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光華
今年是老江抗東進、新江抗誕生80 周 年。1939 年5 月1日,新四軍老六團(閩東紅軍)從茅山地區(qū)出發(fā),到武進戴溪橋一帶,和江抗三路(江陰游擊隊)會合。六團對外改稱江抗二路。江抗(江南人民抗日義勇軍簡稱)總指揮部成立,率二、三路東進抗日,俗稱老江抗。老江抗5 月8日抵無錫東部梅村一帶,以梅村為基點,分兵向常熟和蘇州、上海近郊進擊,歷經激戰(zhàn)黃土塘、夜襲滸墅關、火燒虹橋飛機場等戰(zhàn)斗。老江抗東進近5 個月,9 月下旬奉命移師改番號,北上參加開辟蘇中抗日根據地。1939年11月6 日,江抗東路指揮部(新江抗,又稱沙家浜部隊)誕生。
江抗東進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史上重要一頁,許多老同志的回憶文章和有關方面著作十分豐富。歲月易逝80 載,重溫這段光輝歷史,我覺得其具有深遠意義。
江抗東進作戰(zhàn)地區(qū)在常州以東,寧滬鐵路沿線兩側,無錫、蘇州、上海外圍,是敵人“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的腹心要地,敵偽有重兵防備。這個地區(qū)敵偽和國內反共頑固派勢力盤根錯節(jié),各地我黨組織和積極分子掌握的抗日武裝力量分散單薄,急需有統(tǒng)一指揮和領導。新四軍江抗東進,打開了蘇南東部地區(qū)抗日的新局面,沉重打擊了日偽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人們的抗日熱情。上海中外文報紙反應敏捷,《新聞報》《密勒士評論報》《大美晚報》等迅速報道神兵夜襲滸墅關、火燒虹橋飛機場的消息,將我黨我軍的聲威傳播到海內外。
老江抗如虎添翼,新江抗茁壯成長。新四軍老六團團長葉飛,以江抗副總指揮名義,負責全面領導指揮工作。江抗東進的任務是:發(fā)展武裝力量,改善武器裝備,籌集向北開辟蘇中根據地的部分經費,相機建立蘇南東路游擊根據地。六團開始東進時只有600多人,加上江抗三路300多人,只有近1000 人。江抗西移時,整編為兩個團,發(fā)展到4000多人。部隊原來武器簡陋且不足,西移時步槍換成中正式、三八式,有的連每個班都有機關槍,總指揮部還成立了兩個重機槍連。陳毅司令看到江抗收繳武器多,抽調了兩批機槍支援兄弟部隊。以老江抗留在陽澄湖邊的夏光等30 多名治愈傷病員為骨干,根據上級的指示,在當地黨組織支持下,在主力西移不到兩個月內,成立了新江抗。新江抗成立第二天,就在常熟北橋打了個對日偽軍伏擊仗。老江抗東進和新江抗成立以后,從上海等城市動員充實部隊的產業(yè)工人、店員和大中學生絡繹不絕,新江抗整編為新四軍六師第十八旅時,發(fā)展近5000人,其中從上海下鄉(xiāng)約1000人。
江抗與老百姓軍民魚水情深,凝煉成紅色文藝經典《沙家浜》。阿慶嫂和沙奶奶式的人物故事很多。比如:武進戴溪橋有位阿慶嫂式人物。江抗副司令何克希一次上街聯系統(tǒng)戰(zhàn)對象,突然發(fā)現一小隊鬼子帶領偽軍下鄉(xiāng)“掃蕩”。警衛(wèi)員王國勛急忙就近安置他在街邊一家人家,自己另找地方隱蔽。這家女主人機智果斷,立即讓何克希躺進房間被窩里裝作病人。王國勛試探敵情時不幸被捕犧牲,何克希得以免受一難。女主人只知道進來的是救國愛民的新四軍,來不及顧慮將會遇到多大復雜兇惡的風險。陽澄湖邊也有一位阿慶嫂式人物。一天中午,她七八歲的女兒看見房后稻草堆旁靠著一個人露出一條血淋淋的腿,嚇得回房叫媽媽。她只得告訴女兒,這是新四軍一名負傷的排長,千萬不能給敵人知道。懂事的女兒成為媽媽的助手,每天給這位傷員送飯菜。無錫梅村有位“阿慶嫂”名叫趙愛寶,恰好也是開茶館,是梅村老黨員陳枕白夫婦培養(yǎng)發(fā)展的地下交通員,江抗好幾位領導人和我黨無錫縣委負責人曾是茶館的老“茶客”。