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富女
陪好朋友蓉在美甲店里做指甲,中途進來一個電話。蓉不方便接聽,我便替她按了免提。聽著蓉和對方禮貌的對話,美甲小妹十分好奇:“這是誰???你男朋友吧?”蓉說:“哪是什么男朋友啊,是我老公,我們都結婚十年啦。”小妹大驚:“十年?可據(jù)我所知,身邊的老夫老妻們對這類家事,不應是拿起電話就說‘你在哪?早點把我衣服送去洗,我急等著穿嗎?”蓉笑著解釋說:“我老公在生活中就是這樣溫文爾雅,從認識他起,不管是對我,還是對其他人,一律謙遜有禮?!?/p>
蓉繼續(xù)說:“嫁給一個說話溫和的男人一開始會覺得見外,但日子久了,倒也發(fā)現(xiàn)其好處來?!钡谝皇侨刈约旱男愿裨诎l(fā)生改變,她以前脾氣火爆,現(xiàn)在待人接物平和多了。連她家人都說,現(xiàn)在和她說話明顯比以前順暢舒服。第二是和老公基本吵不起來。家里的那些問題,有什么是不能好好說話解決的呢?第三是兒子在這樣的家庭下長大,陽光又活潑、健康又開朗。
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的確幸福感更強;而那些不幸的家庭,日復一日的爭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本來丈夫只是想讓妻子關一盞燈,調節(jié)一下眼睛,卻一開口說成:“你開那么多燈干嗎?不浪費電?就不知道考慮下別人!”本來妻子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盡快收衣服,一個電話打過來,卻成了質問:“你在干嗎?外面下雨都不知道?真不想事!”本來丈夫只是想建議妻子,這條路上直行更安全,話到嘴邊卻變成:“怎么隨便變道!不要命了嗎?撞上責任都是你的!你負得起嗎?”本來母親只是批評兒子,考試可以更加認真和仔細,一張嘴成了:“你這眼睛干嗎用的?跟你爹一樣瞎!”
同樣的語義以禮貌、溫和、留有余地、為對方設想的方式說出來,收獲的定是另一方的感激、體貼、關懷和實際行動;而以簡單粗暴、上綱上線、指桑罵槐、甚至人身攻擊的方式說出來,收獲的則必定是對方的暴跳如雷和拒不行動,以致火線升級。對家人好好說話,受益的不僅是夫妻雙方,更是自己未成年的孩子。
我的好朋友妙妙,從小出生在一個經(jīng)常爭吵的家庭,成年后的她依然特別敏感。她說自有記憶以來,父母雖然相愛,但幾乎從沒停止過吵架。有時候上一秒覺得很溫馨,下一秒立刻風云突變。所以她的性格特別脆弱,一直端著小心、察言觀色,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跌落萬丈深淵。
長大后的妙妙,說話方式也似乎復制了家人的模式。明明是友好的氛圍,內心里是善意的想法,可話到嘴邊就變了味,使得周圍人敗興散去?;楹蟮乃?,也常和老公發(fā)生口角。某次和老公大鬧,看到女兒在旁嚇得抽泣,她忽然記起自己小時候的痛苦回憶,于是下定決心以絕對的清醒和克制,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不讓女兒重蹈覆轍。 幸運的是,不僅她和老公的關系得到改善,女兒如今也一天天明媚開朗起來,甚至連儀態(tài)也較以前更大方得體。我們的語言似乎在暗示著肢體語言,并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圍的環(huán)境。說話文明有禮,做人處事圓融周到,就會更容易得到周邊的正面反饋;而說話粗俗暴戾、囂張跋扈,做人處事乖張偏執(zhí),就容易陷入周邊的負能量中。
一個人的語言和行為習慣多半受到家庭的影響。一個家庭里,大人的爭吵,無論誰贏,輸?shù)舻目偸呛⒆?而大人的通達,哪怕表面不爭,真正贏的,總是這個家。
摘自《家庭百事通》