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世明
閑覽看到一幅漫畫,“男主角”正使勁地拍馬……旁綴說明詞:“看風使舵,拍馬吹牛,也出人才。而且在歷史上也是最紅火的人才?!贝搜圆惶?。成功學為20 世紀初發(fā)軔,而溜須拍馬成為一門“顯學”久矣!可謂源遠流長,且凡有人群處,必有此“族”。
“溜須”“拍馬”乃兩個典故。自何而來?前者來自宋朝名相寇準,說名丁謂者受寇準提攜,遂非常恭順。一次吃工作餐時,寇準不小心胡須上沾上了飯粒,丁謂忙上前小心順下,并將胡須梳理整齊……旁人看了“大打噴嚏”,謂之“溜須”?!芭鸟R”則從元朝蒙古族的民俗“一照面,互相拍馬屁股以示好”演化為阿諛奉承之“慣招”。二者因“志同道合”而組成了一個“學術家庭”。說到“溜須拍馬”學,不能不提到其“業(yè)內”一位名人:高俅。
《水滸傳》里的高俅,可以說是古代中國職場中的一朵奇葩。雖然只是一個文學角色,《水滸傳》中最大的反派,卻是書中第一個正式登場的人物,其出場便自帶了不少“流量”與戲劇性——”
他“解膝下場。才踢幾腳,端王(后宋徽宗)喝采。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奉承端王。那身分模樣,這氣毬一似鰾膠粘在身上的。端王大喜……”
就這樣,一個“問題青年”,擅長偷雞摸狗拔蒜苗一類,卻憑“蹴鞠”手段,將馬屁拍得那叫一個愜意!也給自己帶來了做夢都不敢企及的前程。
這樣,按“溜須拍馬”學考量,該給高俅“蹴鞠”評一個“段位”了。不妥,今古縱觀,疑義相析,“溜須拍馬學”“博大精深”,是分幾個層次的,可以列出“門子”“蹴鞠”等等老套但并未老去的詞兒,套用今天的標準,亦可用職稱區(qū)分之。
高俅“蹴鞠”應評甚“職稱”?
高俅的“毬計”,也確乎是高,但只能混上“中級職稱”,至多“副高級”。若何?因為他憑一腳高超的“鴛鴦拐”,得到“蹴鞠”迷端王的青睞,拍馬屁至此,“一腳踢出了高官”,應屬拍得有一定“技術含量”,過程也似乎“回腸蕩氣”,但他是被動上陣,屬于“天上掉餡餅”型的。
誰是“初級”?因《紅樓夢》而“著名”的“門子”,應入此列。書中第四回“葫蘆僧判斷葫蘆案”,說賈雨村在應天府剛上任就遇一件官司:薛蟠為搶小英蓮打死馮淵。曾為“葫蘆僧”的門子此時是侍候賈雨村的差役,自作聰明,不但露骨地揭了賈雨村的老底(盡管是用體己的口吻),又忘乎所以,替主子“斷案”,這等未諳“門徑”,便大包大攬以為討好的低境界,自然拍到了馬蹄子上,沒有好果子可吃,而終被充軍。
要論“溜須族”高級職稱,恐非“攜拍行走”者莫屬?!皵y拍行走”的“拍”非“馬屁拍”,而是乒乓球拍。“攜拍”者亦擅球,不過是乒乓球,常讀幾行“水滸”擲而嘆曰:“蹴鞠蹴鞠胡不歸?”忽一日聞新任總裁也愛打乒乓,于是一到工間操時間,“攜拍”者雷打不動準時出現在其辦公室外——清朝劇中不是嘗有“殿(御)前帶刀行走”(清室賜予心腹或寵臣的待遇)么,咱這也有了專門侍候總裁文娛活動之“攜拍行走”!
要說“攜拍行走”當評“高級職稱”,可非浪得虛名,他的“學術論點”是:而今溜須要靠“舔”,拍馬要“用心”。怎么講?總裁愛出游,“攜拍行走”立刻奉上高檔相機等一應攝影設備,且主動“請纓”陪同,到了景區(qū),支好三角架,調好相機,春和景明,萬事俱備,只待總裁一按快門。有了一些作品,這“攜拍行走”調動八方資源,參展謀獎、登報宣傳,緊接著是辦影展……總裁攝影先是市獎又是省獎,“攜拍行走”即獲擢升。
看看,這總裁初涉快門即拿獎不迭,還凸顯了檔次與“學養(yǎng)”?!皵y拍行走”馬屁拍到了這一層次,行云流水也似,堪稱“藝術”,遂平步青云,正高職稱“教授級別”無愧矣。
毫無疑問,溜須拍馬,投其所好,甚至以售其奸,也是一種社會病。重癥患者若古之趙高者,以“善拍(馬)”而令秦敗,實屬罄竹難書!另一方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上有所好,成此病主要癥結。于此,皆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