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穎敏
常有人將戲曲作為生活的比喻,最出名的莫過于莎士比亞的那句:“整個世界是個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其上的演員罷了?!迸_上一聲啼,臺下千人淚;臺上一聲笑,臺下萬人歡。戲曲對于廣西浦北縣的人們來說,不僅僅只是演員們在舞臺上的一顰一笑,也不僅僅是其一開口的婉轉(zhuǎn)美音,更多的是浦北人們在過去的樸實生活中對美好事物的期盼,以及不斷尋覓的精神寄托、鄉(xiāng)土記憶。
采茶戲·唱出浦北人民的樸實生活
“世上千般萬種情,最喜采茶送親人”,這詼諧的白話口音,那婉轉(zhuǎn)的戲腔裊裊,身段婀娜的旦角紅唇輕啟,唱的是人間七情六欲,演的是浦北民眾幾百年來的文化韻味,這便是有著近300年歷史的浦北采茶戲。
明朝時期,采茶戲最初起源于江西贛南安遠、信豐一帶,與生產(chǎn)茶葉有著莫大的關(guān)聯(lián)。明代末年流入了廣西欽州市浦北縣,成為當?shù)厝藗冊诠?jié)日里和農(nóng)閑時的主要文娛活動。
最初浦北采茶戲的演出內(nèi)容是以“正月采茶”為主,以敘述茶農(nóng)的勞動生活為主要內(nèi)容。表演時伴以鑼、鼓、鈸、木魚等擊樂和嗩吶、笛子、二胡等器樂,整個歌舞通過展現(xiàn)開臺、開荒、點茶、探茶、采茶、炒茶、賣茶等種茶的勞作過程,來反映浦北縣人民的勞動熱情和豐收的喜悅。經(jīng)過了時代的演變,浦北采茶戲中漸漸加入了兒女的嬉鬧嬌嗔、家長里短的瑣碎趣事、鄉(xiāng)里街鎮(zhèn)的八卦閑談……演員們不時地串出一兩句俚語,少了陽春白雪的晦澀,多了貼近生活的樂趣。
比起采茶戲的內(nèi)容,采茶戲的演出舞臺更是接地氣?;蛟诮诸^巷尾,或在村邊地角,拉一塊幕布,點燃一簇火把便可開臺,儼然是“藍天作幕,大地作舞臺”的真實寫照,別有一番韻味。等到“開臺茶”的鑼鼓一敲響,群眾就會蜂擁而至,或站或坐,或皺眉或大笑,聚精會神,看得嘴巴仰仰,聽得兩耳搖搖。
發(fā)展至今,浦北采茶戲的傳統(tǒng)劇目逐漸發(fā)展為采茶歌舞、小戲、大戲三大部分。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采茶歌舞有《正茶》等十多出,小戲有《吊蛤》等 五十多出,大戲有《舜兒》等六十多出。于2006 年 5 月 20 日,浦北采茶戲被中國國務(wù)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并在不斷的改編和再創(chuàng)作中發(fā)展著。
木偶戲·演出浦北人的文化傳承
“石梯江水曲又彎,兩邊排列有青山,山清綠水風景美!垌口新村花根塘,屋頭有棵千年樹,樹蔭底下好陰涼,健身養(yǎng)老好主張……”在浦北縣官垌鎮(zhèn)垌口村委花根塘村石梯江畔,生長著一棵據(jù)說有千余年歷史的古榕樹。在這棵古榕樹下,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木偶戲演員。
木偶戲演員可以說是二“人”分飾一角,表演時,真人演員在幕后操縱著“假人”木偶。真人負責演唱,而“拋頭露面”的活便交給由人雕繪而成的木偶。木偶的造型多種多樣,生、旦、凈、丑俱全,精雕細琢,風韻各異。根據(jù)形體和操縱技術(shù)的不同,還分為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線木偶等。浦北木偶戲中使用的則多為杖頭木偶。
木偶戲“以物象人”的表演特性,還決定了木偶舞臺的功能。舞臺多設(shè)在露天場地,三面設(shè)有遮擋操縱者的帷幕,觀眾區(qū)和表演區(qū)分隔開,在帷幕外只能看到惟妙惟肖的木偶人在手舞足蹈著,或叉腰或撓頭,或爭斗或嬌羞,栩栩如生,趣意滿滿。
在以往,無論是節(jié)慶喪禮,亦或是生子、進宅、祝壽,甚至是大病初愈,浦北縣都會請木偶戲班子來表演,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新舊事物的快速更迭,浦北木偶戲的影子越來越淡,這曲浦北人民的文化傳承之歌該如何續(xù)寫呢?
