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艷 湖州師范學(xué)院 313000
讀康承佳的詩,莫名的就有一種感動,一種傷懷。她的詩,以清新質(zhì)樸的語言向我們傳達著一種年輕人對于生命的清新的言說之風(fēng),一種對生命有所經(jīng)歷、對人生有所感悟的某種滄桑。讀著詩,我們就能不知不覺地被引入詩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中,感受著夜晚的雨水、飛揚的櫻花、往事的風(fēng)……
在《那些被夜晚傷害的人》組詩中,我不僅能讀到她的溫婉,她的憂傷,還有她在經(jīng)歷后,在時光中留下的淡淡的滄桑。在這組組詩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康承佳的“雨”。
在《寫給母親》一詩中,“雨”可以說是這首詩的脈絡(luò),是這首詩情感的載體。從“因為一場雨,武漢和重慶,得以靠得更近一些”、“我和你,似乎簡化成一次寒潮南下的距離”、“一場雨從長沙直搗武漢”可以看出在寫這首詩時,正值寒潮南下,一場同樣的雨下在“我”和母親所在的兩地,“我”借著“雨”,仿佛到達了母親的所在,向母親傳遞出對她的思念,頗有些“千里共嬋娟”的意趣。但是“嬋娟”能表達美好的祝愿,詩人的“雨”卻勾起如絲般綿長的憂傷。
“我沒有打傘,收起雨漬,給你寫了長長的信?!?/p>
“我沒有打傘”,不想用傘阻隔“雨”,這下在兩地,帶著母親氣息的“雨”,不愿放棄與母親你更近的距離。我“收起雨漬”,收起散漫的對于母親的思念,收起雨水中母親的氣息,將這些付諸筆端,“寫了長長的信”。
“告訴你,此去不是歸鄉(xiāng),你身體的部分,以及全部,仍在十月里流亡。”
都說“孩子都是從母親身上掉下的肉”,“我”是母親你身體的部分,“我”在外地求學(xué),卻依舊離你遙遠,心無所依,流亡在十月的雨里。而母親你在家鄉(xiāng),是否也在借著雨水,思念著“我”?心無安穩(wěn)處,在哪亦是流亡。
一如古人,“鄉(xiāng)夢漸生燈影外,客愁多在雨聲中”。風(fēng)雨瀟瀟的夜,往往最能勾起羈旅在外之人的漂泊孤獨之愁。
“媽媽,這個夜晚除了雨聲,再沒有其他聲響?!?/p>
“我”所有的思緒,所有的情感都放在了“雨聲”,放在了母親的身上,吝嗇到?jīng)]有一絲一毫分給外物。在這個夜晚,“我”思念著母親,想著從小到大和母親的相處,將那些關(guān)于母親的記憶碎片重新擦拭,“和丟失的月亮一起呆呆地讀你”。
“媽媽,其實我早已知道,落在我一生的雨,都濕在了你的身上?!?/p>
這里的“雨”,不再是具體的雨水,而是抽象的,象征了苦難,生活對人的摧殘。媽媽永遠是孩子溫暖的港灣,是孩子的保護傘。母親替“我”擋下了生活的壓力,讓“我”快樂地安全地長大,而自己卻在生活的摧殘下,飽經(jīng)風(fēng)霜與苦難。照應(yīng)前文的“我沒有打傘”,是不是還可以讀出一層“我”明白母親會為孩子遮風(fēng)擋雨,所以與所畏懼,不懼風(fēng)雨的意味?
在整首《寫給母親》的詩里,“雨”承載了“我”對于母親的思念,孤身在外的飄零孤獨,還有對母親深深的感激與愛。
康承佳的“雨”是憂傷的。在《清明》中,有一句關(guān)于“雨”的句子?!跋肴タ挫o止在雨中的火車,看它,在清明里更憂傷的樣子――”。這一句有三重憂傷意象的疊加,令人悲上加悲?!扒迕鳌北旧砭褪且粋€憂傷的思念的日子,而“火車”在“雨”中靜止,等待著將人帶向遠方。“火車”或是讓人直面分離,或是勾起人們曾經(jīng)分離時的場景,都讓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悲傷?!坝辍弊鳛橐粋€氣象意象,自古就有引人愁思的作用,不禁使人聯(lián)想,是否是思念過于厚重,才使愁思化雨飄灑在清明離別的火車上。
此外,康承佳的“雨”還出現(xiàn)在《水的假象式》一詩中。這首詩,以一句“我總是試圖,借助一杯水去解釋生活”,總起全詩,所有的語言,我都認為是詩人用“一杯水”解釋生活的感悟。
“那里,一定藏著一場雨”。
一杯水中,藏著一場雨?!坝辍钡谋举|(zhì)還是水,只是與“一杯水”表現(xiàn)形態(tài)不同罷了,一杯水同樣也能化身成雨。這里的“一杯水”可以解釋為我們的生活,所以這里的“雨”,聯(lián)系《寫給母親》一詩可以理解為生活中的苦難、生活中悲傷的事情等等,或是從雨的實際,理解為一場由身到心的洗滌,或是……總之“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認為這是隨讀者理解的。
“從屋檐滑落,那聲音,來自一種古老的感動。來自,一場雨對土地的固執(zhí)與深情?!?/p>
“水滴”或是“雨滴”從屋檐滑落,這是一個簡單而富有動態(tài)的畫面。滑落的雨滴落進土里,滋潤著大地,孕育著生機。這是“雨對土地的固執(zhí)與深情”?!坝辍眮碜源蟮厣系摹八?,回歸大地是它的固執(zhí),回報大地是它的深情。就像葉落歸根,狐死首丘,人也是“水”,離家學(xué)習(xí),豐盈自己化身成“雨”,但終將會固執(zhí)地回到家鄉(xiāng),成雨滴落下,回報家鄉(xiāng),這也是一種深情,對于家鄉(xiāng)的深情。
“我們都來自雨里,終會回到雨中,全身濕透”。
在這里,“雨”是我們的出發(fā)之處,亦是我們的回歸之地。這里的“雨”就是我們生活的苦難。我們離不開生活,創(chuàng)作離不開生活。生活的苦難使我們奮發(fā)向上,豐盈自己,但是我們最終還是會回到生活苦難之中去,留下的是“全身濕透”,是生活對我們的歷練,滿身的風(fēng)霜。
“于是懂得,衰老和時間,有時承載著,同樣一個意義,即使,永恒的熱烈從來不以持續(xù)作為表達,可是雨還是會一直下”。
對于我們,時間就意味著衰老,永恒只存在于剎那,但“雨”會一直伴隨著我們?!坝辍币馕吨畹目嚯y,它從不離去,錘煉著我們,不隨時間而改變。
就像《姑娘,當(dāng)你遠看人群時》中,“當(dāng)你遠看人群時,眸子里藏著,一場雨水西傾”?!坝晁毕笳髦顚θ说哪ゾ殻朗铝粝碌臏嫔?。
康承佳的“雨”意義豐富,能看出她對于這個意象的喜愛。就像其母在她幼時教她從水中觀察生活,她善于從“雨”中品味生活。“雨”對她來說,應(yīng)該是一種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