笑道:“我要真用錢還能跑得了你。”但他一次嘴也沒張過,前兩年才用公積金貸款買的首套房。
這一年,王五突然決定辭職,要當(dāng)律師。去勞動局辦人事關(guān)系的時候,他被一個小科長多方為難,來回跑了好幾趟也沒辦成,實在沒辦法了,才給張三打電話。二十分鐘后,勞動局局長來電,十分客氣,請王五再去辦手續(xù)。這回,王五一進屋,那小科長就從座位上站起來,一邊殷勤接待一邊忙著解釋:“你看我們也是有規(guī)定的,上邊要求嚴……”
王五心中罵著“勢利眼”,臉上還是掛著微笑,“給您添麻煩了,有什么證件、手續(xù)不齊的我再回去補。”“不用、不用!我先給您蓋上章,差的幾樣哪天您方便了拿過來就行。”
張三和李四為王五下海擺酒席,叫上了公檢法司的領(lǐng)導(dǎo),還有企業(yè)老板、商界精英一大幫人,事先沒跟王五說。王五推門進了包間,看到那陣勢,有點緊張,也有點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