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句:
善用特長,叉車走運;
——吳世超
叉車大家司空見慣,它的大齙牙真的特別長,走、運是他的工作,也是必然。推物及人,教育也一定要揚長避短,發(fā)揮特長,畢竟每個人生來都與眾不同。
●難求穩(wěn)重,地磅托稱。
——李勁松
本句寫地磅。用穩(wěn)重和托稱,照應雙關(guān),也很見巧。托稱也可以看作是人的詭辯,自然不夠穩(wěn)重。蘊藏哲理,耐人尋味。
●偏能護短,鐘表背時。
——天行健
鐘表的時針總是藏在里面,可不就是護短???一直護短就容易背時。背時是地方方言,倒霉的意思。本句對比強烈,聯(lián)系上聯(lián)就是育娃的哲學:發(fā)揮特長就會走運,一味護短就容易背運。言簡意賅,足堪天下父母深思。
●踐踏短板,耗子進關(guān)。
——嘉陵江人
本句雖有平仄失律處,但進、關(guān)二字,應對走、運,足見匠心。上聯(lián)說特長,下聯(lián)談短板,也是一大亮點。
●秉持風骨,折扇張揚。
——銀杏葉
寫物要狀其骨,不能流于表像。本句做到了,這把扇子的風骨,果然是有風有骨,且張揚有致,個性十足。本句的持、風、骨,折、張、揚,無一字不是扇子。描摹到如此刻骨,殊為難得,必須點贊。
●包容污點,墩布拖拉。
——梧 桐
一個普通的墩布,頗值得玩味。包容,污點,拖拉,無一不是拖把的特點,但這么普通的詞語,搭配巧而成了妙語。推物及人,之所以會拖拉不前,肯定是不能正視錯誤。如果說叉車代表了進取,那么墩布代表了不能正視自己,會自毀前程。
●專挑重擔,塔吊高升。
——霜 葉
本句選材巧妙且字字工穩(wěn)。同在工地上,一個用特長,能走運;一個挑重擔,能高升。這不正是大國工匠精神么?發(fā)揮特長,勇挑重擔,大家司空見慣,但是用在這兩物身上,則倍見精神。正能量滿滿,讀之斗志昂揚,故推為第一。
2.出句:
鎖匠摳門,一絲不茍;
——吳世超
鎖匠也是大國工匠精神的典型體現(xiàn)。他專業(yè)摳門好多年分毫不差,才能成就好鎖匠。愿大家都響應國家號召,學習鎖匠的精神,該摳就摳,認真做事。若如此,實現(xiàn)雙百年夢想指日可待。
●龍頭閉嘴,滴水無憂。
——黃上勇
本句看似寫實,然有其哲理在。寫的是水龍頭,講的是道理。常言道,禍從口出,果然閉嘴則無憂。
●菜農(nóng)裝蒜,兩手扯皮。
——樂 天
本句承接了跟風作對的一貫幽默風格,笑點百出。裝蒜人看來是假裝蒜,扯皮也要露兩手,非常有趣。
●廚師爆料,五味俱全。
——青沙地
爆料用得真妙,所以五味俱全來得很自然。生活中好多爆料也是五味雜陳,豈止廚師?
●農(nóng)民有種,五谷豐登。
——淡墨清歌
對句的“有種”二字,擲地有聲。搭配豐收,這種雙關(guān)效果,大氣磅礴,過目難忘。有種才能收五谷。春種一粒粟,秋收萬粒子。想到了中央的一號文件,無農(nóng)則不穩(wěn),作者別出心裁,為千千萬萬農(nóng)民代言,咱中國農(nóng)民是真有種,沒有他們的辛勤付出就沒有百業(yè)繁榮。絕對正能量,故推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