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鈺婧
摘 要:為了更加契合時代發(fā)展,完善我國社會基礎建設,“一帶一路”倡議應運而生,而且需要我國高校智庫的幫助?;诖?,立足于“一帶一路”背景,分析高校智庫服務情況以及存在的基本問題,研究具體的解決方法,以期推動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目標得以實現。
關鍵詞:高校智庫;“一帶一路”建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8-0060-02
引言
為更好地應對世界發(fā)展與時代發(fā)展大趨勢,及早完成民族復興大業(y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東南亞地區(qū)時,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為完成這一戰(zhàn)略目標,我國高校智庫需要發(fā)揮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發(fā)展情況而言,現有智庫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無法滿足需求。因此,對高校智庫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高校智庫服務“一帶一路”存在的問題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并且實施之后,國內部分高校立即響應,不僅建立了專業(yè)的研究院,還自行開始專業(yè)人才的培訓,以便可以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現階段高校建立的智庫共有17個,分布在我國8個省、市,大多集中于“985”院校。但就實際應用情況而言,高校智庫存在很多問題。
1.研究目標模糊。就目前我國高校智庫基本建設情況而言,雖然各部分設施以及人員較為齊全,但是對于研究目標的確定并不明確,同時本身職能的建立與認識也存在偏差。通過分析現有的17個智庫,對于研究目標的制定表現出一個相同的問題:過于寬泛。最為常見的目標制定形式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直接冠以“一帶一路”建設目標,第二種是立足于國家服務戰(zhàn)略基礎之上的目標定位。在諸多智庫中,建立網站的智庫數量沒有達到總數量的一半,甚至一部分智庫連研究結果展示的網站都沒有建立,而建立網站的智庫,對于內部信息管理差強人意,大多是早些年研究成果,與當下國家戰(zhàn)略發(fā)展內容的關系并不明顯。以上種種情況讓人懷疑,我國高校智庫是否在真正發(fā)揮作用,又或者智庫是否僅僅是臨時搭建的平臺。
2.人員結構不合理。通過對我國現有智庫的人員體系進行研究發(fā)現,當下各個智庫的人才都是高校中的教師,其中一部分會有研究機構的相關成員參與到其中,但人數并不多,并且存在人才專業(yè)與研究內容不對等的問題,真正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領軍人物大多都是掛名。除此之外,智庫的人員補充途徑較為簡單,大多都是從學校直接進行選拔,這些人才雖然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但是卻沒有政府、外事等工作經驗,尤其是國外工作經歷幾乎為零。此種背景下,智庫研究出的相關結論并不具有代表性,很多建議缺乏必要的操作性,這也是我國智庫在本土政治語言體系中喪失影響的基本原因,更是我國智庫在國際中喪失話語權的根本原因。
3.缺乏“小而精”的智庫。高校所建智庫基本都屬于綜合研究的研究院或者研究中心,缺乏模塊化和功能化的小而精的智庫。2016年新成立的浙江工商大學智庫致力于阿拉伯國家經濟研究,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高校智庫的定位和研究范圍可以更加細化和專業(yè)化,像一些行業(yè)類高??梢灾铝τ谀骋恍袠I(yè)的國別戰(zhàn)略研究,將其更好地應用于“一帶一路”建設。而這類智庫要大大優(yōu)于傳統(tǒng)的綜合性智庫。一所高校在某些學科上有沉淀、有優(yōu)勢,智庫的建設要把這種優(yōu)勢放大,將其應用于戰(zhàn)略和政策研究上,而全方位的研究既會分散研究實力,也存在研究不夠深入的可能性。
二、高校智庫服務“一帶一路”的對策
1.明確目標和定位。針對高校智庫發(fā)展建設目標與定位不合理的問題,要求高校轉變智庫建設思想,立足于智庫服務內容,進一步明確發(fā)展目標,找準自身定位,這樣才能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要求高校智庫在發(fā)展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大而全”,應該做到“小而精”,這才是研究領域要求的素質之一,只有做到精耕細作,才能收獲更加巨大的成果。并且立足于我國現階段的發(fā)展情況而言,“小而精”的建設思路更加符合基本國情,也是各國智庫建設的基本方針。目前,我國一些高校在發(fā)展中,一直朝著“世界一流”方向靠攏,但是智庫建筑卻無法滿足發(fā)展需求。201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對前世界前100家智庫進行了排名,其中中國有6家入選,但是這6家當中卻沒有任何一個高校智庫。立足于智庫建設初衷而言,其存在的基本意義在于解決我國發(fā)展中所涉及到的戰(zhàn)略性問題以及相關政策問題,而這些問題內容較為龐大,并且影響面積較為廣泛,關系著我國民生建設與社會發(fā)展,這就決定,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不斷的積累與時間。當下,各高校智庫建設情況呈現兩極化發(fā)展趨勢,簡而言之,理論研究良好,實踐效果較差,并且將成果轉化為策略較為困難。以上就是“大而全”發(fā)展方式的實際影響結果,基于此,今后的高校智庫建設,應該轉變?yōu)椤靶《保⑶乙怨δ芑l(fā)展為基礎,以模塊化發(fā)展為目標,加強其與政府之間的溝通,保證智庫建設不會喪失本心。
2.合理側重。為更好地輔助“一帶一路”建設,高校智庫應該立足于社會基本情況,側重軟環(huán)境的研究?!耙粠б宦贰苯ㄔO雖然從表現形式而言,更加注重我國經濟發(fā)展指導,提升我國對外影響力。但是從根本角度而言,經濟發(fā)展的基礎并非是金額、經濟市場經等硬件內容,而是外交、法律以及教育等軟環(huán)境。只有軟環(huán)境得以提升,硬件內容才能具有效用。
