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靜彬
《阿彌陀堂訊息》通過蒙太奇的拍攝手法,運用多變的鏡頭,細膩地展現(xiàn)了生活的點滴,還原了奧信濃真實的農(nóng)村生活。故事以孝夫和美智子回到奧信濃后的所遇、所觀、所感展開,再通過恰到好處的獨白穿插,各碎片情節(jié)的有機結(jié)合,展現(xiàn)人物的遭遇及心路歷程變化,以及不同人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引發(fā)人們對生活的深思。該片講述了在先進醫(yī)療機關(guān)工作的美智子因為流產(chǎn)患上驚慌失調(diào)癥,因此孝夫帶著美智子告別了東京嘈雜的都市生活,回到了老家奧信濃療養(yǎng)。在那里,美智子成了村里唯一的醫(yī)生。因為身體原因,她一周只能上三個早班,但仍受村里人的愛戴。通過與村里人的溫情交流以及與奧信濃靜謐舒適的自然環(huán)境的靈魂交融,美智子很快喜歡上了那里的生活。奧信濃農(nóng)村生活的魔力讓美智子重新拾回生活的勇氣,在村里治愈著人們,也被人們治愈著。
影片中,小百合的人物形象是博愛的代表與象征。因疾病而失去了說話能力的小百合經(jīng)常會去阿彌陀堂陪伴96歲高齡的梅奶奶,雖然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有勝似祖孫的感情;雖然小百合不能說話,但是她能很輕易理解梅奶奶不是很清晰表述的意思。小百合喜歡聽梅奶奶講述自己的故事和人生感悟,并把梅奶奶比較深刻的話語用文字記錄下來,發(fā)表在《山里來信》的《阿彌陀堂訊息》專欄上。村里人能通過村刊看到梅奶奶的語錄,而梅奶奶也因為得到了小百合的陪伴而變得樂觀、硬朗。最好的關(guān)愛莫過于陪伴,真正的博愛可以超脫血緣關(guān)系。而在奧信濃,梅奶奶并不是唯一一個孤守老人。而老人們象征著生命中重要但容易被忽視的感情。村里老人們茶余飯后閑談最多的是子女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數(shù),相比之下,一年之內(nèi)能見到子女兩次面的老人已是很幸福。走出大山的年輕人或因生活、工作等各種原因常年在外奔波,導(dǎo)致一家人長年不得團聚,“?;丶铱纯础弊兂闪送捴械墓适?。影片通過展現(xiàn)村莊中老人的生活境況映射出了當(dāng)今社會實際存在的現(xiàn)象??旃?jié)奏的生活,讓人們忘記了愛與被愛,逐漸忽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以此,通過象征性的表達手法,提醒人們不要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的遺憾。此外,雖然村中老人沒有孩子的陪伴,行動有時候也有所不便,生活上偶感孤獨,但是村里的人們都如小百合一樣充滿了愛心,彼此之間互相幫助與安慰,使得老人們對于生活也充滿了希望。博愛是愛與被愛生長的土壤,因為博愛,老人們得以安享晚年,愛與被愛,使得奧信濃的人與自然擁有“世外桃源”般令人向往的魔力。
旁白能夠充分地表達人物內(nèi)心的思想感情。隨著故事的展開,《阿彌陀堂訊息》恰到好處地以旁白的方式展現(xiàn),結(jié)合電影情節(jié)、場景等元素深入人心,讓人不禁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當(dāng)小百合問及梅奶奶的長壽秘訣時,她說:“人們告訴我,不要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可是,春天的時候,我在園子里種上了茄子、豆角和黃瓜,給它們澆水,就這么想著眼前的事……突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96歲了,說不上好還是不好,但我什么都不在意,沒給自己添憂愁,這也許就是長壽的秘訣吧。”梅奶奶在樸實無華的話語中道出生活的真諦——返璞歸真。影片的場景極少加入現(xiàn)代元素,而是以叮咚的溪流,“聽取蛙聲一片”的夜晚,鳥語花香的庭院以及安靜祥和的山村作為故事的舞臺。在這么一個與世無爭的環(huán)境下,山村里的人們與梅奶奶一樣,春天播種,秋天收獲,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雖然談不上富有,但也豐衣足食;雖然并不是無病無災(zāi),但心中卻充滿陽光。