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徳翔
一
那一年,隴中旱原又是天上盼不來一朵含雨水云彩的酷夏。烈日毫無遮攔、不講情面的朝地面噴“火”,靠天吃飯的莊稼人,回憶下一場透雨的感覺竟是那樣渺茫與遙遠。樹上鳥兒的鳴叫聲越來越稀疏了,山坡上一片花不花草不草的模糊景象,夏、秋兩季莊稼絕收已成定局。退耕還林栽在山坡水平臺上永遠長不高的“老漢樹”,烈日下散發(fā)著焦糊味兒的樹葉,一片又一片從樹梢上痛苦地往下跌落……
在這方極度干旱的土地上,被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水”字擺布著的幾百萬父老鄉(xiāng)親,殷殷以待、翹望洮河水的心情已急切到極限時。任引洮工程規(guī)劃總工程師的同鄉(xiāng),一道電波從北京傳來了一條對隴中旱原來說感天動地的消息:
2006年7月5日11時,國務院批準了甘肅省關于引洮工程的立項報告。
聞聽這夢幻般的消息,不知為什么,瞬間,我思念起了生我養(yǎng)我的那方土地上,取名“洮河”的女兒家們?!鞘俏夷晟贂r最傷感的記憶:一個個初長成的“洮河”女,從這方以水窖蓄水深淺論嫁的苦地方,相互拉扯著、沿著細君公主和親烏孫王的絲綢古道遠嫁到西域去了。命運無可奈何地扯斷了我夢中那根“青梅”情思的紅線。我默默地扳著指頭,1958年“引洮上山”工程開工,到1961年被迫停建時出生的“洮河”女們,如今已是年過半百的母親了。一回首,鬢已成霜,怎叫人不愛憐而牽腸掛肚!
二
我總是把感恩的目光投向青藏高原西傾山東麓的草原濕地,那里:青翠的綠草間蠕動著明澈的涓涓細流,似仙女柔指撥響的琴弦,清波細浪,汩汩潺潺,一刻不歇地落入與天下黃河第一灣水脈相連的尕海湖。尕海湖,如黃河母親嫁出的女兒,在那里寧靜地哺育著洮河的血脈之源。水出天光云影的尕海湖,便向東北奔流,過嶺越峽、迎溪流、納飛瀑、拍岸激石,直達素有“旱碼頭”之稱的岷州古城而折流北去。至遙遠的恐龍留有數(shù)枚足印的永靖劉家峽,便融入黃河母親的懷抱,流程673公里,年徑流量53億立方米。
洮河,是黃河的主要支流。清凌凌的河水,是上蒼恩賜隴中旱原皇天之下、后土之上一道令人無限敬畏、魂牽夢繞的盛景。她用一河母乳滋養(yǎng)著兩岸的連綿山脈與蕓蕓眾生;釀造了兩岸以馬家窯彩陶文化為代表的絕代風華;譜寫著“天下洮河富臨洮”——以莊稼穗浪為主色調(diào)的系列華章……
三
1958年,中國時空跨入了一天等于20年的“大躍進”時期。是年6月17日,甘肅隴中旱原一萬多民工云集岷縣古城,歡歌載舞,鑼鼓喧天聲中拉開了誓把洮河引上山的動人序幕。第二天,《甘肅日報》社論激情地寫道:“20萬民工組成了長年基建大軍,山山扎寨,步步為營,高舉紅旗,漫卷西風,高唱征服大自然的戰(zhàn)歌,擺開了氣勢磅礴的千里長陣……劈高山,平大嶺,填深溝,命令波浪滾滾的洮河馴服地流上華家?guī)X,流上董志塬?!?/p>
6月19日,《甘肅日報》頭版以《震驚中外的工程,英雄人民的干勁——引洮工程將在兩年內(nèi)完成》的大紅標題下描繪引洮上山的宏偉藍圖是:“洮河水西起海拔2250米的岷縣古城,越崇山峻嶺,奔流至海拔1400米的慶陽董志塬,全長1100公里。”,“每秒150立方米的流量,將使沿渠線23縣的2000萬畝旱地變成水地”。屆時,“山頂?shù)净ㄏ?、米麥堆滿倉,電站林立、舟船往來”,如此美好的愿景不僅讓祖祖輩輩在干旱中掙扎的隴中人民心馳神往,而且全國也為之震動,《人民日報》在第一時間刊發(fā)了消息:《驚天動地的引洮工程開工》……
然而,經(jīng)過三年“萬眾一心”劈山開渠的艱苦實踐,證實了這項僅用一個多月草測和三個多月簡單準備的工程,是嚴重脫離工程規(guī)模浩大、技術難題無法解決、國力民力不支等實際的空想,1961年6月被迫停建……三年建設投勞6000萬工日,耗資1.6億元。人們用血汗留下了一道道劈山開渠的廢墟,成為大禹以降甘肅治水史上一次歷史性的重創(chuàng)!——這是一次用汗水和淚水銘刻于隴中人民心中期盼洮河水的夢想;更是旱原人民為了活下去唯一看得見有盼頭的希望!