3.加強與國際智庫的合作。我國高校智庫建設仍然處于初期發(fā)展階段,為促使其可以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就需要不斷借鑒國際先進智庫發(fā)展經驗,通過聯合的形式獲取更多發(fā)展機遇,尤其應該加強與研究對象國家智庫的合作,這樣可以讓智庫分析更加高效。除此之外,我國高校智庫應該與國外先進智庫保持聯系,并且需要建立長期交流機制,以便可以獲得各類最新信息。就我國智庫發(fā)展基本情況而言,一直都是重理論,這就導致即使在我國本土的政策體系中,也無法發(fā)揮更大的效用。并且各個高校智庫大多采用封閉式運行機制,既不會過多參與我國政策話語,也不會參與各類國際事務,這也是在國際問題上,所有高校機體失聲的根本原因。通常情況下,高質量智庫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具體包含有鮮明的獨立性、影響力以及高品質,但是我國高校智庫明顯不具備以上內容,尤其是影響力作用。所謂的影響力,并非單指某一種,其中包含有政策、民眾等多個層次,而智庫想要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更加需要這種影響力,為了擴大影響力,應該立足于所在國發(fā)展情況,以及可以接受的語言形式不斷更新推廣形式,以此更好地傳播“絲路精神”。最終的目的是,立足于智庫應用角度,不斷加強其與政策的溝通和聯動,最終營造一個平等、公平、完善的討論氛圍,這樣才能進一步擴大共識,提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信任。除此之外,還需要合理應用智庫進行交流,這樣才能避免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構筑穩(wěn)定的社會基礎。同時,高校智庫在發(fā)展過程中,既要向上看,更需向下看,無論是政策還是民生都是必要考慮與解決的問題。立足于新時代背景而言,對于民生的了解可以通過網絡論壇揮著是報紙雜質等內容。但是就目前世界發(fā)展基本形式而言,想要依靠高校一己之力很難實現,因此國際合作十分必要。
4.優(yōu)化人才與資金。對于高校智庫建設而言,基本動力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內容:理論、人才、資金等。其中,理論建設已經完成,目前最為欠缺的便是人才與資金,只有二者得到優(yōu)化,高校智庫才能長期保持正向發(fā)展,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
對于高校智庫人才結構的優(yōu)化,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綜合分析,既不能僅僅依靠高校培養(yǎng),也不能依靠社會專業(yè)人才儲備。應該打通各類人才渠道,完成與各個領域人才合作關系的建立,這其中既可以包含政府官員,也可以包含國企優(yōu)秀人員以及民營企業(yè)優(yōu)秀人才,在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高校智庫人才結構可以朝著多樣化形式發(fā)展,無論是人員數量,或者是團隊整體水平都得提升,進而保證前瞻性研究得以正常進行。因為“一帶一路”涉及到的面積較為廣泛,沿線一共有60多個國家,其中不乏一些不被世人了解的國家,甚至一些地區(qū)的人們仍然在應用方言進行交流,因此想要單純依賴于英語進行交流并不現實。鑒于此,高校智庫的人才結構優(yōu)化還需要考慮到以上問題,努力建設針對性地區(qū)研究團隊,例如在某一地區(qū)生活過,與當地人才長期保持關系等。
目前,我國高校智庫對于“一帶一路”的研究結果并不統(tǒng)一,研究智庫建設質量也存在很大差異,這就需要政府加大幫扶力度,優(yōu)化智庫建設資金結構。例如,政府可以在扶持資金中單獨開設“一帶一路”智庫建設專項資金模塊,以此解決智庫初期建設資金問題。智庫的研究經費,可以從多個渠道獲得,例如企業(yè)購買或者是基金會幫助等形式。除此之外,智庫還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更新研究以及運行機制,這樣才能保證研究結果質量,從而促使智庫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目的。
結語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是我國新時代發(fā)展與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戰(zhàn)略體系,對于提升我國經濟水平,促進經濟穩(wěn)定有著重要作用。而高校智庫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輔助手段,雖然目前的應用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只要確定合理目標,加強國際合作,優(yōu)化人才體系與資金,就可以進一步提升高校智庫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 譚賽.對外直接投資、逆向技術溢出與中國創(chuàng)新能力——基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不同類型國家的實證分析[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60-66.
[2]? 周棟,馬彬彬,謝濟光.“一帶一路”背景下留學生趨同管理培養(yǎng)模式探析——以廣西高校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為例[J].學周刊,2019,(17):178-179.
[3]? 殷敏,張暉.“一帶一路”實踐下獨立保函若干法律問題闡釋——兼評《關于審理獨立保函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4-24.
[4]? 關震,馬洪順.沈陽市高校智庫在服務沈陽發(fā)展中的路徑探析[J].電大理工,2018,(4):40-43.
[5]? 孫瑞英,袁燁.我國高校智庫聯盟運行的博弈分析及激勵策略研究[J].現代情報,2018,(12):9-12.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