除此之外,影片向人們展現(xiàn)了知足常樂的生活真諦。知足是一種心境,是遇到逆境時的從容淡定,面對失去和不可得時的寬容一笑,懂得知足不僅是一種智慧的生活方式和修煉成熟的表現(xiàn),同時也是一帖養(yǎng)生保健的良方。影片通過梅奶奶的獨白向人們傳遞長壽的秘訣,“田里什么都有……茄子、黃瓜、西紅柿,只要身體告訴我想要,我都會去吃,也許吃清淡的食物是我長壽的原因,而我活這么大年紀(jì)可能是因為我從來沒有錢,或許貧窮成了我的幸運?!边@句話看似長壽秘訣是吃清淡的食物,實質(zhì)隱含著“知足常樂”的生活哲學(xué)。梅奶奶一生都沒什么錢,她對自己生活沒有太多要求,不會因為沒有錢而感到煩惱,也不會因為沒有子女的陪伴而感到孤獨。在清晨,她會被鳥兒的鳴啼叫醒,起床打開房門,一眼望去是遠處煙霧繚繞的山巒;午間勞作過后,回到阿彌陀堂大廳里伴著旭日和風(fēng)午休;晚上,偶遇下雨天失眠,她會聽著潺潺的水流,幻想自己也變成水流,沿著江河流入大海,進入夢鄉(xiāng)。梅奶奶悠然自得的慢生活節(jié)奏與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形成鮮明對比,畢竟影片中展現(xiàn)的慢節(jié)奏生活也成了人們內(nèi)心最深處的渴望與夢想。
影片將人物的語言交流與人物的行動相結(jié)合,共同傳達出用語言無法具體表達的深層含義。影片以孝夫為媒介,通過影像的形式展現(xiàn)了高田老師在面臨胃癌威脅時的生活舉措,以此深刻詮釋了生命的價值與傳承。當(dāng)孝夫與高田老師談及自己已經(jīng)到了不惑之年,但并沒有賺到什么錢,也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而高田老師語言上的回答是:“像我這么一大把年紀(jì),也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是什么,但是管他呢,只要走自己的路,問心無愧就好?!彪m然高田老師不在乎自己的價值所在,但他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所作所為卻真正實現(xiàn)了他的價值,并將其傳承。無兒無女的高田老師說自己不會也不愿意把任何東西留在人世。在高田老師得知自己得了胃癌,將不久于人世后,他將自己畢生的書籍全部捐給了學(xué)校,因為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將它們留在那才能實現(xiàn)它們真正的價值,這可謂是高田老師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以及書籍價值的傳承。在日本武士精神中,武士刀是武士精神的象征,需要以生命來捍衛(wèi)與守護。高田老師將他托付給了孝夫,起初孝夫不敢收下,但老師堅定的眼神和肯定的語氣,讓孝夫無法拒絕,最后孝夫深吸一口氣,正襟危坐,雙手捧收。在影片季節(jié)變化至冬季時,高田老師已經(jīng)離世,冬日的節(jié)日上,孝夫用老師贈予的武士刀和老師教授的刀法在集會上莊嚴(yán)地表演著,此時影片畫面中,高田老師的遺孀正以欣慰而哀傷的眼神看著這個表演,給人帶來深深的震撼,似乎明白了價值與傳承意味著什么——這不僅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而這些傳承共同體現(xiàn)了高田老師的生命價值。
生與死的概念通常是人們不愿談及,是很沉重的話題。它意味著新生命的到來,也象征著舊生命的消逝。無論是過多地偏向于生,抑或是過多地偏向于死,都是非常片面的。而生死又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每個人或許都想象過自己死亡的那一瞬,或凄慘、或無憾,但都必須承認(rèn)自己已經(jīng)與這個世界無關(guān)。也許還“活著”,活在生者的回憶中,以記憶的方式延續(xù)?!吧c死”的主題貫穿了整部影片,同時“生與死”的哲學(xué)讓整部影片所要表達的生活哲學(xué)得以融合與升華。影片通過先抑后揚的手法,深刻闡述了“生與死”的生活哲學(xué)。影片開始,美智子因流產(chǎn)得了精神焦慮癥,因而與丈夫回到了農(nóng)村療養(yǎng),在那里他們遇到了96歲高齡的梅奶奶,得了絕癥不久于人世的高田老師,幻病不能說話的小百合以及很多似乎生活難以自理的村中老人……整部影片此時彌漫著濃厚的死亡氣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影片所展現(xiàn)的卻是生機勃勃之“生”的光彩。