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火棘果,在綠葉的映襯下,一顆顆、一簇簇、一樹樹、一片片,紅彤彤,恰似燃得火紅的云朵,鑲嵌進我記憶的窗欞里。
兒時,我住在外婆家。那里靠近江邊,屬于典型的坡腳地區(qū)。姨娘背著我到處玩,冬天的山坡上,懵懂的我伸出手去摘豌豆大小的紅果子時,被刺了一下,疼極了,還有血珠冒出。姨娘見狀,趕緊給我的小手吹口氣,以減輕痛苦,還叮囑我:“這是火棘果,好看、好吃,但它的刺會傷人,以后摘它小心點。”從此,我認識了火棘,一種帶刺的野果樹,就像帶刺的玫瑰一樣,既惹人愛,又讓人心生敬畏。
往后,我就愛有事無事地到火棘樹邊玩耍,小心翼翼地避開刺,摘下火棘果,吹吹灰塵,放進嘴里,任酸澀與微甜遍布全身,浸透心靈。我與火棘為伴,打發(fā)時光,樂此不疲。
到了讀書的年齡,我去外婆家的次數(shù)就少了,看到火棘的機會也少了。但我始終不忘火棘,還把火棘“燃”起來的情形寫進日記本里或作文里;在與同學聊天時,我會極力推薦火棘,還約上同學到學校附近的坡腳地區(qū)尋覓火棘果。再次見到“燃”起來的火棘,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摘吃火棘果。那酸甜、愜意之感通過味蕾傳遍全身,連靈魂都快陶醉了。
沖著我對火棘的鐘愛,父母理解我,要么將我摘回的火棘果制成果餅或火棘粑,犒勞我的腸胃,了卻我的心愿;要么抽出時間,到坡腳為我采摘火棘果。
每年冬天,火棘會一如既往地“燃”起來,彌漫成一道道獨特而養(yǎng)眼的風景。隨著我的長大及學業(yè)的進步,在老師、同學及父母的點撥下,我漸漸悟出了火棘迸發(fā)出的精神:頑強、堅毅、持之以恒、鍥而不舍、耐得住清貧與寂寞……我以火棘為榜樣,以火棘執(zhí)著的“燃”情為典范,勤奮耕耘,刻苦攻讀,終于如愿以償?shù)厣龑W成功、成家立業(yè),過上了幸福日子。
斗轉星移,到了今冬。我驅車下鄉(xiāng),又見到了“燃”起來的火棘。面對此情此景,我的思緒禁不住飄飛起來,憶起了“燃”得通紅、讓我歡喜讓我憂、戀戀不舍的火棘以及那些難忘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