還有江陰祝塘青年農婦顏金娣和農民王掌水。1941 年,新江抗已改編為新四軍第六師第十八旅,8月3日在祝塘對忠義救國軍展開激烈戰(zhàn)斗。白天驕陽似火,指戰(zhàn)員渴得喉嚨直冒火。農田里滿地西瓜,沒有一個人去碰它。農婦顏金娣看在眼里,隨即準備好一桶茶水,冒著頑軍的彈雨連跑帶爬地送到我軍指揮所。部隊戰(zhàn)斗移動中,五十四團有5 名新戰(zhàn)士誤入河灣里,不會游泳。農民王掌水熟悉河床地形,急忙背著新戰(zhàn)士一個個過河趕上隊伍。1941 年,六師組織參觀團到鹽城新四軍軍部和三師學習,軍部劉少奇政委推薦兩個外國記者和參觀團團長顧復生作一次訪談。記者最關心的問題是,滬寧線以東到上海外圍沒有大山,河川交織,敵人兵力強大,新四軍武器簡陋,靠什么能打勝仗?顧復生用一句簡明有力的話說:“平原水鄉(xiāng)沒有山,人民群眾是大靠山!”
從江抗東進到蘇南東路人民抗戰(zhàn)勝利,黨政軍民共有多少人傷亡,未及完整統(tǒng)計。新老江抗僅團以上干部即有10 多人傷亡。新四軍一支隊參謀長胡發(fā)堅被派到江抗三路不久即犧牲,三路政治部副主任王赤犧牲,三路整編為江抗二團的團長徐緒奎犧牲,江抗副總指揮吳焜犧牲,被派到青浦支隊任參謀長的周達民犧牲,反“清鄉(xiāng)”中團政委曹德輝犧牲,團參謀長王明星、趙伯華犧牲……烈士們英勇獻身的故事說不完。新江抗三支隊班長江軍,腹部被子彈擊穿,拖腸血戰(zhàn),最后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太倉民主政權女區(qū)長端木瑞,反“清鄉(xiāng)”被捕堅貞不屈,敵人殘殺她之后還用硝鏹水銷毀她尸體。梅村地下交通員華阿金,為掩護領導干部和村民挺身而出,被敵人拖到樹林里槍殺,日寇還用刺刀往他身上刺了30多刀。1944 年延安新華書店出版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區(qū)概況》里介紹:“數年來始終堅持京(寧)滬近郊與長江下游平原水網區(qū)的游擊戰(zhàn)爭,其艱苦奮斗精神,與北平以南之冀中十分區(qū)及天津以南之冀魯邊區(qū)軍民一樣,同樣可為楷模。”
江抗東進西移,為開辟蘇中民主抗日根據地增強了力量。蘇中抗日根據地的鞏固發(fā)展,為蘇南人民堅持抗戰(zhàn)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蘇南東路人民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江南平原水網地區(qū)持久抗戰(zhàn)的壯麗篇章。
蘇南東路(蘇錫滬地區(qū))許多地方建有江抗東進戰(zhàn)斗遺址紀念地、紀念館、陳列館,多年來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梅村是江抗東進第一個支點,梅村“新四軍江抗東進紀念館”建立五年來,也取得了很好成效,2017 年11月,被無錫市關工委命名為市級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基地。梅村又是吳文化發(fā)祥地,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文化互為輝映。我想經過多方共同努力,梅村一定可以建成更有特色的傳統(tǒng)教育基地和旅游景區(qū)。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精神、鐵軍精神要一代一代傳下去。紀念江抗東進80周年,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并記住這段光輝歷史,還有許多工作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