鷯劇·唱出浦北人民的美好期望
鷯劇,是一種主要流傳于廣西中南部的民間小戲,在浦北縣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鷯劇以唱故事為主,唱詞多為即興而發(fā),通俗易懂,多為祈求春盛秋收之意,多采用粵劇及地方各種戲曲元素?,F(xiàn)在活躍于浦北鄉(xiāng)間的鷯劇團有三十多個,保留劇目四十多個。
鷯劇主要來源于廣泛流傳在桂東南地區(qū)的鳥圖騰崇拜舞蹈——鳳凰舞。鷯劇的前身便是為“鳳凰舞”中的表演環(huán)節(jié)之一——“引鳳”。當?shù)厝税养P凰稱為鷯,于是也把鷯劇叫做唱鷯,然而“鷯”與“嘹”同音,壯語中的“嘹”又有尋歡作樂之意,因此也可理解為人們創(chuàng)造鳥戲而取樂,并祈求吉祥如意的意思。鷯劇最特別的地方就在于每出戲開唱前,都要行“請鷯”和“祭鷯”之禮?!罢堹崱笔侵钢骷?guī)洗竺?、水果、紅包、糖果等上門邀請戲班子來唱演,提出唱演主題,鷯劇班再根據(jù)需求籌備節(jié)目。
到場后,戲班子要預先搭好戲臺,在戲臺口設(shè)立祭祀臺,擺上香油蠟燭,在開演之前,由戲班的人來主持簡單的祭祀儀式,一是為主家慶賀,二是預祝唱演成功順利,當?shù)厝藢⑦@個過程稱為“祭鷯”。行完這些程序,“唱鷯”便正式開始,根據(jù)主家要求,演唱時長一般為2~3個小時。
受到粵劇的影響,演員們在簡陋的舞臺上,也要涂上濃濃的胭脂,穿上精美的裝束,輪番登臺獻唱。其說唱多用地方方言,演員們圓潤的唱腔,伴上嗩吶、鑼鼓、二胡、揚琴等樂器的演奏,加上精湛的演技,讓臺下戲迷們看得如癡如醉,結(jié)束了仍舍不得離開,還得與身邊的人討論一番。
其實,鷯劇吸引人的地方,還在于它能通過表演,自然地融入為民造福的理念,以大唱慶賀、祝福之詞,來滿足浦北人民追求幸福、祈禱平安的虔誠愿望。
比如戲中有老太婆落難行乞之情節(jié),于動情處,觀眾們往往會往她身上投些錢幣,這時“乞丐”就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唱好話,來表示對觀眾的感謝。又如在戲中唱到送子觀音或九子娘娘的,若村中有婦女還未生養(yǎng)的,或生了女孩想生男孩的,仙姑便賜以吉祥話,并將戲中的“狀元仔”讓婦女抱回家,保佑早生貴子。
在2019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上,浦北鷯劇《秦英掛帥》作為廣西戲曲代表之一,與全國348個戲曲劇種同臺競藝,大氣穩(wěn)重的唱腔絲毫不輸北方戲劇的豪邁唱法,將唐朝大將秦英保家衛(wèi)國的雄心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浦北鷯劇的魅力再一次得到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