四
引洮工程下馬的傷痛似乎遠去了,但無法動搖靠天吃飯的隴中人民期盼洮河水翻山越嶺而來的念想!1973年,隴中大地連續(xù)兩年不落雨雪的極度旱情驚動了中南海。當時主政甘肅的宋平,眉宇間深藏著憂郁之情,急切向周恩來總理匯報定西人民缺水、斷糧、少衣穿的生活境況:“……連續(xù)22個月沒下過透雨,旱原上黃土溝壑一片枯焦。一些地方幾年來顆粒無收,農(nóng)民靠剜草根剝樹皮充饑,成千上萬的農(nóng)民背井離鄉(xiāng),逃荒要飯去了……”在全國上下餓著肚子說假話的年代,聽著宋平同志的如實述說,抱病聽取匯報的周恩來總理劍眉緊蹙,淚水順著他憔悴的臉頰往下滾落……
周總理辦公室的燈光一夜又一夜融進晨曦中。他緊急部署國家有關部委撥款、調(diào)糧、運送軍用服裝被褥,急救隴中人民于水火的同時,向宋平仔細詢問了是否可引洮河水的情況。成竹在胸的宋平,“翻閱”了1958年引洮失敗的歷史篇章后,堅定地說,如果把工作做扎實,工程搞小點,還是可以搞起來。周總理說:“那就搞小點,解決水的問題?!庇谑牵?973年9月編制了《新引洮工程勘察匯報提綱》,重新拉開了引洮工程規(guī)劃論證的序幕。
五
歷史永遠記住了這一天:2006年11月22日,旱原人民把盼水的目光再次聚焦在甘南卓尼波涌浪疊的洮河岸邊——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在這里動土奠基。隴原兒女夢寐以求半個世紀的救命工程,終于在這里拉開了全面建設的帷幕。
憶當年,引洮工程決策者將旱地變水澆地、多打糧食為終極目標??唇癯?,審時度勢,將工程重點確立為人畜飲水、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發(fā)揮灌溉、發(fā)電、防洪等綜合功能。當年是鐵锨、镢頭、手推車,人海大會戰(zhàn),如今是大型機械,遇山掘洞穿山而過,跨溝渡槽凌空飛架。50年前想象的是沿山梁開鑿500公里的山上運河,50年后是洞穿18架大山與跨溝渡槽相連的一條地下長河。參建各方,同心協(xié)力,歷時8年苦戰(zhàn),一座蓄水9.43億立方米的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源頭活水,從九甸峽綿延數(shù)十公里的高峽平湖出發(fā),滾滾滔滔,進入黃土高原之中110.5公里的總干渠,穿山越澗,分水146.2公里的干渠,碧波清流直達總長354公里的支渠及城鄉(xiāng)供水管線,進入定西、蘭州、白銀三個市7縣(區(qū))的千家萬戶。年引水量2.37億立方米,156萬人喝上了清澈香甜的洮河水,發(fā)展高新農(nóng)業(yè)灌溉面積19萬畝。
引洮二期工程,從一期工程末端的隴西馬河鎮(zhèn)引水,延伸至素有“天河注水”美譽天水市轄屬的甘谷、秦安二縣,直達平?jīng)鍪械撵o寧,工程渠線總長約571公里,設計年引水量3.13億立方米。引洮一、二期工程渠網(wǎng)將覆蓋定西、白銀、蘭州、平?jīng)?、天?大市轄屬的11個縣(區(qū))、500多萬人的用水區(qū),將從根本上改變甘肅中部旱原祖祖輩輩極度缺水的狀況。
引洮一夢50年,終于在21世紀初夢圓隴中旱原。滔滔水聲中拉開了千古旱原變綠水青山、走向金山銀山的大幕!
