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玲瓏
朋友送我一枚木瓜,置于案上,滿室生香。
成熟的木瓜呈明媚的亮黃色,與梨不同,它的表皮有一層豐厚的油脂,觸手溫潤光滑。更難得的是它有一種濃烈的芬芳,放在室內(nèi)果香怡人,它的香氣帶有一種奶油般的香甜。《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中有“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的詩句,可見遠(yuǎn)在先秦時期我國就有栽種木瓜的行為,在當(dāng)時木瓜是與瓊玉相提并論的美好事物,當(dāng)日洛陽城內(nèi)擲果盈車想必也有木瓜的身影。
中國有著極其悠久的香文化,所用的香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種是香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熏香,古人有使用熏香的傳統(tǒng)。李清照的《醉花陰》里就有“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的詩句,在金獸香爐里點燃的就是龍腦香。還有一些特制的香,比如電視劇《甄嬛傳》里提到的一種奇異的鵝梨帳中香,據(jù)說這種香是由南唐后主李煜親自研制的,是用鵝梨與沉香一起在火上蒸,讓梨汁之甜香,浸潤沉香料。關(guān)于這種鵝梨眾說不一,我十分懷疑它其實就是一種木瓜,因為木瓜就是那種嬌艷的鵝黃色。李后主聞香識香,是用香高手,這一點在他的詞里就有所體現(xiàn),比如這首《玉樓春》,“臨風(fēng)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說的是在宴會時用精美的香器焚燒起名貴的香屑,氤氳香氣隨風(fēng)飄來,由此可見當(dāng)時金陵宮內(nèi)用香之奢靡。在唐宋時代,不同的時辰,不同的場所,不同的情境,都要配焚不同的合香制品。李商隱《促漏》也有道:“舞鸞鏡匣收殘黛,睡鴨香爐換夕熏?!?/p>
除此之外被廣泛使用的就是自然的花香,古人有佩戴香草的習(xí)俗,屈原有“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的詩句,紅樓夢里薛寶釵的蘅蕪苑就遍植杜若蘅蕪之類的香草。寶釵所服用的冷香丸也是采集四時花卉制成,要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兩,服用之后通體幽香,簡直相當(dāng)于熏香了。
還有一種就是水果的香氣。中國人對香氣有著執(zhí)著的追逐,凡香必愛,除了要擺花焚香之外,還要擺果聞香,此處的果就是一種特殊的果類。宋代以來特別是明清,擺果聞香風(fēng)氣盛行。在很多畫作中,都能看到佛手、香櫞,其因強(qiáng)烈的芳香,脫穎而出成為聞果的主力軍。宋《證類本草》稱其“香氛大勝柑橘之類,置衣笥中,則數(shù)日香不歇”,“人愛其香氣”。清代《花鏡》也稱“惟香櫞清芬襲人,能為案頭數(shù)月清供”?!都t樓夢》第四十回,描寫探春的秋爽齋:“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nèi)盛著數(shù)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可見這種風(fēng)氣在當(dāng)時相當(dāng)盛行。相傳清宮慈禧太后就用水果擺放屋子,過一段時間再更換新的,所以室內(nèi)永遠(yuǎn)彌漫著一種清新的果香。
同其他香相比,果香具有一種獨特的豐厚感,帶著一種陽光的溫暖馥郁。與花香不同,花香更多的是一種粉香,果香則顯得豐盈沉醉,極易產(chǎn)生一種幸福感。且果香同花香比起來,香氣會更持久,一般可放置一個多月。而同熏香相比,水果的果香更清新自然,所以被不少人鐘愛。
木瓜不但香氣馥郁,亦可食用,這讓木瓜更兼具了一種溫雅的內(nèi)涵。木瓜春天開花,木瓜開的花稱為木瓜海棠,是海棠的一種,與所有海棠一樣,有一種一脈相承的明艷富麗與爛漫嫣然。在庭院內(nèi)種植一棵木瓜,春天可賞微雨海棠,秋日聞果識香,歲月婉轉(zhuǎn),光陰明媚,都在一花一果間,采一枚木瓜贈人,風(fēng)雅別致。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贈人木瓜雖不及玫瑰浪漫,卻多了幾分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