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文廣 劉良恒
鼠洞毀屋,蟻穴潰堤。從系列“小吏巨貪”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小微權力”運行相對集中、資金相對密集,監(jiān)管卻相對薄弱,以至被一些居心叵測的“小吏”上下其手,大肆揩油。
揚州化學工業(yè)園區(qū)管委會財政局原科員吳剛,通過收支不記賬、變更預算撥款憑證收款人信息、虛列預算、截留繳款憑證、編造退款事由等,侵吞、竊取國有資金9000 余萬元;長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處罰教育科交通違法處罰系統(tǒng)原操作員肖剛,利用處理車輛非現(xiàn)場交通違法記錄免罰款、免記分權限及錯誤執(zhí)法數(shù)據(jù)修改、撤銷等職務便利,收受財物4000 余萬元……
近來,一些“小吏巨貪”案件刺激了公眾的敏感神經,也刷新了人們對“小微權力”的慣常認知?!皼]想到這些平時看起來不起眼的崗位,居然能出現(xiàn)如此驚人的腐敗問題!”這是很多人面對此類案件的第一反應。
鼠洞毀屋,蟻穴潰堤。從系列“小吏巨貪”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小微權力”運行相對集中、資金相對密集,監(jiān)管卻相對薄弱,以至被一些居心叵測的“小吏”上下其手,大肆揩油,進而形成驚悚世人的“巨貪巨腐”。
近些年,通過持續(xù)不斷地正風肅紀和各種形式的專項治理,各地各部門政治生態(tài)逐步好轉。但我們也注意到,對一些處于神經末梢的“小微權力”和關鍵崗位來說,全面從嚴治黨、治吏的壓力和責任還未得到有效傳導。在這些地方,“潛規(guī)則”依然盛行,“小氣候”依然成風,作風和腐敗問題依然頻發(fā)。如果不重視這些問題,必然會侵害群眾的利益,損害百姓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從已披露的消息來看,上述兩位貪腐“小吏”均已受到黨紀國法嚴懲。從最大的善意出發(fā),我們愿意相信,涉事的相關責任部門在案發(fā)后已采取相應補救措施,堵塞漏洞,避免類案再發(fā)。但細究不少“小吏巨貪”案件詳情,我們仍然應該追問:為何他們貪腐時間如此之長,卻未被及時發(fā)現(xiàn)?類似存在高腐敗風險的“小微權力”究竟還有多少?少數(shù)身處關鍵崗位的“小吏”是否仍有貪腐機會?有關方面將采取何種措施來消腐敗存量,遏腐敗增量?
勿讓“小微權力”產出大腐敗,首先,要篩選排查出一批權力集中、資金密集、封閉運行、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并對其權力運行鏈條進行全流程檢視。要找出容易產生腐敗問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完善權力運行、資金管理、內部監(jiān)督等機制,織密“制度之網”并狠抓落實。
其次,要找出那些處于關鍵崗位、掌握關鍵權力的人員,對其行權歷史和特定關系人等逐一過篩,以確保其德才能配位。對于已出現(xiàn)問題苗頭甚至人崗不適的,要采取斷然措施,或給予警示或予以調整。對一些長期“把持”關鍵崗位的人員,要實行定期輪崗。
最后,對那些已出現(xiàn)嚴重問題的單位,則要“亮劍”“出招”。嚴肅查處之后,要在干部職工中開展“以案說法”警示教育,推動問題整改到位;對那些有案不查、瞞案不報甚至袒護包庇致使問題長期存在的,要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監(jiān)督責任和領導責任。
文/江琳
一方面,扎緊制度籠子;一方面,強化領導干部對身邊人的教育約束,對“打牌子”行為全面封堵。如此一套組合拳打出來,“打牌子”的空間必定越來越小,那些拉大旗作虎皮者終將沒有市場。
“我是某某領導的朋友”“某某領導讓我找你辦點事”……現(xiàn)實中,一些人打領導旗號攬工程、要項目,借領導名義插手干部人事工作等,這類“傍”領導、謀私利的行為影響惡劣,群眾深惡痛絕。此前,湖南衡陽市委原書記李億龍因受賄罪、貪污罪等獲刑,不僅妻兒牽涉其中,連其保姆也因與領導“說得上話”,幫人調動工作,撈取好處。前不久,湖南印發(fā)《關于堅決抵制和嚴肅查處利用領導干部名義“打牌子”辦事的規(guī)定》,對狐假虎威、牟取私利現(xiàn)象出重拳、進行整治。
“打牌子”是湖南方言,意指打著領導旗號辦事。仔細分析,“牌子”在一些地方管用,源于有的領導干部疏于對身邊人的教育管理,甚至“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任他們打著自己名號辦事、謀求特權等。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現(xiàn)實中,有的干部為了“搭天線”“攀高枝”,對“打牌子”行為不僅不抵制,反而主動迎合、獻媚討好。領導干部一旦默許、縱容“打牌子”,到頭來砸的是自己的“牌子”。
“打牌子”不僅害了“小家”,更危害一方政治生態(tài)。大量事實證明,對公權力“私用”得越嚴重,“潛規(guī)則”就越容易大行其道,造成一些地方領導干部競相攀附、互相倚重,最終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污染一方政治生態(tài)。由此可見,封堵“打牌子”之路,既是對領導干部的約束,也是一種保護,更是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tài)的必然要求。
對領導干部而言,在自身按規(guī)矩辦事的同時,還應切實管教好身邊人,決不能縱容親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方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作出了表率。周恩來曾專門召集家庭會議,定下“十條家規(guī)”,其中包括“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陳毅的妹妹想上大學,請求哥哥寫個條子或打個招呼,陳毅堅決不同意:“這樣的條子我不能寫,這種招呼我也不能打,我是共產黨的上海市長嘛!你有本事自己去考,考不取就回四川”……黨的歷史上,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守住了為官底線,劃清了公私邊界,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典范。
面對“打牌子”行為,領導干部挺紀在前、堅決抵制是應有的立場與態(tài)度,而制定硬性制度規(guī)定則不啻為一把“尚方寶劍”。湖南這次出臺規(guī)定明確,對“打牌子”辦事的,一律“不信、不見、不理、不辦”,并登記在案;違規(guī)辦事的,嚴肅追究責任;主動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機會的,從嚴處理……類似這樣的硬性規(guī)定,既為抵制“打牌子”提供了制度依據(jù)和底氣,也鄭重警告了那些意圖借機“攀高枝”者收手止步。
一方面,扎緊制度籠子;一方面,強化領導干部對身邊人的教育約束,對“打牌子”行為全面封堵。如此一套組合拳打出來,“打牌子”的空間必定越來越小,那些拉大旗作虎皮者終將沒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