2000多年前,孔圣人站在滾滾東去的河岸上,道了聲“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從1958年6月17日引洮上山工程上馬,1961年6月因國力貧弱而被迫停建,到2006年11月22日再度上馬,一回首,洮河流水送走了隴中旱原50年荒山依舊、靠天吃飯的心酸歲月。
此刻,迎來了洮河水的農(nóng)家庭院,在歡聲笑語中綠菜紅花不約而同地蓬勃了起來。喝上了甘甜的洮河水,誰能忘記祖祖輩輩在十年九旱的土地上耕耘的艱辛;誰能忘記靠窖水度日的窮苦光陰;誰能忘記一輛拉水車被一頭老牛攔截,“強奪”了半桶水,護著快渴死的小牛喝完、自己卻黯然離開拉水車的情景;誰能忘記為了引來洮河水,數(shù)萬父老鄉(xiāng)親灑在黃土溝壑的血汗、留在山野間一個個心不甘的靈魂;誰能忘記50年翻山越嶺的勘測論證,傾注了多少水利專家的心血與智慧,留下了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吁的足跡;誰又能忘記多少個不眠之夜啊,中南海的燈光輝映著隴原省城的河聲塔影……
我在沉思,新時代造福百姓萬民的引洮工程,千百年后,仍如李冰父子道法自然、造就的都江堰一般福澤民生的話,歷史將會以無言的“綠水青山”為洮河的再造者樹一座與水同在的碑石!
六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主席登上了引洮工程的黃土高坡,眺望干涸的旱原,他深情地說:“引洮工程是造福甘肅中部干旱貧困地區(qū)的一項民生工程,工程建成后可解決甘肅六分之一人口長期飲水困難問題,工程的建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他告誡主政者:“民生為主、治水為要,要尊重科學、審慎決策、精心施工,把這項惠及甘肅幾百萬人民群眾的圓夢工程、民生工程切實搞好,讓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凈甘甜的洮河水?!绷曋飨囊幌陶d,緊貼著隴中人民盼水如命的心?。∫こ探ㄔO管理者結(jié)合隴中實際,用習主席“兩山論”的智慧與“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的仁善思路定位:“洮河水是扶貧水,生態(tài)水!”一語中的!隴中人窮,就窮在一個“水”字上,祖祖輩輩家居荒山禿嶺,為水而歌,為水而哭;為水而死,為水而生!這條不忘初心,謀劃了50年,穿山跨澗而來、流金泛銀的地下長河,為改變隴中數(shù)百萬人的貧困命運,奔向風調(diào)雨順,萬物崢嶸的新時代奠定了永恒的基石!以綠水青山為底色,描繪一幅金山銀山的美麗畫卷,是新時代賦予水利人“盛世”治水的獨特使命!
走近尕海湖,抬望眼,蒼山邈遠,水天茫茫,姿態(tài)各異的水鳥,三五一群,從水中央正迎著我的視野快速游弋而來。這便是洮河的源頭活水,也是鳥的天堂。令人安慰和感恩的是:在“兩山論”對自然的敬畏與友善中,眼前的尕海湖,遭遇幾經(jīng)干涸的磨難后,水面卻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5平方公里,增加到現(xiàn)在的20多平方公里。在全球水資源紅燈頻頻的當今,尕海湖顯露出湖水揚波的吉兆,令人無限感慨這方水源地不忍拋棄人類的天高之恩,水闊之德??!
此刻,透過無云無雨的高天,眺望西域,我心緒如潮,不由得淚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雙眼。母乳般珍貴的洮河水從我久旱的心中安然流過,我要告訴遠在天山腳下的“洮河”們,當大雁南歸、秋香遍野的季節(jié),回到你們當年想離開,如今盼歸來的娘家時,你們曾為之流過淚、灑過汗水的故園,迎接你們的將是一派渠水淙淙,林木蔽日,穗浪搖云,瓜甜果香——“天下洮河富旱原”的醉人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