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勝
7月19日,中央政法委在成都召開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要求,全面推開監(jiān)獄巡回檢察,充分發(fā)揮“巡”的優(yōu)勢、“駐”的便利,主動發(fā)現違法減刑、假釋、保外就醫(yī)等突出問題。要防止有錢人、有權人成為法外之人。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這一科學命題既詮釋出司法的神圣使命,也承載了民眾的由衷企盼。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通過相關制度的改革、完善與創(chuàng)新,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胺乐褂绣X人、有權人成為法外之人”,就是維護公平正義和筑牢司法防線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人們的認知常識里,政法領域的執(zhí)法者就是公平正義的代言人和形象大使。這道理曾被法治理論的奠基者亞里士多德一語道破:“在爭論不休的時候,人們就訴諸裁判者,去找裁判者就是找公正。裁判者被當作公正的化身。”故此,政法領域要履行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使命擔當,就必須首先確保司法裁判本身的實體公正和程序正義。
曾幾何時,由于金錢的染指和權力的介入,司法公正受到嚴重挑戰(zhàn)和損害,人們質疑法律成了有錢人有權人的游戲。普通人犯法被嚴懲,而有錢人有權人犯法獲刑后,則可以因被祭出包括“精神病”“表現好”等在內的多種理由得以法外開恩,享受到減刑快、假釋或監(jiān)外執(zhí)行等“禮遇”。這顯然有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司法原則,也傷害到人們對司法公正的信任與期許。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言:“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然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彼痉ú还呢撁嫖:Σ豢尚∮U。從這個意義上說,“防止有錢人有權人成法外之人”,首先是說給政法領域和執(zhí)法者們聽的。
其次,說給“有錢人”“有權人”聽。有錢有勢者成“法外之人”,靠的是“錢能通神”和“權能擺平”的手眼通天和利益輸送。全面深化司法制度改革,就是要通過構建大數據辦案平臺、實施系統(tǒng)互聯互通及推行陽光執(zhí)法、推開監(jiān)獄巡回檢察等技術和機制舉措,杜絕暗箱操作,懲戒利益輸送,讓“錢”“權”失靈失勢。由此解讀,“防止有錢人有權人成法外之人”,就是對希冀以錢權魅力搞特殊化、影響司法公正者的警示與正告。
其三,也是說給社會民眾聽。法治社會的凸出表現就是人們對法律法規(guī)的由衷崇尚、敬畏、遵守和對司法公正的篤信不移?!胺乐褂绣X人有權人成法外之人”,可以被視為國家對司法公平公正的莊重承諾與明確宣示。這既是要提振人民對法治建設和司法改革的信心,也是要希望得到廣大民眾的關注、支持和監(jiān)督。司法公正不公正,民眾心里有桿秤。人們就是要通過對法治實踐中的個案處置為司法公正打分。
不看廣告看療效。人們期待承諾之后的付諸實施,期待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早日交出人民滿意的優(yōu)異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