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冬嬌
夏日長長,宜于讀書。
好比人之中年,去了浮躁,多了沉穩(wěn),人生漸趨佳境。夏天也是如此,暗了“嗾人狂”之春色,遠了“迷人眼”之亂花,有的只是沉靜、淡定和從容。這正是靜心讀書的最好時光。
夏天,書房的顏色宜簡不宜繁,宜冷不宜暖。“綠滿晴窗草不除”,周邊環(huán)境得自然之景為最佳。倘使地面無草,窗前有樹也行。參天高樹,幾根樹枝,披一身叢叢簇簇的碎葉,于窗前探頭偷窺;或掛幾片寬大的葉兒,于窗前輕輕搖曳。這樣,夏日陰陰,屋內(nèi)涼涼,想想真是醉人。如果身處鬧市,不幸房前無綠,可換上深藍墨綠的窗簾。陽光透過窗簾,屋內(nèi)映滿藍幽幽之光,同樣使人沉靜安然。
書房最好不用冷氣,冷氣使得空氣失卻自然,失卻夏天本來的味道??蓪⒌跎日{(diào)至低檔,節(jié)奏平和,不疾不徐。微風習習,僅能吹動紙角和鬢邊發(fā)絲;扇葉輕輕地搖晃、搖晃,永遠的旋轉(zhuǎn)、旋轉(zhuǎn),似在述說著古老的故事,又似在記載著夏日的悠悠長長。書房里宜茶不宜抽煙,煙味同樣破壞了夏天太陽的味道,甚至將藍幽幽的色彩貯入了悶熱與浮躁。書房里也可設簡陋之床,鋪上涼席。可坐著讀,躺著讀,或蹲著讀,怎樣舒服就怎樣讀。
“蟬噪屋愈靜”。沒有任何聲音的自然接近于寂滅,反而不宜讀書。靜,是要有聲音的靜。在我看來,除卻人聲,只要是自然中無意識發(fā)出的聲音,即使是像剪刀般的烏鴉聲、鋸子般的鸛鳥聲,也都會被大自然厚重的寂靜所吸收融化,成為一種有聲音的寂靜。就像這蟬鳴,不管它如何悅耳,如何千篇一律的枯燥,久而久之,也成為了長長夏季中不可缺少的有聲音的寂靜。況這聲音無限拉長,與這長長夏日配合得如此默契,算是為讀書添香了。
“陰雨綿綿懶出門,炎炎夏日好讀書”,在連綿的雨天里和炎炎夏日里讀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人們都蟄居屋里懶于出門,用不著擔心有人打擾。屋外也無人聲喧鬧,層層疊疊的雨聲與長長短短的蟬鳴,無意間給心靈敷上了一層鎮(zhèn)靜劑,可靜心靜意讀書了。
夏日讀書與冬夜讀書,其趣都在一“長”字,但又不盡相同。冬夜讀書,著眼于一“冷”字,適合鉆研學習,縱向深入。夏日讀書,則著眼于一“閑”字。清晨,太陽開始了它一天漫長的旅程。它從從容容,慢慢悠悠,在天庭里踱著方步。時間似乎停滯不前了,光陰被無限拉長,窗前映入的幽幽之光似乎走向永恒。一切外界人事上的干擾都可從心靈中擯棄,此時的心緒,也悠閑散漫。漫無目的性的讀書,可從名著中旁征博引,順藤摸瓜,橫向發(fā)展。這種不帶功利性的輕松閱讀常常給人以驚喜,原來一直懵懂無知的內(nèi)容,會在一瞬間豁然開朗;許多不相宜的東西卻能找到骨子里的契合點,許多近似的內(nèi)容也能找到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讀得累了,倦了,懶卷詩書,自然入夢鄉(xiāng)。“日長與睡也相宜”,“睡起芭蕉葉上好題詩”,可謂是盡享夏季讀書之妙了。
大抵冬夜讀書顯深邃,秋天讀書顯清幽,春陽中讀書有奮進。而夏日的悠悠長長、寬延綿遠的特點,讀書就顯得隨意與閑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