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賢舉賢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抡吡钯t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蓖鯁枺骸昂我灾??”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jié)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qiáng)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庇谑峭跽僖?。
(節(jié)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標(biāo)題為編者所加)
【注釋】
①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②宦者令:宦官的首領(lǐng)。③舍人:有職務(wù)的門客。
【譯文】
趙惠文王的時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了這件事,就派人給趙王送來一封信,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趙王同大將軍廉頗及諸大臣商量:如果把寶玉給了秦國,秦國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騙;如果不給,又怕秦國來攻打。尚未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想找一個能到秦國去回復(fù)的使者,也未能找到?;抡吡羁娰t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你是怎么知道的?”繆賢回答說:“臣曾犯罪。私下打算逃到燕國去。相如勸阻我不要去,問我:‘您怎么會了解燕王呢?我對他說,我曾跟隨大王在國境上與燕王會見,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說,‘愿交個朋友,因此了解他,打算投奔他。相如對我說:‘趙國強(qiáng),燕國弱,而您受寵于趙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結(jié)交?,F(xiàn)在您是從趙國逃亡到燕國去,燕國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必不敢收留您,還會把您捆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脫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請求(趙王)治罪,這樣也許僥幸能被赦免。臣聽從了他的意見,大王開恩赦免了臣。臣私下認(rèn)為這人是位勇士,有智謀,應(yīng)該可以出使?!庇谑勤w王(立即)召見(藺相如)。
【拓展】
“遺”:“貴”,表示價值高的;“辶”,即前行,前往。所以,“遺”的本義是動詞,將好東西饋贈他人,讀wei。遞進(jìn)引申為動詞,意為留下、留存、保存,讀yi。反向引申為動詞,意為丟失、失蹤,讀yi。詞性變化后引申為名詞,意為丟失的東西,讀yi。
【練習(xí)】
1.用“/”給文中畫線文字?jǐn)嗑洹#ó嫸帲┯枨厍爻强植豢傻猛揭娖?/p>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夫趙強(qiáng)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
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
3.選文刻畫藺相如采用了——的方法,通過宦者令繆賢對他的介紹、評價,表現(xiàn)出他——的特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