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河北醫(yī)科大學.河北石家莊.050017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到:我們致力于回歸教育規(guī)律,致力于擴大教育開放,致力于教育管理體制機制的完善。說到底,高等教育的改革發(fā)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發(fā)展?jié)摿Φ闹匾獦酥?,而高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項指標就是人事管理工作。自從國家開始實施“雙一流”高校和學科建設工作以來,國家和地方都很重視,加快了向高水平大學提升和建設進軍的步伐。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可以說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更新發(fā)展,云計算、大數據等一大批新技術應用到各個領域,其中不乏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按髷祿?高校人事管理”是一個新出現的概念,這個加號不是單純地做加法,也不是進行重復地“量”的累加,而是要實現“質”的飛躍。這個加號應該理解為“大數據化”,它重點強調的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要運用互聯網的大數據功能,實現數據的互通、共享與連接。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發(fā)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目的就是在于建構“互聯網+教育”的新模式,共同推進“互聯網+教育政務服務”的新發(fā)展。可以說,這就對當下教育管理者,尤其是高等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當今世界就是一個網絡的世界,人們依靠互聯網,足不出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依靠一部手機或者電腦來完成。政府或者事業(yè)單位的一些具體事務,也因為有了“互聯網+”而變得辦事效率顯著提高。
2015年,國務院頒布了相關規(guī)定文件,主要來推動大數據的應用與發(fā)展,文中提到在未來的5-10年,要積極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社會治理模式。從“大數據”這個名詞產生到現在,我們應該知曉“大數據”真正的含義。那到底什么是“大數據”呢?所謂的“大數據”其實并不只是擁有大量的數據,而更側重于在擁有大量數據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數據挖掘、分析和研判。如今,大數據應用到各個領域,人們更在乎的是通過對大數據進行分析而為接下來的工作可以提供相關的價值。
“大數據+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不僅改變了傳統狀態(tài)下的工作觀念,而且大大提高了固有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大數據應用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表現為利用互聯網在諸如職稱評審、人員招聘、人才借調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實時掌握數據,同時可以將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整合。過去我們常說“數據挖掘”,如今“大數據”概念的提出,則是更加側重對數據深層次、細致地進行挖掘。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會需要各種各樣的統計,這就十分需要一個數據庫能把散布在不同系統里的基礎數據按照既定的程序統計出來,以便決策者在交流時能提高效率。
高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除了擁有數量眾多的學生之外,還有很多的教職工,因此,高校的人事工作是十分繁瑣的。以前的人事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缺乏規(guī)范化的管理,以致于部門之間分工不明確,等到出現問題了,互相推諉。有了大數據做支撐,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變得更加科學和規(guī)范,精細化地管理也能夠為領導作出科學準確的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這個效果和影響可以說是很明顯的。高??梢越Y合“大數據”,完善和創(chuàng)建全校人事管理系統,改變以往人事管理工作的人工模式。一方面,這種新的模式打破了辦公地點、紙質文件的限制,工作人員直接登錄相應手機或者電腦,查看數據庫即可導出相關數據。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人員在過去的有紙化向現如今的無紙化轉變過程中,大大減少了工作量,同時也會節(jié)省紙張,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環(huán)境。另一方面,高校內教職工也可以登錄相應系統,快速查看人事信息,辦理各種人事手續(xù),從而為全校教職工提供方便。
當前,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在信息化方面還比較落后,沒有適應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的新應用。例如,某些高校的人事數據還處于人工手動操作的時期,并沒有利用互聯網來對人事信息進行數據化處理;有些高校雖然有互聯網系統,但是由于系統比較落后和陳舊,不能滿足大數據時代下新的形勢。
隨著大數據的應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逐漸由傳統的人工手動辦公向無紙化、信息化辦公轉變,各高校的人事部門也相應地建立了不同的子系統,由這些子系統支撐整個人事管理工作。但是現在遇到比較多的問題是,各子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不能及時實現,數據不能及時關聯,造成了很多工作的重復,程序上也有可能會比較繁瑣。同時,由于高校人事部門工作人員并不是都具有“觸網”的水平,所以有可能會造成工作上額外的負擔。另一方面,原有的人事資料沒有及時錄入電子系統,而這項工作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承擔,所以造成了新數據和舊數據的銜接出現問題。
大數據的應用,核心就在于“數據技術”,把握住技術,就能夠實現創(chuàng)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人才招聘與管理、檔案管理、師資管理、勞資管理、年終考核、職稱評定等工作,這些完全可以依靠“數據技術”,來建立相應的數據庫。例如,在人才招聘方面,可以摒棄傳統的依靠紙質版簡歷投放而進行篩選,然后組織面試,完全可以讓報名者進行網絡投遞簡歷,運用“數據技術”來進行分析和研判,把一些不符合條件的應聘者篩選出去。同時,通過對這些大數據的分析,能夠預估出高校在人才方面的缺口在哪里。在年度考核方面,也可以利用大數據來建立相應地系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每位教師的考核情況,并可以對考核分數低的教師進行督促。
除了高校人事部門的工作人員需要接觸互聯網,其他教師也應該及時“觸網”。通過建立龐大的人事管理網絡,每個教師以個體的身份進入一個相互交織的“大網”,在這個網絡里,每個教師都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各方面的數據,處于網絡頂端的管理者也可以通過數據來掌握全校教師的情況,從而更好地了解他們的需求,更好地幫助教師解決一些困難,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同時,要加快高校的開放化水平,不能只在學校內部進行評比,人事工作要多進行橫向比較,拿現有的數據去和其他高校相比,從而找到差距,以便下一步更好改善?!坝|網”和“開放化”給高校每一位管理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具體到人事管理工作,這兩個方面都要認真落實,從而利用大數據真正找到差距,促進人事管理工作的改革。
大數據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產物,是市場和社會的需要。每個高校在改革發(fā)展上也要適應市場邏輯,也應該對當下的社會模式和市場形勢進行把握和研判。要把人事管理工作關進制度的牢籠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考慮。首先,高校管理者應該考慮當前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新時代和新要求。如果不適合,那就應適時對當前的人事管理制度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使得能夠逐漸滿足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和改革的需求,從而更好推動學校在“雙一流”建設上取得長足進步。其次,要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進一步分清人事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大數據時代要求精細化管理,要加強高校管理工作的“簡政放權”,在劃清人員明確職責的基礎上,匹配相應的“游戲規(guī)則”,從而逐漸使得“專業(yè)的人從事專業(yè)的事”,讓“大數據+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這種新的模式更加深入人心。
大數據趨勢勢不可擋,互聯網思維必須要具備。隨著信息化與大數據的普及,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應及時摒棄傳統的管理模式,將大數據應用到日常工作中,利用數據分析和研判功能,為管理者更好地提供科學決策。大數據功能也可以輔助高校人事部門在諸如人才選拔、教師考核評價中產生更加合理、科學的數據分析,為建立高校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奠定基礎。利用大數據建立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統,也可以使得高校更加關注師資隊伍建設以及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管理等方面。全國教育大會也提出: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要堅持“以本為本”,做到“四個回歸”,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本”就是要把握好大數據,利用數據技術,創(chuàng)新人事管理體制機制,從而為實現高校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