影片通過孝夫的視角展現(xiàn)以梅奶奶為代表的農(nóng)村老年人生活,表達了老年人生活的心語。當(dāng)孝夫問及梅奶奶年紀(jì)時,她似乎已經(jīng)忘記了自己的年紀(jì),只知道比孝夫母親長5歲。在96歲的梅奶奶眼里,生與死的界限已經(jīng)模糊,她已經(jīng)不畏懼死亡,也不煩于生活。正如《阿彌陀堂訊息》中所說:“八月宇闌盆節(jié),死去的人回到阿彌陀堂。我用火光為他們照路,和他們交談至深夜,我們交談時我都不知道我是屬于這個世界,還是到了他們的世界,我還年輕的時候不會有這種感覺,我不怕他們,假如就這樣永恒地睡去我也會覺得很幸福?!庇捌源藢⑥r(nóng)村老年人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對于死亡的淡薄心態(tài)是他們平淡安然生活的基礎(chǔ)。
影片中高田老師因為胃癌深知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他拒絕無意義的治療,選擇從容地生活著。與孝夫第一次的相見,高田老師就打趣道:“如果天氣晴朗,而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也別忘了把你的床鋪曬干?!备咛锢蠋熢诿鎸λ劳鰰r似乎顯得從容、淡定,但影片卻暗含著高田老師對于生的渴望與留戀——死亡似乎就在前面不遠處等著他,在沒到那之前,他要把自己身上值錢的東西都留下來,以免被死亡帶走。他將畢生收藏的書籍捐贈給了學(xué)校,希望孩子們能好好利用他的寶貝;他將自身的榮耀交給了孝夫,希望他能夠?qū)⑦@份榮耀發(fā)揚光大,得以傳承;他一日三餐不缺,平時喝茶練字,不說出痛楚,只為在臨走前讓身邊的人安心。似乎這一切都是高田老師生命最后時刻面對生與死的無聲掙扎,同時也煥發(fā)出了生命的耀眼光輝。
生死一念間,影片傳達出了不管在什么時候,生命都由自己掌握。梅奶奶對于生死的淡薄,是她長壽的秘訣之一,忘記生死,死也可能忘記你。而高田老師對于生死的掌握在于,生得以傳承,死得以坦然。美智子對于生命的思考始于他們對于生死的行為和態(tài)度,通過梅奶奶,她理解了“生于平淡,才能生生不息”的真理;通過高田老師,她感悟了“完好的死去,也是完好生命的一部分”的生死哲學(xué)。美智子流產(chǎn)之后,她的生活步入了黑暗,患上了嚴(yán)重的精神失調(diào)癥,她覺得死亡把她所有的生命力都吸走了,而那時候死亡是她能想到唯一的事情。來到了奧信濃之后,她成了村里受到愛戴的醫(yī)生,閑時與村里的孩子們玩耍,或到山里的溪流間釣魚……在寧靜祥和的山村里,美智子的心靈正在被那里的人和環(huán)境慢慢治愈,清晨她與路上相遇的每一個人親切地問候,夜晚她不用再吃安眠藥便能入眠,一顆博愛的心被激活,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勇氣。也正是因為這份勇氣,美智子把小百合從死神的手里搶救了回來……美智子重新拾回作為醫(yī)生的信心,同時也重新獲得了作為母親的資格,43歲大齡的她再一次懷上了孩子。
故事最后,冬去春來,孝夫、懷孕的美智子、病愈的小百合同時來到了阿彌陀堂。萬物復(fù)蘇,孝夫與美智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神色,正等待小生命的降生,小百合也恢復(fù)了少女應(yīng)有的生命活力,梅奶奶行動上雖然比較遲緩,但在見到健康的小百合之后,也快樂得像個孩子。
影片以四季變換為時間軸進行敘事,展現(xiàn)人世間的生死離別,隱含著深刻的生活哲學(xué),同時通過對話、場景、劇情、旁白等,將人本真的生活面貌高度還原,達到神凝形散的藝術(shù)效果,并令人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注釋】
①張建軍.文學(xué)經(jīng)典與電影改編:從三個潛在文本看《蝴蝶君》的文化訴求[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8,34(06):138-145.
②王海南.戲劇藝術(shù)特征與象征意義的詮釋[J].電影文學(xué), 2015, No.633(12):96-98.
③景瑞鴿.淺析電影旁白的作用[J].安徽文學(xué)月刊,2009(2):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