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王世虎
最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西電”)的203名學生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飯卡里“憑空”多出了720元餐費,大家很詫異,不知道錢從何而來。
原來,這是學校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學生2018年度在校刷飯卡的記錄,給“每月在食堂吃飯60次以上、每天吃飯花銷低于平均值8元錢”的學生發(fā)放的一筆“特殊助學金”。按照每天6元的補助標準,一學期四個月共720元的餐補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打進了203名學生的飯卡中。
該事經(jīng)媒體報道后,立即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關注和熱議,“大愛”“溫暖”“感動”“大格局”等溢美之詞不絕于耳。其中,點贊量最高的一條評論是這樣的:“這種‘隱形’的善良,不僅把學校的資助和愛心‘潤物細無聲’般送到需要幫助的同學手中,而且保護了學生的隱私和自尊,讓他們沒有心理負擔,這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好大學!”
在很多高校熱衷于舉辦各種聲勢浩大的“資助儀式”作為宣傳噱頭給自己“貼金”時,西電這種低調(diào)、務實、不張揚的做法,讓人動容,更讓人敬佩。
著名教育家、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边@句流傳甚廣的名言,屢屢被用來誡勉近些年一些盲目求大求新的國內(nèi)高校。與培養(yǎng)了多少高官、富豪和明星相比,“人文關懷”才是一所大學最可貴的地方,雖然無形,卻讓溫暖充盈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雖然柔軟,卻讓學校的精神內(nèi)涵無比堅韌。
誠如西電一樣,面對需要幫助的學生,沒有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沒有傲慢與輕視,更沒有施舍與恩惠,有的只是對人性的關懷,對生命的珍視,對每一個生活艱難卻依舊不放棄夢想的學生的尊重。這種于細微之處流露出的“隱形善良”,不僅是對“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做出的最生動的詮釋,也是一所優(yōu)秀大學應該秉持的價值觀和追求的精神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