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朋友
用一道拋物線來形容人生:
中年之后,就是一個下落的過程。
的確,這就是常常
感到越來越快的原因。
呼嘯的風(fēng)聲中,身上
布滿萬物細(xì)微的劃痕。
越來越快。越來越窄的風(fēng)景,
一個人慢慢縮進(jìn)自己的身體,
他逼迫著自己。
我的另一位年長的詩人朋友,
過得簡單,低調(diào),而他的寫作
愈發(fā)如焦灼中的煉金。
我知道那并非緣于激情,而是
只要稍有懈怠,怕是就來不及了……
通過疼痛我記住了疼痛
通過懦弱我理解了哀憫
通過仇恨我經(jīng)歷了傷口
通過虛偽我體會著不安和自卑
通過貪婪我面臨了共同的深淵
通過自私我辨清了拆不掉的邊界
通過嫉妒我重新審視我們
通過狹隘我迎接了遼闊
那逼人的光束……
從未成為一個絕緣的他者
一臺清潔的透鏡,我
只是來自人群的一個樣本
身上有著所有人
全部的污點(diǎn)和病菌
并沒有一個理想的處方
但我通過它們,在人群中試圖
像一粒藥片一樣慢慢消解
年輕的媽媽輕喚著孩子的乳名。
呼喚,是一根緊緊的線,她
拉著他,指認(rèn)眼前這些房子、樹、鳥……
教他念出聲音。
孩子的聲音笨拙而又含混。
而每一個名字
仿佛黑暗中的燧石不斷敲出火花。
——這是一個神圣的儀式:
像遠(yuǎn)古的神或祖先一樣,他們
正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世界。
以每秒24 幀的速率拍攝
和播放連續(xù)的照片,
我們會看到連貫的動態(tài),流逝的時間。
這是電影的基本原理。
我總是懷疑
我們是否真的看到,或者經(jīng)歷了某件完整的事物。
想想自己的人生,有多少
被我們的記憶漏掉了。
安靜下來,把歲月具體到每一秒,
得到的仍然只是一些碎片,
像一張張多米諾骨牌排列在一起。
或許我們只能通過空隙來感知命運(yùn)。
但如果把拍攝的幀率提高到更多,
我們就會觀看到一組慢鏡頭。
如果我們也能活得更慢,更細(xì)致,更有耐心——
是否可以無限地接近本來的自己,
庸碌的一生背后,
那叫作永恒的東西……
有時覺得人生像河流一般愈加湍急,
有時覺得又如一面湖水那樣平靜。
這就是一個人中年后的境況,
看上去有些分裂,但并不矛盾。
一切都加速地甩向身后的蒼茫之處,
只是沒有了一顆激越之心。
有時不免嘆息,仿佛轉(zhuǎn)眼之間
已失去太多。那些青春、愛情,簡單的悲歡。
也常?;秀薄1热缒硞€人一直住在隔壁,她的話
就在耳邊,忽又驚覺她已消逝數(shù)年。
有時覺得此生是一段堤壩正被時間沖垮,
現(xiàn)在更覺得這一生就是歲月的一個容器。
就像眼前的這片湖,自足而又圓滿,
鏡子一般,接納著頭頂?shù)娘L(fēng)云變幻。
有一首詩,是我在初春的植物園散步時寫下的;
有一首詩,是我置身夏夜海濱如織的人群中寫下的;
有一首詩,是我醉臥于秋蟲唧唧的山中寫下的;
有一首詩,是我開車駛過某一段荒涼的公路寫下的;
也有一首詩是我駛過另一段
不荒涼的公路寫下的……有很多文字,
是我在不同的地方,做著不同的事完成的。
很多年之后,每當(dāng)我再次讀起,
就會想起那滿目枯榮并存的草木,
想起廣場上起伏的音樂,從陌生到不陌生的面孔,
想起那場余歡未盡的晚宴,
想起路邊的不同的風(fēng)景,那一閃而過永不再見的人……
一首詩總是攜帶了太多無關(guān)的內(nèi)容,
像一枚書簽,
也像一滴無意間落下的松脂,凝成一塊人間的琥珀。
每一次,
在車站,在廣場,在景區(qū),在各種不同的地方,
當(dāng)我置身于擁擠的人群之中,
想到這千千萬萬的人,每一個都有著不同的面孔,
卻共生于同一片土地,在這短暫的人世間,
便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感動。
又想到那千千萬萬的、那更多的人,
竟永不能遇見,老死不相往來,
又有一種難言的蒼涼與哀傷。
有些人活得很輕
像很多花籽在風(fēng)中
也有些人剛來到世間
整個一生就已落定
像一把扣緊的U 形鎖
很沉重
他們沒有
新的地方要去
而是用一生的時間
打磨著那把鑰匙
湖水沒有一個奔赴之地
不像河流和瀑布
總是那樣急迫
因此我把它稱作大地上的
一顆心
或者是一滴淚
含在眼眶里
就像我看著你
依然是很多年以前
見你第一眼時的樣子
[創(chuàng)作談]
又寫完了一首詩,而時間又過去了一天。如果以我平均每月寫四首詩的效率來計(jì)算,那這四首詩約等于我一個月的人生。生命越來越短,作品越來越多;身體越來越衰老,而作品比年輕時愈加豐厚。
我不能提前完成這一切。寫作,和人生是逆向的,是反時間的,或者說,寫作,正是一步一步地在給我們生命中缺失的部分以補(bǔ)償。我們生命中失落的部分如粉末般掉在了時光里,當(dāng)寫作時,我們又一次撿拾、打撈起那些或大或小、或黯淡或光亮的碎片、碎屑,混合著我們的身體之鹽、 我們的血, 我們的情感和思緒正如液體一樣和這些不能站起來的過去交融在一起……
正是這樣,寫作,即是我們在重塑和創(chuàng)造另一個自己,而這一個塑身比我們的身體更純粹、更堅(jiān)硬,或者說,我們在用一生的時間為自己刻下一部墓志銘,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就不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